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

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迁到栎阳,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图强,开启了大秦富国强兵之路。当秦国迁都咸阳后,栎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农业经济依然是秦国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在秦国的战略防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曾作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城。本文将介绍这座秦代早期古都的遗址概况及历史沿革。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1)

栎阳城遗址范围

秦自周孝王时非子受封而“邑之秦”,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最后定都咸阳,依次迁徙了秦、西犬丘、汧、汧渭之会、平阳、 雍、泾阳、栎阳、咸阳,共经历了八次迁徙,九个都城。而栎阳作为秦国的第八个都城,从秦献公二年(前383) 至秦孝公十二年迁都于咸阳,经营了 34 年。而恰恰是在定都栎阳期间,秦国经过各项改革,国力大幅度提高。在秦迁都咸阳之后,栎阳作为咸阳的门户,在维护国都安全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2)

栎阳城遗址出土的瓦当

战国时期,魏国首先变法图强,魏文侯“志在继承晋国先世之霸业,富国强兵,东制齐楚,西抑秦国,以控制中原为国”,广揽人才,选贤举能,任吴起守河西之地,使魏国实力得以大幅 度提高,成为当时最强大和疆域面积最广大的王国。秦国与魏国接壤, 而且在战国初期秦国实力薄弱,魏国已经占领了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秦国的东大门面临 着被打开的危机,秦国统治者决定进行反抗, 因此便将国都迁到栎阳。在迁都栎阳之前,秦国迁都泾阳,但目前 学术界大部分学者认为秦统治者是从雍迁到栎阳,而非泾阳。秦国迁都栎阳地区首要的目的是对付魏国,向东发展,与六国抗衡。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3)

栎阳城已经出现了完备的下水管道系统

栎阳县位于关中平原之上,四面环山绕谷,山谷河畔设关隘,南面有秦岭终南,设有峣关、子午关、大散关与武关; 北依北山山脉,有萧关与金锁关; 东有崤山、华山与黄河,设有函谷关、潼关与津蒲关; 西控陇坻,上设陇关,四塞为固,金城千里,为天下形胜;栎阳县主要 管辖今西安市阎良区和临潼区渭河以北地区, 距魏文侯十七年所设的“雒阴、合阳”两县十分接近,并且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证了 军粮供给。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4)

据栎阳城不远的汉太上皇陵,埋葬着刘邦的父亲

秦献公在栎阳进行多方面改革,首先推行县制,加上之前已设置的频阳(富平东北) 、杜(长安区) 、郑(华县) 、陕(三门峡西) 等县,形成了以栎阳为中心的军事防卫战略体系。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献公实行了“为户籍相伍” 的政策,该政策就是取消原有的国、野界限,重新编制户籍,在法律上提高了野人的政治地位,改变了阶级关系,以便于征兵加强国力。“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这时秦国在与魏国的战争中,秦国开始取得少数的胜利。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5)

取少梁,战安邑

秦献公死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在栎阳进行了变法改革,商鞅改革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施行奖励耕战的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本来就存在的关西尚武风俗,在商鞅变法时期达到了极致。秦军在孝公八年至十一年在对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史记·魏世家》: “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韩城)。”少梁地理位置对于魏国而言十分重要,是魏国本土与其上郡的联络枢纽。《史记·魏世家》: “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安邑(安邑故城),降之。”安邑离秦国最东方的都城较远,而秦国能远袭,说明这时候的秦军已经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孝公十二年,秦迁都于咸阳,继续进行改革,休养生息,与东方各国无战事,孝公二十一年,趁马陵 之战魏国大败之际,攻魏,到孝公二十四年已基本收复了河西地区。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6)

栎阳城遗址勘探图

献公和孝公对栎阳经营了三十四年,开始了秦国的社会变革,夺取了河西之地。自秦徙都咸阳至秦亡一百五十多年间,栎阳作为秦都咸阳的主要门户,既是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又是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之一。秦末楚汉相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曾作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城。

汉王二年, 刘邦率军进占关中, 司马欣、董翳相继投降, 让“ 太子守栋阳, 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 。汉军整顿队伍,向东挺进, 完成了统一全国大业。

“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自栋阳徙长安”。汉高祖由栎阳徙都长安后,汉太上皇留居栎阳。

高帝十年“太上皇崩,葬其北原。“析栎阳置万年, 理栎阳城中,故栋阳城亦名万年城。

东汉建武二年,封景丹为栎阳侯,废栎阳县入万年县,秦汉栎阳故城逐渐废弃。

北魏,析万年置广阳县,广阳县故城在临撞县武屯镇,旧称广阳镇,今名广阳大队。万年县城另徙新地,即唐栎阳亦今栎阳镇,在秦汉栎阳故城西南二十五里。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7)

栎阳城遗址示意图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栎阳故城地处陕西关中的渭北灌区,石川河流经故城北部和东部,城址附近地面平坦,河渠纵横。地表之上已无遗迹可寻, 遗物也不多,文化遗迹、遗物一般在地表以下1.5-2米。近年来,城址所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一般地表以下1-1.5米即为泥状, 因此给勘探和发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勘探和试掘,了解到城址的分布范围, 南、西二城墙和三处门址,秦汉道路十三条,秦汉建筑遗址,一般居址和手工作坊遗址十五处。发掘了南门遗址。对城墙、道路和部分遗址进行了重点试掘,基本弄清故城西北、东南和东北墓区的分布范围和时代。推测栎阳故城应为一东西长约2500、南北宽约1600米的长方形城址, 这与《长安志》卷十七“东西五里,南北三里” 的约数基本相符。

隋唐城遗址内容(消逝的古城秦灭六国的起点)(8)

太上皇陵、昭灵皇后墓平面图

故城墓区在城郊。西北和东北为帝王陵区,汉太上皇陵在故城西北,文献记载秦孝公陵在故城东北。故城北,太上皇陵以东为汉代贵族墓区。故城北边的高爽之地,成为秦汉的帝王陵区和贵族墓地。故城东南则为秦汉时代的平民墓地。

由于陕西历史遗迹众多,栎阳城的知名度也无法和长安城、咸阳城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影响其历史地位,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正规的考古发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保护遗址,人人有责;科学勘探,禁止盗掘。

关注笔者,了解更多古城历史。附已写过的古城:太原郡广武县、云中郡治云中县、云中郡沙南县、雁门郡治善无县、雁门郡中陵县、弘农郡宜阳县、弘农郡商县、河南郡新城、河南郡荥阳、五原郡治五原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代郡高柳县、代郡马城、河内郡轵县、鲁郡薛县、魏郡武城,薛郡邹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