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彝族服饰制作(昌宁卡斯探秘傣家织锦)
位于四大山下、枯柯河畔的大泺部,傣语译意“白鹭栖息的地方”。在这里,古木参天、绿荫匝地,一团彩线、一台织机、一位绣娘,丝线往来穿梭间,便织出了如今傣寨的锦绣生活。
卡斯傣族织锦以其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调鲜艳、坚牢耐用和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
傣族织锦工艺复杂,首先备料,将棉线用米汤浸泡、晾晒后拉线,其次是纺线,纺车纺线时要刷上米浆并将纬线入梭,之后是整经,对经线理线排纱,最后才能上织机开织。傣族妇女通过手合脚踏的动作将不同的经纬线交织穿叠,一件件洋溢着浓郁傣家风情的精美织物就完成了。然后,这些织物便可以做成傣族挎包、手帕、围巾、新娘盖头等。
织锦上的图案以动物、植物、吉语等居多,这些五彩斑斓的图案,代表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卡斯镇大泺部傣族织娘万秀英介绍:“我们绣的图样,花代表美丽,大象代表力量、孔雀代表出样、马代表吉祥、塔代表丰收,织锦是我们傣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据了解,卡斯镇坚持“开发、发掘、利用、发展”的原则,多措并举,累计投入资金700万元,积极打造大泺部自然村傣族传统织锦展室。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主动联系手艺传承人,向社会各界展示大泺部自然村傣族传统织锦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传统手工业的共同发展。在深入挖掘民族历史过程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傣族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更加感兴趣,更乐于学习、展示本民族文化。
卡斯镇龙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志成说:“大泺部自然村共有农户86户,其中还保留着手工织锦的农户有61户,镇党委政府和龙潭社区“两委”一直在努力,以把傣族手工织锦文化作为一种挖掘、保护,并在今年大泺部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纳入项目规划,在自然村原老学校建一个手工织锦小作坊,把自然村会手工织锦的全部集中在一起,并鼓励年轻人到小作坊进行手工织锦培训学习。把傣族手工织锦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罗宁姣 | 通讯员:周洁(卡斯镇)
编辑:杨丽
责编:张忠海
审核:施应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