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离世后怎么走出悲伤(教会孩子尊重生命)
小猫死了……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等待着娃儿放学回家。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从外面捉些小东西拿回家来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都有,比如:麻雀、知了、蛐蛐、蝌蚪、蝎子……
可无一例外,第二天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
问起我妈来,要么是死了扔了,要么就是自己飞了、被狗吃了。
没有多余的话,那语气根本不容许你再继续追问下去。
相似的一幕又重新上演。
而这次,我是妈妈。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拉回了现实。
我告诉了娃儿实情。
看着静静躺在盒子里的小猫,
她趴在我腿边哭了很久……
“小猫看起来像是睡着了,它一会儿会不会醒来?”
“小猫死了,不会再醒来、不会再吃饭、呼吸、喵喵叫了……”
“我舍不得它,还想跟它玩。我喜欢它缠着我,钻我被窝,软软的、暖暖的……”
“把你对小猫的爱和想念写出来吧,放在它身边,它能感受到。”
她拿着自制的礼物,从房间出来,放在了小猫身边。
一张白色的A4纸,折成了信封状,用打印笔封了口,封口处用粉色的蝴蝶结和爱心做了装饰,清新淡雅。她还将前两天我送她的老虎香包粘在了信封一侧,说有小老虎陪着,小猫就不会害怕,也不再寂寞了。信封里装着她想对小猫说的话和自己的一些零花钱。
我们将小猫埋在一棵树下,用捡来的松果和树枝做了简单装饰,并为小猫举行了一场小小的“葬礼”,作了告别。
“小猫会变成什么?它会一直在这里吗?”
“小猫会像掉落的树叶一样,化作泥土,变成养分,又会长出新的生命。”
晚上睡觉前,娃儿抱着我红着眼圈说:“妈妈,我想小猫了。”
“我也想了,我们一起想吧。”就这样我们一起聊着、笑着,睡着了……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以前在书中看到过一个故事:
小男孩很喜欢一只兔子,兔子是他的知己、他最好的朋友。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兔子逃走了。就在当晚,晚餐结束后,妈妈问他喜不喜欢这道“红酒炖兔肉”?男孩才得知,他的兔子不是逃走了,是死了,还被自己吃了。从那一刻起,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他要赎罪,要去找兔子,向它道歉。男孩开始绝食,最终医生也没能挽救回他的生命。
在孩子心中,宠物对于他们的意义完全超越了动物本身。
就像小王子和玫瑰之间,他为它浇水,为它挡屏风,听它诉苦和自夸……
而正是这些付出使得玫瑰变得如此的重要和独一无二。
孩子和宠物也在每一天的相处中,建立了联结。
这种联结的突然断裂,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可能会产生恐惧和困惑,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那面对宠物的突然离世,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接纳情绪 陪伴孩子理解并接纳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悲伤。
孩子情绪缓和时,鼓励孩子说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感受。
静静地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是他最温暖的依靠。
不再避讳 告知实情
在我们的习俗里,死亡是黑色的、是禁忌,生命一旦逝去,就不愿再提及。
但我们的避讳只会影响孩子对生老病死的理解。
他们会荒谬地以为,死后还能像游戏中的角色一样再复活;会错误的以为,死亡是对抵抗父母的手段,是逃避惩罚的方式。
请告诉孩子:
l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动物、植物……任何有生命的物种,最终都会死去。
l 死意味着不能再呼吸、吃饭、说话、走路了,死后不能复生。
l 死亡不可预测,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但它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生命不会突然地消失。
l 死后你会再也见不到他,爱他的人会非常伤心。
诚实、开放地和孩子谈论死亡吧,这远比让孩子独自去理解这件事要好得多。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对死亡理解的科学规律,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来谈论死亡。
大家也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不要把“死亡教育”的缺失再延续下去》,在这里也放了文章的链接。
好好告别 一起怀念
带着孩子给逝去的生命,举行一场小小的葬礼,作为告别。
可以通过和孩子讨论或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出对它的爱和思念。
告诉孩子:
l 死亡不是最后的终点,遗忘才是。
就像小猫虽然离开了,但我们对它的爱一直存在着。
l 死亡不只有悲伤,也可以是静静的追忆。
在有它陪伴的日子里,有我们对它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有它给我们带来无法替代的快乐和慰藉。在孩子想念宠物时,陪着孩子一起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生命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木的成长,从种子到发芽、从破土而出的小树苗到长满枝叶的小树、从开花结果到落叶枯枝,在这个生命周期里,有伤病、有干旱、有虫害……
人和动物也一样,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一帆风顺,也不都是鲜花美景。
在宠物陪伴我们的短暂生命周期里,从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尽量让孩子参与和感知生命的每一个细节。让他在感受生命的美好的同时,也懂得生命的变化无常。
他才会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
生命来之不易,是大自然的奇迹,是每个人的幸运;
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时光一去不复返;
生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用生命去交换。
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影响着孩子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