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弘扬戏曲艺术(合肥市多措并举)

传承经典弘扬戏曲艺术(合肥市多措并举)(1)

传承经典弘扬戏曲艺术(合肥市多措并举)(2)

传承经典弘扬戏曲艺术(合肥市多措并举)(3)

传承经典弘扬戏曲艺术(合肥市多措并举)(4)

导语: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合肥市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合肥市出台政策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2018年4月11日上午,合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合肥市每年将推出一批庐剧等戏曲原创项目,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戏曲文献和优秀传统剧目,培养一批戏曲专业人才,培育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打造独具特色的戏曲旅游文化产品,形成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积极筹建戏曲名家艺术馆

合肥市将开展戏曲种类的调查,做好戏曲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通过数字化等科技手段,加大对庐剧等现存地方戏曲文献、资料以及老一辈戏曲艺术家舞台影音资料的抢救性记录和保护。同时,积极筹建“庐剧艺术传承中心”和戏曲名家艺术馆,并把实施精品展览和加强传统剧目的抢救结合起来,每年复排1~2台经典剧目。

在支持戏曲剧本创作上,合肥市将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活动,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建立创作采风基地、基层服务联系点,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积极反映全市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加强剧本创作规划引导,建立重大题材创作项目奖励扶持机制,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力量创作戏曲剧本。

选送有潜质的人才深造进修

根据《实施意见》,合肥市将把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戏曲剧目供给目录与标准,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并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进社区为群众演出,为广大市民就近观看戏曲提供方便。既要“走下去”,还将“走出去”。合肥市将搭建戏曲艺术交流平台,积极举办全国性戏曲艺术展演活动,鼓励本市戏曲艺术演出团体“走出去”,参加全国性戏曲展演交流活动。

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合肥市将制定戏曲人才培养计划,采取院校培养、校团结合、师徒传承等多种方式,加强戏曲艺术表演、创作人才特别是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选送有潜质的创新、表演人才赴全国重点戏剧院团深造进修。

鼓励戏曲传承人开门收徒

今后,合肥市将把市级庐剧等地方戏曲排练和演出场所建设纳入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县市区分别设定1个以上庐剧等地方戏曲固定排演场所。

县级以上文化馆可综合设置戏曲排练演出场所,为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免费或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有条件的历史建筑、工业遗迹等,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

此外,合肥市还将对戏曲传承人(老艺人)实行特殊政策,鼓励开门收徒,明确带徒及传承责任,鼓励带班演出,提高传承学习成果。同时,提倡中青年演员拜师学艺,加大传承人(老艺人)评选力度和补助力度,为他们参加文化活动和登台演出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培养人才队伍 让戏曲传承下去

庐阳区:“三个师资梯队”抬升戏曲教学层次

2017年8月2日至5日,为期4天的庐阳区2017年首届戏曲实务培训班在池州开班。听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地观摩……46名教师积极参与,兴趣浓郁,眼界大开。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为进一步提高戏曲进校园教学层次,庐阳区建立起“三个戏曲人才梯队”服务于戏曲教学。通过提升教师技能,庐阳区戏曲进校园越走越远。

音乐教师 戏曲教育的主力军

戏曲实务培训班专业性之高,令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庐阳区邀请了两位资深专家,虽然交流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让我们受益匪浅。”庐阳高级中学教师于晨感叹道。

担任本次培训指导的两位艺术家分别是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资深黄梅戏教师洪安庆老师和国家一级演员、原安徽省京剧团团长张蕙芝老师,两位专家授课精彩纷呈。

当前,戏曲进校园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专业师资缺乏。庐阳区确立了依托学校音乐教师、加强学校戏曲师资培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的思路。此次参加培训的均为各校的音乐教师。

开班前,庐阳区教体局开展了精准培训需求调研,就培训的时间、主题、形式和师资要求等广泛征求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意见。“了解到我们没有任何戏曲基础,老师就从最基本的步伐和手势开始教学,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受益良多。”戏曲一组的李琼老师说。

培训的几天中,老师们学习了一些经典曲目。很多老师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戏曲。张老师和洪老师还现场进行了展示,让老师们对戏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场的震撼力,让老师们体会到了戏曲的魅力所在,使大家一下喜欢上了戏曲。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更加坚定地将戏曲带入课堂,让我国的这一艺术瑰宝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

庐阳区教体局团委书记晋娜表示,这样的培训以后会经常举办。除了培训,庐阳区已经出台系列举措来培养专业师资。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庐阳区每一所学校,人们都能接触到专业的戏曲老师。

专业人士 担当校外戏曲辅导员

从2017年3月16日开始,庐阳区的学生们多了一个听戏、学戏的好去处。庐阳区政府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天仙配茶戏楼惠民演出合作签约仪式在当天举行。除了在天仙配茶戏楼开展固定演出之外,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还将以流动演出的形式深入校园开展戏曲宣传、组织戏曲培训等。这是庐阳区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举措之一,也是合肥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聘请专业人士为庐阳区戏曲进校园作指导在该区早有先例。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两个校区分别与安徽省艺术学院和安徽省戏曲院建立合作关系,将专业院校的师资引入到小学课堂。中国戏曲家会员、国家一级演员、安徽戏曲学院黄梅戏专业带头人韦京东,安徽省戏曲院著名演员杨其勇老师等都先后来到学校,或长期担任辅导员,或间隙到校指导。

每周四下午,黄梅戏艺术团的演员余亚娟都会来到合肥市五一小学,和钟爱戏曲的孩子们共度一个难忘的下午。课堂上,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一腔一调中感受着安徽特有的黄梅戏的魅力,一些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曲目让他们畅游在戏曲的美妙境界中。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走起了台步,那身段那站姿真是有模有样。

小老师 戏曲社团的骨干力量

近日,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公布了合肥市优秀学生戏曲社团,大杨中心小学黄梅戏曲社团、红星路小学徽风皖韵戏曲社团等名列其中。

戏曲社团是庐阳区各校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供学生学戏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接触戏曲后,被其迷人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选择戏曲社团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戏曲社团里,学生们跟随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历史、行当、声腔以及“四功五法”等知识,模仿各种戏曲人物,过足“角色扮演”瘾。

此外,庐阳区多所学校的戏曲社团开展了以“争当小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小老师课程安排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轮流安排戏曲练习,第二部分由学生自主组织表演,第三部分是表演后同学们自愿上讲台给大家讲戏。通过“争当小老师”活动,“小戏迷”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弱点,更好地掌握了戏曲表演的方法与技巧。活动中,学生主动讲解,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提升了自信心。

肥东县举办“戏曲进校园”首期专兼职教师培训班

近日,肥东县“戏曲进校园”首期专兼职教师培训班开班。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来自肥东县各中小学的100余名教师不仅学习了戏曲理论课程,还全面学习唱念做打等戏曲技能。今后,肥东县还将把“戏曲进校园”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力图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能满足“戏曲进校园”教育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戏曲教师队伍。

本次培训由肥东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文明办共同主办,将分别开设京剧、黄梅戏和庐剧课程。

名家荟萃齐开课

著名黄梅戏作曲家、黄梅戏音乐创作泰斗时白林,其代表作有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此次培训班,年过九旬的时白林也应邀登台授课,开设《戏曲理论》讲座。此外,著名戏曲教育专家周爱宝、徐向荣,戏曲名家路大东、潘明珠等也都在本届培训班上开设戏曲理论或实践课程。

学员乔璐是肥东县撮镇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学声乐的,但传统戏曲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经专业学习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及今后的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乔璐说。

打造高素质队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戏曲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极高,只靠一天两天的集训、十天八天的讲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肥东县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同此次培训班的名师形成合作关系,今后将定期请他们来为肥东的教师进行培训。未来还会打造“精品班”,让优秀学员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到各个学校,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更好。

肥东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结合肥东实际,该县确定了“1 4个一百”的工作目标,即成立1个肥东县戏曲学校,完成“百名戏曲教师培训”“百场戏曲演出进校园”“百场戏曲讲座进校园”和“百个戏曲社团”,并力争在2018年6月前全面实现。目前,肥东县戏曲学校正在筹备组建,其他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推动戏曲进社区 让居民享受艺术大餐

万绿园社区开展老少戏曲宣教互动活动

志愿者在教小孩子们学戏曲 来源:合肥文明网

为积极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助力社区文化建设,2018年1月16日上午,万绿园社居委组织志愿者中的戏曲爱好者5人来到万绿园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共同开展“老少戏迷鸣花鼓,早迎新春唱幸福”戏曲宣教互动活动,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

志愿者的成员们首先为孩子们演绎了一小段经典曲目,引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极大兴趣,随后,孩子们纷纷跟随效仿学习。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和孩子们共同歌唱美好的明天。

双圩社区组织开展戏曲文艺演出活动

社区居民在观看戏曲演出 来源:合肥文明网

为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8年3月22下午,双圩社区组织开展戏曲文艺演出活动,活动邀请了合肥市群英戏剧团在聚福家园复建点文化广场为居民们表演。

活动表演的曲目有《凤还巢》、《天下第一孝子》、《一双苦儿女》等经典庐剧曲目,表演节目异彩纷呈,吸引了辖区广大居民群众前来观赏,精彩的戏曲文艺演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次戏曲文艺演出将持续15天,每天下午、晚上各一场,共30场,让居民朋友们可以大饱眼福。同时,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利用此次活动为契机现场发放《合肥民生工作宣传册》共100余册,台下正在看戏的李昌明老人拉着志愿者们的手激动地说:“党和政府不仅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关心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很感动。”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对构建文明、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企社区:戏曲进社区 老少同台乐

社区居民在欣赏戏曲表演 来源:合肥文明网

孩子们在学习传统剧目选段 来源:合肥文明网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2018年4月11日上午,在科企社区志愿者广场聚集了一群人,仔细一听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喝彩。为了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蜀山区南七街道科企社区举办了此次“戏曲进社区,老少同台乐”活动。

社区的老少“戏迷”早早来到广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自己喜欢的剧目,有条件的戏曲爱好者身着戏服、画着油彩兴奋的围在老师身边,听她讲黄梅戏的起源、戏曲里温婉动人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的要跟老师学习唱段。

老师漂亮利落的身段,清新典雅的台风,传统韵味极足的唱腔引得学生们欢呼雀跃。大家跟在邵老师身后,有模有样的学起了舞台动作、唱腔唱调。孩子们先后学习了黄梅戏《天仙配》、《打猪草》、《夫妻观灯》等传统曲目选段,老师并对黄梅戏的腔调、身段、做工等等技艺进行亲身传教。

“原来戏曲也可以唱的这么美,每个戏曲的背后竟然都有一个这么动人的故事。今天跟老师学完以后,我已经深深喜欢上了黄梅戏。”一位二年级的小女生开心的说道。

活动现场不仅有黄梅戏爱好者,还有京剧、庐剧等剧种的爱好者在现场大家相互观摩,互相探讨现场气氛融洽热烈这次“戏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增添了社区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文艺环境。(合肥文明网综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