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都做了什么(通过这四个典故)

战国四公子都做了什么(通过这四个典故)(1)

晓华理说

您知道战国四公子吗?

在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的命运,竭力网罗人才。其中有四位代表人士,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扩大自己和本国的势力;他们出身高贵、长期主政,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四位代表人士,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公子的事迹,你也许不十分熟悉,但通过这四个典故,你就知晓了战国四公子的故事。

一、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该成语出自于《史记·孟尝君列传》。

原意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或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含贬义。但是这个故事对于齐国的孟尝君来说,却具有生命攸关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影响巨大,就连秦昭王也慕名拜他为相。不久,有人向秦昭王进言:“孟尝君虽然贤能,但他是齐国人,如果我们秦国遇到和齐国的争执,他定会为齐国利益着想,我们秦国就危险了。”

秦昭王认为言之有理,罢免了他的丞相,并将孟尝君关押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杀之以除后患。

孟尝君身陷囹圄,他和他的门客四处托人想办法解救。他们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答应替他说情,但提出了要求:“我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天下无双,如果你能把这件狐白裘送给我,我就帮忙。”

孟尝君知道,这件狐白裘他已经送给了秦昭王,如何再生出一件?

就在大家毫无办法之时,一位不起眼的门客自告奋勇道:“我能拿到那件狐白裘。”当天夜里,他就趁黑装成狗的模样摸入秦宫,偷出了狐白裘。

宠姬得到狐白裘后并未食言,孟尝君很快被释放并强令回国。因怕秦昭王反悔,他们不敢耽搁,连夜奔逃。一行人逃至函谷关时再次遇了难题:按照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时刻才可开关放人,而如今夜黑如墨,他们哪敢等到鸡鸣报晓呢?

正当众人犯愁之时,又一位门客站了出来,只见他“喔,喔,喔”连叫几声,引得城关内外的雄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士兵听见鸡鸣,以为天色将亮,遂打开城门,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逃出了秦国。他们出城不久,后悔的秦昭王派遣的追兵也赶到了,但为时已晚。“鸡鸣狗盗”一词亦随之流传下来。

以善养门客著称的孟尝君在生死攸关之际,依靠“鸡鸣狗盗”之力,逃过了致命一劫,回归齐国再次出任齐国宰相,继续着齐国和自己的辉煌。

难怪古人说:“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二、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指毛遂自我推荐担当重任,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的故事。该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号称平原君。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打算在门客中选取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前往楚国与楚王联盟;如果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最好,否则通过武力胁迫也要拿回盟约。可是选来选去,却仅仅凑够了十九个人。

这时候,门下有一位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愿出使楚国。平原君看他名不见经传,在门下三年毫无建树、锋芒不显,不想带他前往。

毛遂却说:“如果您早些给我机会,我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岂止露出锋芒,早就脱颖而出了。”

毛遂出口不凡,平原君同意带他随同另外十九人出访。他们来到了楚国,通过大家交流沟通,大家对毛遂的口才和见识刮目相看。

这一天,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合纵盟约的事,虽然平原君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但从早晨谈到中午,仍无任何进展。于是众人推荐毛遂登场。

毛遂手按宝剑拾阶而上:“合纵的利与害,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如此长时间却无进展,不知何故!?”

楚王问:“你是何人?”

平原君:“我的随从家臣。”

楚王叱责:“我跟你主人谈话,下去!”

毛遂按剑向前,毫不示弱:

“您这样呵斥我,是因为你楚国人多强大吗?可现在我们相隔十步之内,大王的命就在我的手里,您人再多也没用!有我平原君在前,你为何要叱责我?再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上百万,这样强大的国家,天下谁能敌挡?而秦国的白起,只不过是个平庸小辈,率几万秦兵,一战攻下鄢郢(音:焉影);再战火烧夷陵;三战凌辱了大王的先祖。您的威风和脾气呢?如此奇耻大辱,赵王都替您害羞!你以为合纵联盟仅仅是为了赵国吗?那也是与楚国息息相关的!”

毛遂一番话句句在理,说的楚王改了主意:“好吧,我们签约!我们签约吧!”

毛遂见大功告成,为避免再生新的变故,随即歃血为盟,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 随后,楚王派兵联合魏国大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毛遂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抵过百万大军,令平原君赵胜刮目相看,从此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三、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次攻击齐国,一直打到都城—邯郸。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赵、魏、楚三国数十万大军合力击败秦军。

信陵君魏无忌,在这次战役中不遗余力,为击败秦军立下汗马功劳。下面就是信陵君魏无忌在这次战役中的故事。

由于赵国和魏国的亲戚关系,当赵国邯郸被围时,魏王受邀派出十万大军前去支援。而秦王得知后,派特使威胁魏王:“如果谁胆敢出手相助,一旦我们拿下邯郸,我们立刻就会歼灭他们。”

魏王害怕,命十万大军原地待命,待战局趋势明朗时再出战。

赵国平原君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邯郸落入秦军重围之际,平原君和夫人再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从全局思考:目前诸侯中能与秦军抗衡的只有赵国,而魏国毗邻赵国,赵国一旦沦陷,唇亡齿寒,魏国也会危在旦夕。

所以他多次劝谏魏王,希望待命的十万大军出兵救赵,以解邯郸之围。魏王却依然顾忌强大的秦军,不为所动。

侠肝义胆的信陵君魏无忌,从三千门客中精选数百名壮士组成百乘战车,前往邯郸赴死救赵。信陵君经过夷门时,老臣侯生劝信陵君不要以肉投虎,并进献一计:

如今如姬最受魏王宠幸,而如姬对信陵君有大恩未报,若请如姬盗出兵符,可以以兵符命令十万大军救赵。假若带兵将官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出兵,则武力制服他并接管兵权。

一切如候生所料,盗得兵符后,信陵君来到大军阵前。带兵的将官果然拒绝出兵,信陵君的随从武士乘其不备,杀掉将官。

拿到兵权的信陵君马上颁布了一条军令:“父子同在部队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部队的,兄长回家;独子无兄弟者,回家敬养父母。”最终选出八万精兵进军邯郸,很快楚军也随后赶到,三军合力大败秦军。

邯郸之战,虽没有长平之战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对列国的形势的影响却非常巨大。该战役还衍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前面提过的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不遗余力等。这些故事背后无不充满着奇谋妙计和大国博弈。

史上称,邯郸之战,是一场推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四、毋望之祸: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另外一位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

黄歇年轻的时候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当年出使秦国十年,最后以命相抵,设计谋让充当人质的太子平安回楚,回国不久太子继承王位,公元前262年,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不久升任楚国宰相。

此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最高峰时,春申君黄歇的门客多达3000余众,不仅在数量上位居“战国四公子”之首,而且其门客也极尽奢华。

春申君作为宰相辅佐楚王20多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楚王没有儿子,黄歇也为此事发愁,寻找多名美女进献楚王,却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一位叫李园的赵国人出现了,改写了楚国和春申君的历史,黄歇也遭遇了“毋望之祸”。

李园得知楚王没有儿子,带着妹妹来到楚国,并想进献给楚王。可是担心时间长了得不到宠幸,于是寻机做了春申君的门客。

为了引起春申君的注意,有一次请假回家并特意迟归。回来后他去拜见黄歇,谈到迟归的原因,他说:“齐王派使臣来娶我的妹妹,我由于接待使臣,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

此事果然引起了黄歇的兴趣,李园以尚未收下齐王的聘礼为由,就把他的妹妹献给了春申君,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

不久,李园得知妹妹怀了身孕,他们就继续他们的计划。

李园妹妹对黄歇说:“楚王如此尊重您,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改立兄弟为王,您恐怕很难得到信任了。因为您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失礼的地方,他们若被立为国君,能否保住宰相位置不知,搞不好还有灾祸落在您的身上呢?现在我己怀上身孕,别人并不知道。如果凭您的尊贵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如果上天保佑生个儿子,将来您的儿子继位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您看这样不好吗?”

黄歇认为言之有理,将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

楚王甚是宠幸她,随后果真生了个儿子并立为太子,李园妹妹也理所当然成为王后,李园也因此得到器重并参与朝政。

李园参政后,担心黄歇说出秘密,暗中豢养了刺客,计划除掉黄歇进行灭口,这件事朝中许多人都知道,唯有春申君黄歇不知。

在黄歇任楚国宰相的第二十五年,楚王病重,恐怕不久人世。

一天,春申君的门客朱英觐见并献计:“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

春申君不明,何为毋望之福?

朱英解释说:“您任楚相二十余年,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不久年幼的国君继位,您又可以代他掌握国政,这就是‘毋望之福’,也就是不期而至的福。”

毋望之祸呢?

朱英继续解释:“李园不执掌国政便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却豢养刺客为时已久了,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夺权并要杀掉您灭口。这就是‘毋望之祸’,也就是不期而至的祸。”

何为毋望之人?

朱英继续讲:“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下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这个李园。我就是“毋望之人”,也就是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听了之后,认为:“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好,况且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朱英知道自己的谏言不会被采用,为了避免灾祸殃及自身,就逃离了楚国。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在棘门设下埋伏,斩下春申君的头,扔到棘门之外,同时将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与春申君的儿子立为楚王,也就是楚幽王。

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人,每当生死攸关的时刻,都是他们手下的门客救主人与危难之中。唯独春申君,在关键时刻,没有听从朱英的建议,受“毋望之祸”被满门抄斩。

太史公评价说:当年春申君劝说秦昭王,冒死把楚太子送回楚国,是多么聪慧的高明之举啊!后来被李园控制,昏聩糊涂。所以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五、写在后面:

战国四公子,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他们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成名于乱世。是那个时代,给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不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经典,而是那个时代为了家族、王国利益而努力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可以一人出,救一国,他们是战国时代璀璨的四颗明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