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门出贵子的故事很打动人(寒门难出贵子或许纪录片父亲能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
“你要好好读书,以后才有出息,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好好学习,为了你能上个好学校我们求爷爷告奶奶,你以后可不要做白眼狼”
“我辛苦工作半月,才能挣够你一个月的伙食,在学校可别乱花钱”
大部分父母都在孩子前诉苦自己有多难,为了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却忽视了这样的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最近刚看完一部纪录片《父亲》,片中展示了中国贫困地区家庭诸多的教育问题,展示出了孩子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很难从贫困的泥沼环境之中抽离开来。
在《父亲》中一位陕西农民工韩培印的儿子韩胜利考上大学,他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凑足学费,和儿子一起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为了儿子的学费和前途他操碎了心,一位“中国式父亲”,贫穷让他捉襟见肘,既担心儿子花钱太多买学习资料又担心儿子前途耽误,矛盾又带着合理性。
上了大学就可以顺利找到好工作摆脱贫苦吗?
《父亲》中就记录了韩培印的儿子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06年,韩胜利第一次参加了人才招聘会。在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他穿着灰色运动服,挨个走近每一个摊位,又转身慢慢走开。最终,胜利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青海的工作,试用期每个月600元,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他爸知道后,还满满叹息道,大学生还不如自己工地干的多。
父亲韩培印抱怨儿子没有如愿“成龙”,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背后的根本原因,儿子一直受着他的诉苦性教育,内心自卑敏感。
他非常重视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学习成绩,在儿子的日常支出费用中,他也尽量地做到精打细算。因为家庭环境本就贫穷,也觉得儿子在学校不会有太大的开销,因此,韩胜利每个月能够拿到的生活费,就只够解决温饱的。
这样的生活费使得韩胜利只能专注于学习,没有任何机会去接触和提升自己的其他技能。这种错误的认知间接地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因此,想要光靠书本就走出贫穷是很难的。
片中,儿子韩胜利学习的专业是通信类的,需要用到电脑,但是父亲韩培印却视之如虎,觉得买电脑就是上网打游戏不务正业。所以,一个靠计算机的专业,却没有一个趁手工具,怎么可能到就业市场有竞争力。
诉苦教育,狭隘的认知,会让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健全发展,只会阻碍孩子在社会上面临更大的阻碍。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却从来不提深层次原因,只是描述一个存在的事实,这样也只是围观过后的群欢罢了,对“下面”的人没有丝毫帮助。贫穷对于一个人思维和认知的影响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发展。
《父亲》是由李军虎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08年在法国飞帕国际电视节上映。该片讲述了一对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父子,为生计和知识辛劳奔波的故事。
看《父亲》,不只是单单看到剧中父亲教育孩子的“经验”方式,也不要站在上帝角度去批判,因为身处于这种环境下,谁又能说谁更好呢。纪录片的意义就是以纪实方式引发人们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