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大屠杀真实纪录片完整版(他曾躲过10余次纳粹屠杀)
废墟,哭泣的孩子,随处可见的尸体,屠杀……
如果这是人间,那我宁愿去往地狱。
电影《钢琴师》大部分的场景真实还原了二战中法西斯将在波兰创造的人间炼狱,把视角聚焦在一位流亡艺术家身上,来展现战争下的众生。
虽然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在历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对法西斯的暴行有所了解,但当一切通过影像展现在眼前时,还是会被震撼到。
人间炼狱
男主席皮尔曼是一位钢琴家,在波兰的电台工作,战争袭来,犹太人慢慢开始无法正常生活。
犹太人家庭最多只能存放2000波兰币;公园、咖啡馆都挂着犹太人禁止进入的牌子;犹太人看到德国人要行礼,不能走人行道只能走水沟。
德国人还设立了一个隔离区,40万的犹太人隔离在了仅仅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男主一家人也不例外。
电影中一家人的相聚吃饭的画面,出现过三次。
一开始的晚餐在自己家的房子,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妙的晚餐,一家人围坐,举杯庆祝,期待着未来的和平。
谁都没想到这是一家人最后一顿像样的晚餐。
再一次晚餐是在隔离区,桌上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隔离区物资紧缺,生活环境也十分恶劣,每天都有人死去。纳粹还会时不时来杀人随意杀人取乐。
一家人正在忧心忡忡地“享受”着并不美妙的晚餐,德军突然到来。
隔离区住户纷纷关灯,就在男主家对面楼,亲眼看着德军把一个无法站立的轮椅老人扔下楼去。
这样的肆意谋杀是隔离区的日常,有时候是因为多问了一句话,有时候只不过因为今天是圣诞节。
即使是这样,还不算最残忍,犹太人再一次被赶往“劳动集中营”。
最后一次,已经不能称之为一餐,因为只是一块奶糖。
登上列车之前,父亲花20块波兰币买了一块奶糖,分成六份一家人分食。
这也是钢琴家最后一次和家人在一起,他被朋友救下,所幸没有登上死亡列车。
从此,男主开始了独自躲藏逃生之路,靠着朋友勉强维持着生命。
战争中复杂的人性
那个救了钢琴家的朋友,是一位犹太警察,帮德军维持秩序,做的是残害同胞的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鬼子。
但他很多时候也只是在无奈自保,所能做的也只是在男主即将登上列车时把他拉下来,保全他的性命。
也正是由他开始,接力般的救助,才让男主“幸运”地活了下来。
他们有勇敢智慧的犹太人梅耶克,男主的歌手朋友夫妻俩,曾和男主约会过的大提琴手多罗塔和她的丈夫。
最特别的救助,来自于一位名叫威廉·霍森菲尔的德国军官。
当男主饥肠辘辘地从废墟中找到一罐罐头,费力打开后,滚落在德国军官脚下,又惊又怕地男主呆立原地。
谁知军官非但没有露出暴力的一面,而是在得知他是钢琴家后让他弹奏一曲,还在后来为他送来食物和衣服。
军装之下,这位军官是一位热爱艺术,渴望艺术的普通人,他厌恶战争,却被迫穿上军装。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的相遇可能是在一场演奏会上。
真实事件改编
看电影最震撼的莫过于,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事件,都有其真实原型。
《钢琴家》就是这样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片中的钢琴家原型是波兰钢琴家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生于1911年,2000年7月6日辞世,享年88岁。
二战中,他的家人惨死在纳粹集中营,席皮尔曼逃过数次屠杀,还曾得到过一位德国军官的救助,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席皮尔曼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回忆录,书名为《城市之死》。
威廉·霍森菲尔德,片中的德国军官,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师家庭,参加过一战,在1917年受重伤并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另外一个参加一战的人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1935年加入纳粹党,但是在后来他妻子公布的他的日记里对纳粹党的政策特别是灭绝犹太人的政策是反对和抵触的。
1939年8月他加入国防军,九月被调往波兰,直到1945年7月17日被苏军俘获。在1940年7月—1945年7月这五年里,他利用职务之便给至少五十个人波兰人提供了帮助和庇护,被俘之后曾经先被判处死刑,后来又减判为25年苦役,1952年死于西伯利亚的战俘营,死因是胸主动脉破裂。
1950年代初期,席皮尔曼第一次知道恩人的真实姓名,并尝试向波兰共产党当局提出营救,但波共当局回复说:“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同志不愿释放他。” 尽管许多人证实欧森菲德的战时行为,苏联人仍拒绝相信他未涉及战争罪行并且拒绝释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