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始皇昏庸无道(历来君主都自称寡人)

寡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一种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意思是君王的权位乃是上天赐予的,上天只会把天下交给有德之人掌管。如果失德,君王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故他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然而,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弃用“寡人”,改称“朕”,这是为何?

为什么说秦始皇昏庸无道(历来君主都自称寡人)(1)

“朕”,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先秦时期,“朕”是“我”的一种说法。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称“朕”。这时候的“朕”,不是谁的专属,天下人都可以用。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在自己的著作《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里的“朕”,就是自己的意思。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比三皇五帝还大,故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那么,自称又该叫什么好呢?在众多的汉字中,嬴政选择了“朕”。他为何会选择这个字呢?把“朕”字拆开来看就明白了。

为什么说秦始皇昏庸无道(历来君主都自称寡人)(2)

在先秦时期,“朕”字的写法与现在的差异较大,它是由“舟”和“灷”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灷”是火种的意思。因此,“朕”就是在船上拥有火种的人。远古时期,传是人们财富的象征。在那个时候,只有部落的首领才能拥有火种,故火种也是一个人地位的象征。

为什么说秦始皇昏庸无道(历来君主都自称寡人)(3)

既有钱,又有地位,这就是统治者啊!据史书《书·尧典》记载,上古时期的尧帝也自称“朕”。于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就选择了“朕”字作为自称,并规定它是帝王专称,其他人不得使用。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后者不能称“朕”后,便自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为什么说秦始皇昏庸无道(历来君主都自称寡人)(4)

“朕”字之所以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与汉代的隶书有关。在汉朝以前,“朕”的写法都是“舟”加“灷”,不论是甲骨文,还是西周的金文、小篆等,几乎都采用这种写法。到了汉代,由于“月”字和“舟”字写法相近,“灷”字变成了“关”字,因此才有了现在的“朕”字。不得不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