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讲三观是什么(杨八里错读耄耋)
3月30日,新京报以《陈果读错“耄耋”没什么 大学课堂盛不下那么多鸡汤》为题,报道了复旦大学的网红哲学老师陈果,因为学生上传朋友圈的一段关于“毛至之年”小视频,再次被刷屏,可以说是又火了一把。
如果你已经看过关于“毛至之年”的小视频,不用说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应该马上就能够找到了。那个小视频总共只有9秒钟,掐头去尾,只剩下陈果说的一句话:“不论你是中年、少年、青年,还是mao zhi之年,不论你是体力劳动者……”
可以说只要是看过这个小视频的人,都知道陈果说的那个“毛至之年”,就是对 “耄耋(mao die)之年”的误读,因而都会对“毛至之年”不约而同地发出会心一笑。
而要说起在读书时可能偶尔会念错别字这个事,每个中国人肯定都有着“惨痛”的记忆。中国的汉字,形美音美,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但也正因为此,很多汉字古人常用、或是不久以前常用,现在用得少了,因而我们就非常容易读错。
英文虽然目前在世界上很普及,使用地域很广,但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所以英文的诗歌什么的,就只适合平淡地去朗读,人们要听的,正是英文本身那种音调、音节的高低起伏而带来的节奏感和美感。
汉语就不一样了,汉语的诗歌,尤其是抒情诗,就很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诵。在中国古代,还有“吟诗”的说法,而所谓的“吟”,其实就是现代所说的朗诵。对于爱好汉语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朗诵,不管是读的人、还是听的人,都能够得到美好的享受。
美则美矣,但确实,有的汉字,实在是太容易读错了。走笔至此,笔者不得不承认,自己此前肯定在不同的场合,读过不少的错字、别字。笔者也在这则新闻下方,看到有不少网友在跟帖中坦率地说,自己此前也不认识“耄耋”这两个字。而笔者本人,虽然碰巧认识这两个字,也算是看过不少书,但实在不敢说认识太多汉字、尤其是生僻字。
陈果说了一次错别字,就被人“拎”出来,在朋友圈到处“传扬”,说明在网络时代、当网红老师,确实是有风险的。就在不久前,陈果的一些所谓“金句”,尤其是关于“与黑暗和解”的“金句”,曾经被网友们拿来和当年在《百家讲坛》红极一时的于丹教授的那些所谓“名言”做过比较。因为陈果说的那些话,既不痛不痒,也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纯粹属于“鸡汤文”,从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从网上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果上课的风格,缺少年轻女性应有的稳重和优雅,缺乏大学老师的风度和端庄。而陈果贩卖的“鸡汤”也不符合众人认可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当一个人面对黑暗的时候,积极抗争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教学生懦弱地逃避、选择什么“与黑暗和解”。
就像新闻中说的:“像她这样的‘网红老师’,被受众挑出错误是早晚的事,没有哪个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永远正确。”我们可以合理想象,如果是一个不怎么有名的大学老师,偶尔在自己的课堂上说了错别字,就肯定不会有除了其学生以外的人知道,就更别说是引起关注、引发热议了。
陈果老师是“网红”,在网络时代,当“网红”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就如新闻标题所说:陈果读错“耄耋”没什么,但是,大学老师毕竟是高尚的职业,“大学课堂盛不下那么多鸡汤”。所以说,尤其是陈果老师这样人文学科的老师,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常,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大学老师们一定要谨言慎行,要切记,只有自己“身正”,才能以身“示范”。
同样是“网红”,华中师范大学网红教授戴建业,就是和复旦大学网红老师陈果完全不同的存在。戴建业教授对自己所讲授的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理解深刻,特别是对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的趣闻逸事,基本上做到了如指掌,因而他在课堂上就能够挥洒自如,能够随时随地、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如果在大学里,多一些像戴建业教授这样的“网红”老师,就能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又提高了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学习兴趣,那对学生就真是善莫大焉。
陈果这次错读 “耄耋”为“毛至”,竟然引发了一波朋友圈的转发“狂潮”,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红是非多”。当此之时,陈果会改变其授课方式吗?而其后,陈果会不会步当年于丹的后尘、在网络上与大家“渐行渐远”呢?笔者真的非常好奇,陈果的“网红”之路会不会就此终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