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的美文(红彤彤的杏子散文)

杏子的美文(红彤彤的杏子散文)(1)

初夏五月,鲜花盛开,麦子渐渐泛黄。陕西美名为“杏枣之乡”的太平万亩杏园的杏子红了。当我看见那红彤彤的杏子,不禁引起对陈年往事的回忆。

一九七三年,我刚念完高中,从柳村中学毕业。那时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城里知青下乡,我们那届高中班的同学属回乡青年,各自回到了所在村里的生产队。那年,麦子黄了,河滩的杏子也熟了,队长派我们这些年轻娃下河滩摘杏子,以斤计工。头一次上树,我脚踩到树杈上,一只手攥住树枝,另一只手还要摘杏,害怕极了,一晌摘了一笼杏,挣了二分工。后来我们慢慢地就熟练了,可以上到树顶摘杏了,树顶的杏子又红又大,见到红而又软的杏子就犒劳给自己,吃在嘴里又甜又香,一吃一包水,象蜜一样。过去,生产队里的杏树很分散,树周围的地种的是小麦。杏的品种也很多,我记得最早的杏叫“菜籽黄”,菜籽黄了它就熟了。生产队上数量最多的杏是“齐杏”,这种杏不太红,内黄,硬度好,熟透了吃一包水,很甜。还有种杏叫“曺杏”,分小曺和大曺,阳红阴黄,味正香甜。还有一树杏个特别大、肉厚色黄,吃在嘴里有点涩,熟透了掉到树下,捡起来吃甜的象蜂蜜一样,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葫芦蜜”。那时,邻村陈贠滩的杏树主要以肉杏为主,肉杏成熟期在五月,个大肉厚,黄色透红,色泽鲜亮,香甜味正,耐运输。六月,小麦收割的时候,红梅杏红了,它是杏中之王,梅杏熟了,颜色深红,味道香甜,口感佳,是走亲戚送朋友的最佳礼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工具落后,运输条件极差,当时生产队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马车和架子车。杏子熟了,派几个社员用架子车将杏拉到咸阳、西安去卖,拉出去摆摊卖四五毛钱一斤,卖给果品公司二毛多钱一斤。有些杏贩子拉筐子和架子车在园里拉杏一毛多钱一斤,生产队给这些人管吃管住,给他们把杏装好后,用牲口挂上坡送他们走。那时的运输靠的是人力,红杏是生产队主要经济收入。我记得生产队红杏收入5600元,创历史最高纪录,那一年按劳分红,一个劳动日值1块钱,我家年终分了140元。在我的印象里那一年就是生产队最好的一年。

改革开放后,土地实行承包制经营,承包地三十年不变。太平人改变经营理念,退耕还林,实行发展以肉杏为龙头的经济林产业,动员群众栽植万亩杏园。二十一世纪初,太平镇被誉为“杏枣之乡”。

金色五月,正值红杏收获季节。太平塬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太平,滩下塬上的肉杏树郁郁葱葱,树上鲜红的杏子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树下有采摘杏子的游客,她们提着篮子边采摘边拍照,露出笑脸,留下此时此刻采摘红杏时的喜悦心情,也有上“云梯”摘杏子的果农。杏园公路两边的十几个收杏摊点,有从上海、贵州、四川等地赶来的客商,也有本地的杏商代办。果农将摘下的红杏装筐运到收购点,和客商谈价论价,谁出价高就卖给谁,都渴望卖个好价钱。这几年,太平人树立“科学作务,绿色环保”的理念,修剪树枝,确保杏树通风透光,增加杏子的着色度。大量施加有机肥,增加杏子的光滑度和口感度。太平的肉杏个大,杏面光滑,黄里透红,颜色鲜艳,核小肉厚耐运输,受到客商的青睐。贵州的客商说:“太平的红杏拉到市场上,一抢而空,简直不愁卖”。

随着多年来空港新城太平镇规模空前盛大的杏花节的举办,加之中央电视台,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的大幅度地宣传,太平红杏遐迩闻名。现在,红杏红了,五湖四海的客商云集太平,日平均收购量近200吨。近几年,太平电商不断增强壮大,每年通过韵达、顺风、申通等快递将太平红杏运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四五十万斤。据太平堡村一果农讲,他去年红杏收入将8万,估计今年能收入6万;陈贠一姓贠的果农说他去年杏子收入12万,今年由于气候影响,预计收入8万不成问题。网红杏奶奶开启了抖音直播,粉丝4万多,电商陕西自然出色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出杏奶奶招牌,注册商标,特制红杏快递专用箱通过快递、航空对外发货。

太平红杏将会红遍五湖四海,太平因红杏将会经济腾飞,百姓永远“杏”福。

作者简介:王建设,网名泾水河畔,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太平堡村人。做过中小学教师和文秘等工作,2015年2月退休。喜爱文学创作, 曾经在《陕西财政》《咸阳财政》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篇。撰写的部分优秀作品曾被《大美西部观察》《秦岭文学》和《空港 太平》等收录刊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