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

罗曼·罗兰笔下的米开朗基罗,神圣痛苦地过完一生。看得人压抑痛苦,又不理解,他这么痛苦,如何能造就如此多的璀璨的艺术瑰宝?

由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写的,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体小说——《痛苦与狂喜》,用大量事实细节,解释了天才的痛苦,和执着带来的喜悦。

只要是米开朗基罗决定做的事,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主动还是被动,他都会做到最好,他永远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作为工作中的乙方,米开朗基罗非常刚,在甲方威胁取他性命的情况下,他竟敢要求甲方不要干涉他的创作,最后完成了“天花板”级的作品。

西斯庭教堂

西斯廷教堂,是主教们秘密选举教皇的地方,又以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闻名于世。

最开始建造时,西斯庭教堂的天顶被刷成了蓝色,点缀着金色的星星。

没过多久,天花板上出现了裂缝,并被插进12根铁棒防止下沉,裂缝被拙劣地涂上灰泥。

教皇叫来了米开朗琪罗,让他装饰一下教堂丑陋的天花板,在穹顶上绘制十二名基督教使者就行。

米开朗基罗邀请来几位著名画家,和他们共同绘画了八个月。然后发现,天顶上干巴巴的使者,不够美丽和震撼。

这次的委托,教皇在艺术品位上的要求不高,米开朗基罗本可以马马虎虎地交差,轻轻松松地赚钱。

但米开朗基罗对自己作品质量有严苛的自我要求,这促使他否定了大家8个月的劳动成果。

米开朗基罗在不被理解和埋怨中,结清画家们的费用后,遣散走了他们,又毁掉了天顶上已画好的图画。

米开朗基罗自己一个人,重新痛苦地审视、构思、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神圣的作品。

他花费四年五个月的时间,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创造出震惊世人的《创世纪》天顶画来。他几乎是一个人完成了500多平方米、343个人物的绘制。

每天18个小时工作时间,一周7个工作日,米开朗基罗忍受着剧痛进行创作。

他每天必须仰头工作,这对脊椎伤害非常大;长时间举手过头顶作画,对肩膀和手臂的负荷也非常重。颜料和灰层会掉入他的眼鼻口中,他的眼睛差点因此失明。

直到天花板差不多画完一半时,教皇才知道穹顶画和他当初要求米开朗基罗画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超出教皇预期,并彻底把他征服的《创世纪》,将天顶的空间无限延伸,也将文艺复兴的绘画推向了巅峰。

米开朗基罗开阔的眼界,灵活的想法,超强的执行力,开创了一个时代。

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便作为乙方也不会刻意迎合权贵,妥协自己的意愿。他们有严苛的自我要求,用超越预期的作品,赢得尊敬。

他们给客户的潜台词是:我不需要迁就你的品位,你也不要质疑我的专业性。我提供的,就是最好的。你们说出自己到底要什么,剩下一切都听我的。

歌德说:“除非你看过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否则你无法确切了解一个人究竟能成就什么。”

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1)

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2)

大卫

26岁的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刚获得认可的年轻的雕刻家。他通过层层竞争,得到了一块闲置几十年,超6吨重,价格昂贵却又有缺陷的大理石。此时的他,决定雕刻大卫。

大卫,《圣经》中一个牧羊少年,自告奋勇去击败异族巨人歌利亚,保卫祖国的城市和人民,是个青年英雄。

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瞬间的状态,摒弃了前辈们塑造的,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

他认为,大卫故事的动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胜利,而在于他迎接战斗时的状态。战斗之前肌肉的紧张感、动态感,造就了这座雕塑无与伦比的庄严感。

米开朗基罗一天二十个小时地,如饥似渴地啃着大理石。除了雕刻,其他什么都不想。连吃饭、换衣服也舍不得停一停。他的头上、身上、鼻孔里塞满了雕刻下来的灰粉。

錾子和锤子在石头上敲打节奏,会在他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许久之后,还持续地在他的身体和脑子里律动。

整整三年,米开朗基罗保持着这种工作强度完成了《大卫》雕塑。

米开朗基罗一直用他的眼界、想法和执行力去征服甲方。

米开朗基罗的执行力之强,远超一万小时定律。

雕塑《大卫》,他三年内有效用时超过二万小时。创作《创世纪》天顶画时,四年五个月里,绘制耗时接近三万个小时。

作为乙方,即使是天才,也要一步步地在荆棘丛生的路上变得成熟而强大,才能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

我国汉代淮南王刘安说:“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3)

“五百人厅”比创意

公元1503年,51岁的达芬奇和29岁的米开朗基罗正式作为“对手”,以“战争”为题目,同时在“五百人厅”绘制壁画。

彼时,达芬奇才完成了《最后的晚餐》,在声誉最高时衣锦还乡,风头无两。米开朗基罗刚制作好《大卫》,摆在市政厅门口,是炙手可热的新星。

竞争的导火索是:佛罗伦萨政府出1万弗罗林金币找达·芬奇约画。而米开朗基罗日夜不休地砸了三年的石头,总计才获得400弗罗林金币。

在某些人的挑唆下,米开朗基罗扬言要将20个大卫的气势给予一面壁画,与达芬奇艺术对决。

达芬奇选择创作《安吉利亚之战》,作品呈现了战斗中最最激烈的瞬间,人吼马嘶、刀剑交错铿锵响,是一幅自带音效的作品。

这件作品不论是从画幅面积、人物数量还是题材的难度上,都超越了米兰的那幅《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准备绘制《卡西纳战役》。他选择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一群士兵正在河中洗澡,突然有敌人杀过来,有的战士慌忙上马,有战士慌忙穿衣服,有的战士在河里挣扎。

米开朗琪罗抓取的是戏剧冲突的瞬间,有故事,有张力。他不仅要表现对战争的掌握,还要凸显对整个戏剧冲突的把握。

1505年,两人同时完成草稿,公开对外展示。

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4)

达·芬奇《安吉里之战》草图

读了很多书才总结出的人生真相(一本读了三遍的书)(5)

米开朗基罗《卡西纳战役》草图

达·芬奇,作画以精准的计算为特征,表现他的新古典主义。米开朗基罗则将他充满戏剧冲突的巴洛克风格展露无遗。

这是历史上很难见到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就同一主题、在同一屋檐下,竞赛创意。

这次竞赛,是艺术创意与技法的碰撞与交锋。遗憾的是,壁画刚开画不久,米开朗基罗就被教皇叫去装饰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创世纪》。

期间,米开朗基罗偷回佛罗伦萨,发现:达芬奇的画被火烤化了,没能完成。

达芬奇尝试复活一种古代失传的绝技——热蜡法。就是在颜料中加入蜂蜜和蜡,它们可以使壁画流光溢彩,光彩夺目。可这样的颜料干得很慢,心急的画家就加上了火炉,边烤边画,后面一次操作失误,画被烤化了。

出于同情,米开朗基罗真诚地向达·芬奇致以慰问,并表示没有了达·芬奇的壁画,自己也失去了进一步创作的兴趣。

这场万众瞩目的巅峰对决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这场世纪之战虽然没有结局,但光看草图,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就十分强悍。

对同一题材的开发与创意,两位大师给出的选题都无与伦比地令人震撼。

赫胥黎说:“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看过《痛苦与狂喜》,你会从米开朗基罗身上汲取到温暖、畅意与自豪,在精神层面获得滋养。

米开朗基罗才华横溢,思想多维,创意无限,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隐忍、执着和对雕刻艺术无与伦比的热爱。

从米开朗基罗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提升专业能力。

米开朗基罗始终保持思考的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另辟蹊径,强化执行力。

米开朗基罗是如何强化执行力的?

他不怕麻烦,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相结合,用内驱力去驱动执行力。

他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职场上的困难,坚忍而执着地,用超高品质的作品为自己赢得尊重。这是强化执行力不可或缺的核心特质。

另外说一句,“文艺复兴三杰”中的另一位—— 拉斐尔,在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对决时才21岁,正在比赛当地学习绘画。

大师的比试让他抓住了绝佳的学习机会。他做了大量的临摹,成功偷师,把大师们的优点集于一身,逐渐形成自己精致、细腻的风格,迅速俘获了教皇和人们的倾心。

成功,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中偶然获得的。学习和积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看谁能抓得住。

END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