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个县级市人口多少(湖北省一县级市)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927万人。
其中,就县级利川市来说,人口超90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级利川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利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利川”、“贡米之乡”称号,自古以来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 全市总面积4600余平方公里,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辖2街道、7镇、5乡。在历史上,该地区于清朝时期建县,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历史了。
一
首先,利川市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级利川市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市境中部,将全境分为南北两半。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在两岸。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409.2小时。
二
就县级利川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和战国初期,该地区属于巴国的疆域。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子爵。战国吹起,巴国的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到了战国中期,秦国消灭了巴国,今湖北省利川市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一带属黔中郡这一建制。汉朝时期,该地区属南郡朐忍县地。三国时期,今县级利川市一带属荆州建平郡。
三
蜀汉建兴八年(230年),在该地区设立南浦县,隶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今县级利川市一带属之。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宋,复改清化郡为清江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元朝建立后,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今县级利川市一带属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设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
四
最后,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施南土司、忠孝土司、忠路土司、建南土司、沙溪土司等5个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属于巡荆道施南府。由此,就利川这一建制,始于公元1735年,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历史了。到了1914年,利川县属荆南道。1928年,利川县直属于湖北省。1970年,利川县属恩施地区。1986年,撤销利川县,设立县级利川市。如今,利川市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19年底,县级利川市总人口约为91.37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