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云集代理大会(参加了云集代理大会)
自古电商多套路。
如果你参加过云集给大“代理”开过的订货会,你确实疑惑,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
大客户经理会引导代理们对新产品信心,一步步的带起气氛,然后突然对着下面的“代理”高呼,我们要多少?——下面的人高呼:3000万!;然后经理又问:3000万够不够?下面的人疯狂喊着——不够!
云集上市当天股价14.15美元,一个月后跌到10.00,截止商业范儿(ID:modeshangye)发稿前,股价仍在10美元区间徘徊。一度市值缩水近3亿!
在过去的三个月,云集在资本市场表现平平,在电商市场也没有带来更大的波澜,上市前一个曾经成为行业话题的公司,在上市后反而沉寂。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2019年7月9日股价图
社交微商
如果你没买过微信朋友圈推荐的面膜、红酒,没拼过团,没帮别人家的孩子拉过票...你就很难理解中国式微商的本质:
99%的面子工程 1%的真实需求。
中国的电商市场到底有多少可以发掘的空间,拼多多曾给出过一次答案,而后交接棒给了以云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但与其说它是社交电商,却不如说它是微商 渠道下沉。
按照业内一个普遍的说法,云集用户大多集中在三四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和拼多多一样他们还是抓住了五环外的市场。
和拼多多的游戏特性与“原罪”的高仿货不同,云集走的是另外一种模式——“微商”(2018年下半年官方开始采用了会员制的说法),但本质起销售的主力还是靠着笼络住的微商大咖们,靠着他们将高毛利的商品通过微信以及订货会传递到”下线”手中。
此前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云集的大会:2015年5月,云集上线,创始人肖尚略邀请了近20位微商大咖入驻。同时他参考了直销里的部分制度,让用户花钱购买“礼包”升级为分销客,再通过社交裂变式的传播发展下级,鼓励销售,从而赚取佣金。
创始人演讲图
在这个过程中,云集的作用是为分销客提供了一套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得到分佣。有人解读为一个在线的“微商体系”。
传销争议
关于云集的微商体系是不是传销其实也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百度百科上有一个说法——是否是传销?需要看微商项目的盈利模式来进行区分。
国内外判断是否为传销主要为:第一,是否有真实产品销售;第二,是否需要缴纳高额的“资格费”,加入后通过发展下线取得奖励;第三,是否利用后加入者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加入者的奖励,同时收益由加入顺序和发展人员的数量决定。
我们不便对云集做出定义,但2017年5月,云集收到来自浙江省工商局的通知,认定了“云集微店”2016年2月以前的经营行为系网络传销,罚没958.41万元。随后,云集在缴清罚款之后,对涉嫌三级分销的模式进行了整改,从形式上避开了监管红线。
云集上市前夕,有媒体对云集的整改进行了个分析——云集将原来设置多个层级,通过邀请其他人缴纳会员费并从中得到分成并可以提现,转变为会员费只是用于购买“礼包”,分成的部分无法提现,转为“云币”,可继续购买站内其它商品的形式。
整改后拉人头、发展层级的模式依然保留,只是层级上有所减少,同时利益分配机制上,由云集向品牌商收取佣金后,统一发放给售出商品的店主们,以此来规避风险。
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00人即可成为“主管”;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培养主管30位,则可申请成为更高级别的“经理”。每新发展一名店主,主管能从398元的平台服务费中获得150元,主管的上线经理则能获得60元。
在拉新提成之外,主管还可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15%,经理则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5%。主管及经理会与云集微店签约兼职劳动合同,由云集微店统一发放培训费和服务费。
云集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曾被微信官方封停
“宝妈”带货
财经小姐姐们曾看到这样一个评价:云集提供的完整的电商解决方案将个体零售主的创业门槛降到最低,很快汇聚了大量小卖家,他们中有很多全职太太与新生妈妈。她们多是母婴达人、美食达人或者旅游达人,在某些细分领域有专业所长,是自己所在生活圈的意见领袖。
上市前,云集关于“宝妈”带货这部分的故事是这样讲的,依靠740万会员与5000万宝妈,云集完成了弯道超车。
从平台买家数量上看,2016~2018年,云集用户数从250万暴增至2320万,付费会员数则从2016年的90万,成长为2018年的超过740万。对比同时期的拼多多,2018年,拼多多营收131.20亿元,云集营收130.15亿,二者无限逼近;净利润上,云集2018年净亏5632万,而同期拼多多亏损39.58亿元;至于客单价,2018年,云集平均客单价超过978元。
宝妈的带货能力真有这么强?按照平台用户数量,意味着每个付费会员通过社交分享,平均能为平台多转化两个消费者。但“宝妈”故事表述其实存在着矛盾,到底是真正的达人带货?还是靠着激励机制分货?如果后者那云集不是成了另一个小红书了?
事实上,这只是“云集”资本路上玩的文字 数字套路之一。根据内部人士介绍,2018年开始云集开始推出超市业务,通过大品牌的标品来吸引用户。用云集内部的话说,云集卖货还要要靠那些大代理,靠的还是那些微商。没有这些人云集上哪儿能起量。
引用内部人士说法,云集这家线上电商真正的销售跟云没有太大关系,大都是通过线下活动完成的。
你以为真的都是像淘宝、京东那样,宝妈们、或者店家登陆APP自己选择商品走一轮分销下单?云集在品牌货的价格上怎么能干的过京东、天猫?
北京、杭州、上海...这些城市云集会包下五星酒店的大会议室举行一两天的封闭推荐会,来的只能是大微商,他们的渠道能力足可以吃下上千万的货。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云集代理大会的那一幕。
你不用管他们到底怎么出货,只要这个货他们认,销售就不是问题。一次订货会可以出上亿元的货值。云集的采销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出这些大代理喜欢的商品。
“云集”下一站
对于微商,在很多人心里最初的意向就是——卖面膜的、化妆品的、保健品的,代购的,真真假假的都有。良心好的就是加价卖的,良心坏的赚钱的就是买假货的,尤其有一段“毒面膜事件”,也让微商臭了良久。
如果不是“骗子”产品,云集凭什么让这些大代理卖他们的货,答案是:云集的自有品牌。
2003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C2C业务淘宝网。肖尚略在同年创建小也网络,进驻淘宝平台,上线了小也化妆品淘宝店与小也香水淘宝店,开始将香水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之后又相继进驻天猫、QQ网购与京东商城等其他电商平台。
而这个品牌一直跟随云集到现在。对于云集的采销,真正选好一款商品,打造出有销售基础,毛利空间大的爆款,这一年其实基本就不用干活了。有的老云集,一个单品就可以卖出上亿。
但随着面膜、减肥药这种商品被微商做臭,打造出亿级商品也越来越难。但这一部分商品才是连接云集和大商家的纽带,也是云集盈利的核心来源。也是未来对云集最大的考验。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有了可以让大商家们可以掌控渠道分成的工具,只要把货分下去就可以赚到一层层的“佣金”,云集的利润就有保证。
而通过与标准品的大品牌合作,云集又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新用户,通过德芙的巧克力、飘柔的洗头水这样的标品带来更高的流水,当然这部分云集也面临到贴补的问题,不然很难和京东、天猫去拼价格。这部分的牺牲也可以带来云集自有品牌销售的高毛利。
背负原罪,一路奔跑甚至敲响了资本大门。却似乎始终得不到各界的真正认同。此时云集更多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企业持续的发展。
大卖家面临着贝店、环球捕手高补贴的拉拢,大众用户的获客成本持续上升。京东和天猫都在发力三四线及以下低线市场,大家抢的都是同一批用户。
诸多利空下,留给云集的时间也许并不多了。
- END -
不一样的商业视角
不一样的商业观察
不一样的商业范儿
商业范儿 原创出品 | 微信ID:modeshangye
©本文版权归“商业范儿”所有,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商业范儿,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联系电话 010-56002763,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