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哪里(君君臣臣父父)

在我原来的观念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亡。”的落后的、腐朽的封建思想。但现在能说的我原来的认知是多么地浅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哪里(君君臣臣父父)(1)

齐景公向孔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如何治理好国家。大道至简,孔子就简简单单地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个字来回答。这八个字前面“君、臣、父、子”四个字是名词,后面“君、臣、父、子”四个字是动词。意思是:

君君:“君要像个君”。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作为领导人,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到真正是一个领导人。就像孔子告诉子路的,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要做到:“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领导人自己先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而且要无怨无倦。

臣臣:“臣要像个臣”。换言之,做干部的有干部的立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的当个好干部。就像孔子告诉子贡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外交官,要做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意思是他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耻之心,上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下要维护个人的尊严不受伤害,并在此基础上出色地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父父:“父亲要像个父亲”。作为父亲,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如果父母不能与时俱进、好好学习,但又望子成龙、期望孩子天天向上,是不是难有成效。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位导师,而且是儿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影响奠定了儿女未来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儿女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父母对儿女的言教、身教、境教、心教真是重于泰山!

子子:“儿子要像个儿子”。前文中的“父”,包括父母,这里的“子”,包含子女。这里讲的“子子”,就是作为子女,也许父母能力有大小之分、心灵品质有高低之别,但父母的养育之恩,涌泉都难以报答,而实际上我们滴水都难以做到。所以父慈子孝是本分,父不慈,子仍孝,乃是孔子所倡导的【这一点上古圣君舜王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因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齐景公觉得孔子讲的很有道理,说:“先生所言极是,如果一个领导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以身作则,那就会出现‘君不像君、臣也不像臣’;一个家庭中,父母不能做好榜样,父母不像父母,子女就不像子女。如果一个国家,世风日下,即使看起来物质很丰富,但精神很空虚,肯定会走向灭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将不在,再多的财富,我也无法享用了。”

我们经常会说“人心不古”,孔子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哪里(君君臣臣父父)(2)

这个“古”是什么时候呢?我个人认为是“尧舜禹”三位圣明君王乃至更加久远的时代。而上古所教化民众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信之。”

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再加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基本上涵盖了上面五方面的内容。

起点即巅峰!回到原点,重新出发;不忘初心,好古敏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