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

河津八景之一吴村疏属山,是座小土山,这小小的疏属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又因汾河滋养而绿树成荫,气候温润,所以当年王通曾在此临河抚琴,著《汾亭操》,又曾与河面摇船而过的渔翁有过对话,此情此景,后人都有记载。因此,这个小土崖因王通而久负盛名。在河津20多年,一直知道这一去处,但一直没去过。刚好朋友家有事,就在吴村,又正好在小土山下,顺道登上疏属山,去凭吊文中子。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1)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2)

关于王通作《汾亭操》之事,其弟王绩在《答冯子华处士书》中有记载,王通的《中说·礼乐篇》详细记载了文中子作琴曲《汾亭操》之事:子游汾亭,坐古琴,有舟而钓者过,曰:“美哉琴意,伤而和,怨而静,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太公之都磻溪,则仲尼之宅泗滨也。”子骤而鼓《南风》,钓者曰:“嘻!非今日之事也。道能利生民,功足济天下,其有虞氏之心乎?不如舜自鼓也,声存而操变矣。”子遽舍琴,谓门人曰:“情之变声也如是乎?”起将延之,钓者摇竿鼓枻而逝。门人追之,子曰:“无追也,播鼗武入河,击磬襄入于海,古有之也。”遂志其事,作《汾亭操》焉。遗憾的是《汾亭操》早已散失不存,但文中子当时痛感时势不合而作《汾亭操》这首著名的琴曲之事,却是真实的。

回来找了点资料,对于疏属山历代文人都有诗颂。

明河津训导孟养气的八景诗《疏属晴岚》:

昔闻属岛隐文中,教衍河汾起慕崇。

青草颓垣存庙貌,翠岚日日上晴峰。

明山东沾化县主簿、河津才子高汝砺的八景诗《疏属晴岚》:

汾水南连疏属间,文中遗迹至今传。

江湖廊庙琴中合,紫电青霜席上联。

历世家风能接踵,一门国器喜齐肩。

高山仰止情何极,望里清光射翠烟。

清河津贡生薛濂的八景诗《疏属晴岚》:

乘兴高攀疏属峰,文中庙貌白云封。

岚光雨后开新霁,指点烟峦积翠重。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3)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4)

吴村疏属山顶,有几块平地。站立高岗四望汾川,汾流绿野,烟村雾树,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在清光绪五年《河津县志》中,对古《河津八景》之一“疏属晴岚”是这样表述的:“疏属欹枕汾流,为文中子鼓琴之所。山势迤逦而南,每雨霁云收,暎日岚光,袭人衣袖。”金末进士、稷山才子段成己在《河津旧八景诗》中描写“疏属晴岚”:云拖残雨敛前峰,翠色寒光溢几重。应有诗人偏着眼,时施膏沐为渠①容。(注:①渠—他人。)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5)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6)

河津市黄河边有个什么庙(河津吴村疏属山王通抚琴台怀古)(7)

文中子鼓琴的地方,应该是现在龙王庙的位置。龙王庙就老址重建,我找到上世纪60年一块碑,上面说唐代就有建筑,明代重修。这是我想起古代沿汾河都多建有“河神庙”,龙王庙应是过去的河神庙之一,是古代汾河历史的记录。可惜,并没有看到更老的“龙王庙”碑,倒是见到了现在建的戏台左侧的老地基,砖是老砖,但没有保护,十分可惜。另外在道路边找到一处埋在土中的几块旧砖,也足见龙王庙历史久远。物是人非,时境过迁,今天的疏属山与王通时代早已大不相同了,秀丽的景色被人为过度开发成了一个个梯田,因为没有统一规划保护,山上还建了几处养殖场,“岚光雨后开新霁,指点烟峦积翠重”的美景不在,不免伤情,诗一首记之:

吊王通

绿染千山春

疏属吊圣人

只见汾河水

不闻鼓琴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