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大家分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都非常友善,人格也很健全,笼统说来就是大好人,特别有吸引力。但是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标准。

说起来心理不健康,很多人就蒙了。不健康也很宽泛,但是说起来又好像有几种典型:抑郁、焦虑、被害妄想、反社会人格……,还有一些非常夸张的指责,骂一个人也是“你神经病啊”,到底是神经病,还是精神病?

心理不健康,到底是什么样呢?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有一句忍了很久的话想说:心理健康不是天天开心,不动脑筋,更不是可可爱爱,没有脑袋。这种是没烦恼的小神仙不是人。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重点在于“良好处理”,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心灵是有弹性的,帮助自己适应周围生活。

相反,心理不健康,就是说一颗心没有灵活性,也没有弹力,像饼干一样一咬就碎了,是一种僵化状态,所以心理不健康≠这个人有毛病。

像二战时期的纳粹党,不管说啥,大家见了面第一句话都是“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这就是非常极端的僵化,他们无法和非纳粹党交流,更加鄙视犹太人,无法用“人”的思维去生活,所以一些极端纳粹党才会做出来那么惨无人道的事情。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

另一个特别极端的例子是,有个人喜欢数玉米粒,吃一根玉米要花费很长时间,可是他控制不住,一定要数完再吃,这是强迫行为。

你可能会想这不是有病吗,但是顺着这个极端僵化的例子往心理健康那一端走走,你能发现自己在生活上也会有一些无意识的僵化行为:

越是工作多越是要拖着;

一到考试就掉链子;

有社交恐惧症,不喜欢人多;

开车会路怒,控制不住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3)

儿童标准

①智力发育正常

②稳定的情绪

③能正确认识自己

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稳定、协调的个性

⑥热爱生活

青少年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4)

中年人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

②记忆良好

③逻辑思维健全

④想象力丰富,并非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

⑥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⑫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老人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5)

以前骂人,我们会说“你有毛病啊”“你神经病啊”,心理疾病还有个词是精神病,神经病和它有啥区别呢?

“精神病”是指大脑的高级功能(精神功能)紊乱导致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活动异常,比如我们常听到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均属于精神病。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精神病人会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神经病”指的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具体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的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出现器质性损害而导致的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瘫痪、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均属于神经病。

说白了,精神病是软件出毛病了,神经病是身体硬件出问题了。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6)

比如,一个人出了车祸,撞到了脑袋,留下后遗症,就可能得神经病;而一个人没出车祸,但走马路上总是担心自己被撞,都不敢出门了,这就是焦虑症、妄想症了,算精神病。

那有没有既是神经病,又是精神病的呢——让我们欢迎失眠症患者再再再次出场,说什么都睡不着,有可能是神经系统压力过大,也有可能是心理压力大,内分泌紊乱。

另外,时常幻想自己中了一个亿、幻想自己嫁给偶像也属于俩病都占了,这里是病态的幻想,患者常常想自己和偶像已经结婚,甚至跟踪偶像然后说自己是对方的妻子。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7)

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8)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9)

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0)

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社会层面有哪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