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版红楼梦哪一年播出的(87版红楼梦陈晓旭对这场戏一窍不通)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个非常优秀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自是无所不通的,从黛玉葬花一回所唱的《葬花吟》可知,黛玉是精通曲词音律的。
前八十回中,我们并未见到黛玉看琴谱,弹琴等情节描写,反而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里写到了“黛玉抚琴”的情节,主要见八十六八十七回。
87版红楼梦在进行创造性改编时,为了表现宝黛爱情的悲剧,也编了“黛玉抚琴”这样一段情节,但紧接着问题就来了,陈晓旭不通音律!
晓旭自曝对古琴一窍不通
当副导演孙桂珍(剧中南安太妃扮演者)告诉晓旭下一场戏要拍“黛玉抚琴”时,晓旭就慌了,因为她对音律一窍不通。
其实以当时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只有十七八岁的晓旭,不会弹琴,太正常了。那时候估计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接触乐器,才会弹琴。
就像红楼梦原著里,同样是女孩,宝黛钗等人自然什么都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为她们有先天的条件去习得这些知识,而像袭人晴雯等人,作为丫鬟,除了服侍主人,可能连字都不识几个,自然也就不可能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陈晓旭虽出生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但她也并非富家小姐,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职业需要,可能没几个人会弹琴。但这场戏又很重要,它是宝黛爱情的一个转折点,黛玉抚琴到最后音绝弦断,也象征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晓旭愁得一时没了办法。
针对这个问题,当时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是找替身拍,要么不拍抚琴的特写,以免露出破绽。对于大家建议的找替身,陈晓旭坚决反对,她要自己来演,她要学琴。
她曾《梦里三年》一文中讲述了她不用替身的原因,她曾嘲笑过什么用替身的演员,现在她决不能让人反过来嘲笑她。要自己出演但又不同音乐,为了完美演绎不出问题,晓旭只有学琴这一条路可走。
两分钟戏学了整整两天
当时副导演孙桂珍的丈夫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他给晓旭介绍了一个学生做她的老师。晓旭虽然在红楼培训班上课时,专家们教过琴谱,能看得懂琴谱了,但她从未弹过琴。
请来的这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学了四年的琴,当她得知晓旭只有两天的学琴时间时,惊讶了,这怎么学得会啊?而且还是弹最有名的“高山流水”,唯一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了。
好在晓旭学过琴谱,所以看得懂,加上她自己的聪敏好学,音乐老师弹了三次之后,晓旭凭着记忆自己竟然可以慢慢地弹奏出来,虽然还不是很悦耳,但已经很像那么回事了,至少在在指法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了。
我们都知道,弹古筝古琴这些有着历史积淀的乐器,是外行还是内行,真正的行家一看便知。现在的许多古装影视剧,在拍有抚琴的桥段时,大多都是走过场,或者不拍特写,或者干脆替身,因为很多演员都不会,一看指法就知道是假的。
晓旭的这场戏,最终播映时,在第三十一集,关于她抚琴的镜头,前后也就两分钟左右,但她整整学习了两天,到了拍摄的时候,很顺利地就过了。不能不说,陈晓旭的悟性非常高。
“音乐学院的高材生”
原著里八十六回,说到了一个情节,黛玉在看琴谱,宝玉来了,看到黛玉在看的书,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笑话他不懂音律,连琴谱都看不懂,后来两人就聊到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87版红楼晓旭拍这段情节,弹的也是高山流水,虽然她学了几小节,也弹的出来,但为了后期效果更好,我们现在看到的黛玉抚琴的片段,并不是晓旭弹奏出来的。
当时剧组准备了一台录音机,开始拍摄晓旭抚琴时,音乐是来自录音机,而不是晓旭的指尖!导演只是拍了晓旭抚琴的这样一套指法动作,但如果当时录制晓旭的现场声,应该也不会差。
即便如此,单从指法看,已经能看出晓旭的专业了,谁也不会知道,为了达到这个完美的效果,为了这短短的两分钟,前后只有几个镜头,晓旭竟认真地跟着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学了整整两天,自己也偷偷练过多次。
这场戏拍完,导演对晓旭说:“没想到,你还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呢。”我想,如果晓旭去学音乐,就冲她认真的劲头和惊人的领悟能力,一定是个高材生。
引用资料:《宝黛话红楼》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王贵娥著;《记忆红楼》欧阳奋强著;《1987,我们的红楼梦》欧阳奋强著。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