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用了多少年 国名很容易让人误解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凿空”了西域,他为西域和中原的交流,立下了不世之功。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编撰的《汉书》中,用“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八个字,概括了张骞开通西域的壮举。汉武帝曾封张骞为博望侯,杖节说的是出使之意,收功二字是取得成功的意思,而大夏指的是当时的西域古国,张骞出使西域三十余国,而大夏,为什么会被看作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标志呢?为什么又有人说,大夏是张骞杜撰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大夏这个名字很容易让误解,因为历史上,被称为上大夏的还有不少。十六国时期刘敖云(即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就叫做大夏。而我们经常说的西夏,是由拓跋元昊(李元昊)所建,国号其实是“大夏”,只是因为其在西方,才被称之为西夏。在元朝末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曾在重庆称帝,国号也为“大夏”。
而我们今天聊的大夏,是“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今阿姆河)……其都曰蓝市城(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其东南有身毒国(今印度河流域)”的一个西域古国。至于它的来历,有人认为它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余续,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西迁而建,也有的说它是独立的夏族所建,还有人说的它是当时吐火罗的汉译,之所以叫大夏,很可能是张骞的别有用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很多记录中,都少有大夏,多为吐火罗或吐火罗谐音(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有睹火罗 ),后来的史料中提到大夏,也多为引用张骞这一时期的文献。而夏族西迁一事,更是一直未曾找到明确结论。那么张骞为什么用大夏这个名字呢?骆驼推测可能有两种可能,一是大夏和吐火罗的汉译很接近,张骞用大夏这个名字,不算有错,而且可以增加汉朝内部,对西域大夏的认同,毕竟夏朝和汉朝算是一脉相承。(华夏子孙)
他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张骞曾“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有浓浓的思乡之情)”,而据《 史记 》记载 “天子数问大夏之属”,还曾多次前往河东(传说是夏族故乡)慰问,从汉朝对于西域不遗余力的控制,也能看出一二,而且《史记》中描述张骞对于西域的功劳时,只说“使绝域大夏”,说明汉朝内部,大夏这个老乡还是很看重的。
二是,张骞并没有欺骗汉武帝,而这种说法是他和汉武帝共同商定的。汉武帝是一代雄主,深谋远虑,认为掌控西域,无论从开疆扩土,还是开通中西贸易的商路,抑或削弱匈奴的实力,都是必须要做的。但是这种可能动摇国本,而且看不到短期利益的主张,并不被国内的既得利益者所认同。所以想要执行自己的计划,又要获得各方势力的支持,需要有说服力的理由。
张骞曾从西域带回了良马,优质饲料苜蓿等西域特产,并且说西域”其兵弱,畏战”,这是让人难以拒绝的“利”,还有等着大汉拯救,身在异域“慕中国”的大夏老乡,这是“名”,名和利组成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所以骆驼认为,以张骞的忠诚,他不会去骗汉武帝,但是如果为了君王社稷,他也一定不介意撒一次谎。而有关大夏真正的由来,依然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