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社区治安志愿者(义务巡逻护社区)

烈日下的社区治安志愿者(义务巡逻护社区)(1)

□ 文/图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本报通讯员 李文静

本报实习生 张 楠 朱笑熺

从堆在草丛中的几块电瓶看出异常,埋伏在周围擒住小偷;看到陌生人在电表处晃悠,留个心眼上楼查看,发现小偷留下的踩点记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具有这些“侦查”能力的,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大妈。

她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队员。

“这支队伍组建于‘困难’时期。”海棠街道综治办主任汪爱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13年底,辖区都市清华小区物业公司刚刚更换,安保力量配备有限,交接工作也还在磨合,所以给小偷钻了空子,那段时期的盗窃案件高发。于是,街道、物业积极联系小区热心肠的居民组织成立了小区志愿者巡逻队,担负起巡逻任务,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目前,巡逻队由5名退休阿姨组成,队长由64岁的杨庆华阿姨担任,成员分别是67岁的朱秀云、64岁的陈恩英、69岁的李草,58岁的黄碧霞。她们每天佩戴袖章,配合物业在小区各条干道与商业网点来回巡逻,做好巡防工作;配合社区民警,对小区可疑人员、物品、车辆进行盘查,及时制止小区内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并向公安机关报告,将抓获的现行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两年来,不少不法分子都栽在她们手中。让队长杨庆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8点多,她巡逻路过都市清华小区A2栋楼下,发现一个人在楼道外四处张望。出于警觉,杨庆华走过去询问了下情况。

“小伙子,站在外面怎么不回家,你住几栋啊?”杨庆华问道。年轻人有些紧张地说,自己住这栋202室,正在等人。但杨庆华感觉不对,记忆里这栋房子好像住的是一对退休老人。于是她又问:“我怎么没见过你,这里面以前住的是一对老人啊。”小伙子一听有点急了,愤怒地说:“我租房子的,我是刚搬来的不行啊,关你什么事!”

杨庆华察觉有问题,随便回应了一句,走开了。等远离了年轻人视线后,她快步走向保安值班室,把具体情况告诉了保安。等保安赶过去时,年轻人已经不知去向。杨庆华和保安把A2栋这个楼道的住户门都敲了一遍,发现唯独202的老两口不在家。于是赶紧通知户主回家,开门一看家里有被翻过的痕迹,但很多值钱的东西没有被翻出。

辖区民警告诉老两口,杨庆华发现的正是时候,外面的应该是放风的,他察觉出可能会被发现,赶紧通知里面的人撤离,所以损失不是很大。

巡逻队的阿姨们不仅有勇有智,还有谋。今年4月,有巡逻队员在巡逻途中发现树阴里藏有很多块电瓶车电瓶,推测是有小偷得手后来不及转移,临时藏匿在此处。于是,巡逻队员将这一情况及时告知物业保安。保安便带着值班人员藏在草丛周围,决定来个“守株待兔”。果然不出所料,在夜幕降临后,有人鬼鬼祟祟地钻到草丛里取“赃物”。保安队员一拥而上,将其逮个正着,扭送到派出所。经警方调查,这些电瓶果然是盗窃所得。

通过这些“实战”,阿姨们还梳理出巡逻技巧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巡逻防范效率。“小偷作案前一般会踩点,他们会观察用户水表,如果几天都不动,他们就会判断这户家里没人,选择这户下手。还有的小偷踩点时会做记号,在住户家门口贴一张不起眼的透明胶带,一旦有人进出就会留下痕迹。这都是我们巡逻时要注意的重点。”杨庆华告诉记者,巡逻队员每天白天和晚上都要巡逻,在守护社区安全的同时,他们也很注意保护自身安全,还自创了一套夜间巡逻法,两人一组的话,由一个队员在楼下守候,一人上楼巡逻,用手电筒打出不同间隔的光线和不同亮度的光线做“信号”,告知同伴巡逻情况。

“以前每个月都有人家被盗,现在一年到头都没发生几起,小区没了她们还真不行。”不少居民表示,等他们退休了,也想加入其中。

别看现在巡逻队人气很高,起初,在一些居民眼里,觉得杨阿姨她们有点“傻”,瞎操心,是在没事找事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小区安全、和谐了,大家就都会安心,他们开心,我们也高兴。”杨庆华说,现在她们还“拓展”了业务,除了巡逻外,还要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法治宣传,每天忙得都很充实。

汪爱平告诉记者,“夕阳红”义务巡逻队的建立,为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寻找到有效途径,现在清华社区4类可防性案件同比大大下降。

图为“夕阳红”队员在社区来回步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