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1)

生活之中,成语被广泛使用,不仅我们的日常说话中要说,写作文、广告、文案、视频标题甚至绘画、影视剧中都会用到。

然而,从字数上来说,成语并非都是四个字,可以是三个字,也可以是五个或者六个、七个;从形式内容上来说,有些看起来很直观的四个字,似乎是今天的白话,说不定就是成语。

比如“又弱一个”,乍一看似乎是今天人们说的话,但实际上它是个正儿八经的成语。

那么,“又弱一个”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说一个人身体或者实力很差,但是如果真这么翻译,那就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了。实际上,这个成语和“身体弱或者实力差”可没有半毛钱关系。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2)

先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出处。

“又弱一个”出自《左传·昭公三年》

齐公孙灶卒。司马灶见晏子,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子旗不免,殆哉!姜族弱矣,而妫将始昌。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这话里,一些人得说清楚。

公孙灶是姜姓,栾氏,名灶,字子雅,又称公孙灶,他是春秋时期齐国惠公的孙子,是公子坚的儿子。

晏子就是晏婴,个子很矮,曾出使楚国,我们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即《晏子使楚》。他是齐国的上大夫,也是有名的外交家,曾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司马灶也是齐国的一个大夫。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3)

子旗是公孙灶的儿子,在公孙灶死后,继续替父亲掌权。

所谓姜族,是指当时齐国的王氏,他们都是姜姓(姜子牙)后人。而妫氏则是指当时齐国的妫姓田氏,他们很有势力,一直想取姜姓而代之,但被压制了。

所谓“二惠”,是指齐景公的两个孙子公孙灶和公孙虿。

公孙虿是姜姓、高氏,字子尾,齐惠公之孙,公子祁之子。

说完了这些人物,再说说彼时齐国的情况。

春秋时期,齐景公时,姜姓和妫姓争权,起初崔杼和庆封专权,齐景公不能主政。后来,景公的两个孙子公孙灶与公孙虿,发动政变,驱除庆氏。从此,齐国大权回到姜姓手中。二人同为齐惠公之孙,故称二惠。

但是后来齐国公族势力加强,吕氏实力又一直很强,所以他们复兴后更厉害了。公孙灶和公孙虿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妫姓,公孙灶死后,他的儿子栾氏掌权,这种局面就不一样了,他压制不住妫姓的崛起了。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4)

晏子作为上大夫,他自然看得透彻。公孙灶和公孙虿活着的时候,姜姓还能安稳,若是死了一个,这种局面就会被打破了。

所以,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如下。

齐国的公孙灶死了。司马灶得知这个消息后,去见晏子,说:子雅(公孙灶字子雅)死了。晏子得知后,说:公孙灶死了,他的儿子子旗也就难免灾祸了,他危险了。姜族人实力弱了啊,妫氏要昌盛了。本来公孙灶和公孙虿两人都精明能干,还能控制局面,现在却死了一个(公孙灶),姜姓真是危险了。

“又弱一个”的“弱”,意思是丧失、死掉,对应前面的“丧”;而“又”可不是说第二个、又一个,而是翻译为“却”,表示转折,有点“相反”的意思,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5)

我们平时说“又”,也常常会用到这种意思,比如:

本来说好一起清兵线推塔,你不来清兵线也就罢了,又不认真打,在那挂机,不是坑队友吗?(打游戏)

这两个孩子体质不好,容易生病,你天天下班也不带他们去锻炼身体,又说我没养好,你要觉得我做得不好,下次你来带他们。(夫妻吵架)

这两个句子里的“又”,就表示转折,加强语气,甚至可以直接用“反而”“还”来代替,意思也会更明显。

所以,“又弱一个”,不能说是“又死了一个人”,而是“却死了一个人”,这样表示对死者的惋惜。

正因为如此,所以后世常用在出现在祭文或者祭诗中。

形容人很弱的成语:容易被误会的成语(6)

安得三万六千日,共君日日开酒颜。君家昆友矧金玉,五常眉白君独难。此才奈为造物妒,磨蝎已困昌黎韩。哀哉今又弱一个!搔首欲问天真顽。——清代·施士洁《后苏龛合集》

忠即允诺,当由襄阳使人,取尸棺殓,面色尚如生时,因载回襄阳,择地营葬去了。梁武家儿又弱一个。——民国·蔡东藩《南北史演义》

我检索了一下,在集成图书2万种约24亿字的某国学网站中,不过出现了140次。如果去掉重复的,还不到20次。明代以前的资料里,只出现过3次,基本上是对典源的直接引用,清代共出现13次。

这个统计可能不完整,但足以说明“又弱一个”很小众。(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