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工岗位标兵(时代新人铆工郭世江)

铆工岗位标兵(时代新人铆工郭世江)(1)

关注我们,一起做时代新人

铆工岗位标兵(时代新人铆工郭世江)(2)

铆工岗位标兵(时代新人铆工郭世江)(3)

在工厂里,车钳铣刨磨,铆焊电木钻,各是一个工种,假如想找这样一个人,让他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真不太容易。不过,在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车辆分厂钢二车间,54岁的郭世江师傅却有一身好本事,让人不服不行。

下得了车间上得了机房

郭世江是钢二车间铆工、高级技师,还是钢结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近年来,由他设计制作的工艺装备有100余套,完成的革新攻关项目有60多项,推动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余元,堪称企业的“颜值担当”。去年,郭师傅被中车集团评为“高铁工匠”,是全国19万名中车员工中的佼佼者。

“有人爱集邮,有人爱钓鱼,有人爱唱戏,可我的爱好就是小改小革小发明。”说起自己的工作,郭师傅马上来了兴致,先带记者到创新工作室的一角看稀罕。

“瞧,这是我们刚买的3D打印机,那是我刚开始练习操作时,自己设计‘打印’的手机架……”言谈间,老郭神色飞扬。

“等一会儿,把温度调高到900摄氏度……”从窗口瞅瞅正在加工的另一个小工件,郭师傅安顿徒弟准备下一步操作,然后几步回到办公桌前,熟练地对着电脑上的三维图样,点击鼠标调整参数。

记者注意到,在3D打印机上方,还摆放着一台小巧的焊接小车模型,郭师傅说,那是他不久前专为敞车生产线设计的一个3D模型,“现在这项革新技术已经用到生产线上了,大家叫它‘小壁虎’,应用反响挺不错,归根结底,一线工人愿意用,就是对我们创新成果的最大肯定。”

爱学习的小郭不服老的老郭

郭师傅曾经是“小郭”,他16岁进厂当铆工学徒,业余时间爱帮邻居朋友修理收音机、电视机,还喜欢用边角废料打个桌子、板凳。进了工厂,他喜欢缠着师傅学技术、练实作,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年轻。

小郭进厂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年轻人心思变得活泛起来,有人一心想着下海挣钱当“万元户”,也有人把学技术、练硬功扔到了一边。老实本分的小郭却没太多想法,每天依旧沿着工厂到家的两点一线,踏踏实实跟着师傅学手艺、练功夫。天道酬勤,没几年,他不仅学会了铆工技术,顺利出徒,而且还通过自学,掌握了电气基本原理和强弱电的应用。对木工、无线电、金属工艺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对铁道车辆的原理和工艺,更是摸得门清儿。

现在,50多岁的郭师傅成了“老郭”,可他不服老。随着电脑制图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他又自费买来书籍和制图软件,虚心向厂里新来的大学生请教学习。“最近,老郭迷上了三维制图和3D打印技术,从陌生到熟悉只用了半年多时间。这不,他还用省市总工会奖励的资金买来一台3D打印机,比爱玩手机、电脑的年轻人都厉害,是咱车间的3D高手!”车间党支部书记韩炳福自豪地说。

坚持发明创新倾心带徒传艺

2014年,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以老郭的名字命名了首家创新工作室——郭世江钢结构创新工作室。这里聚集了车间好学上进的年轻人,郭世江毫无保留,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制了一套铆工操作技能 PPT 教材,把铆工组装“三要素”、划线、放样基本方法和气割下料的操作要领和技能,一样样倾心传授给徒弟。如今,他培养的14名铆工中,有12人已经取得技师资格,成为车间一线生产班组的骨干力量。

近几年,跟随订单变化,车间生产任务变得品种多、批量小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灵活迅速转产、工装也要多样可靠。面对这个挑战,老郭又琢磨上了,有时在睡梦中突然萌生灵感,他也会翻身坐起赶紧记录下来。2014年,公司从解放路搬到玉泉山下,每到春季这里樱花盛开,总能吸引大批游人,可这些年来郭师傅连山脚下都没去过。

别人忙赏花,郭师傅在忙啥?企业工会组织宣教部的张爱琴指着墙上满满的奖状给出了答案:“他带领团队制作的环焊缝焊接龙门架、登高作业梯和各种组装定位胎,把原来的旧工装全都派上了新用场。还有他们设计制作的自重式行车吊钩防脱钩装置,仅在钢二车间每年就节约更换和维护费近万元,现在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去年8月,郭世江被评为中车高铁工匠的好消息传到太原,大家都说,这个荣誉实至名归,老郭应该得。

工作带头人职工贴心人

郭世江脑子活、点子多、人勤快、肯担当,不仅有多项技能加身,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独当一面,是车间倚重的能人,还是职工信赖的“贴心人”。2005年,他被车间职工推选为工会主席,他说,工会主席不是官,要做就做好职工的娘家人。

钢二车间有职工252人,体弱多病的老职工多,刚参加工作的技校生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工会工作既繁杂又琐碎。老郭兼职做工会主席,既要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又要抽出时间来关照200多人的冷暖诉求,但他总能协调兼顾。每次有职工伤病住院,他总是第一时间带上慰问品和工会委员们前往探视。谁家遇上红白事,他和工会一班人就成了不挂牌的“红白理事会”,不等职工开口,自动要求“上岗”,帮忙张罗操办。

车间副主任张利东是2009年入厂的大学生,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入厂没多久,跟随老郭一起进社区为居民服务的经历。“想不到来找郭师傅的人那么多,大家冲着他手艺好、啥都懂,端上电磁灶、电饭锅就找来了,忙得郭师傅都没空休息。当下修不完的,他还留下人家的电话,带回厂里利用工余时间继续修,直到修好了还给人家。我和车间的服务队员跟着郭师傅,每年都会进社区开展这样的服务活动。”张利东说。(来源:太原晚报)

记者裴怡实习生任宝珍文/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