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成都今年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
原标题:成都今年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生态和民生,这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也是成都人幸福生活的关键词 我的故事 讲述人: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金玉娟 2019年3月1日全国首家环保类联合会志愿服务组织——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亮相,我成为首届联合会法定代表人及秘书长2019年至今,环保志愿服务从我的个人兴趣变成一份工作,我个人多了一个志愿服务从业者的身份,环保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个人生活方式 看到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后,越来越真切体会到个人与环境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原因,迷茫困顿中对“环保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背后的专业性和价值意义,我在投入后发生的变化和别人的认可中慢慢感受到信心和动力,个人也从一个短暂从业者到专业从业者再到环保志愿服务生活实践者进行转变 志愿服务是什么?怎么发展吸引志愿者?如何开展志愿服务?这些问题我以前从未经历过,在各方支持和帮助下,联合会找准了“联合 服务 促进 引领”的工作定位,推动各行各业志愿者作为生态环保宣传者、践行者及监督者的工作方向 截至2021年11月,成都环保志愿服务平台线上注册志愿者已近13万人,联同非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线上各类志愿者社群1000余人,组织各类型交流会50余次,开展全市社会组织培训10余场,服务全市50余家环保社会组织,全市共开展2万余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辐射影响群众10余万人 代表委员话幸福 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医养结合…… 人大代表为养老服务支招 “培养和打造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才培育周期长、投入大,建议尽早谋划”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说 作为一名在临床医学深耕37年的医生,长期与老年病人打交道,让李潞格外关注养老话题“老年人是基础疾病、慢性病高发群体,不少人还伴随着脏器功能衰退和行动不便”李潞说,医养结合能整合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优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 对于加快人才培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金京哲深表认同 “医养结合是集群式、综合性的养老模式,其内容还包括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的指导等,要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金京哲建议,进一步保障医养照护服务人员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 针对养老服务和产品需求呈现个性化的趋势,金京哲认为应加大力度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据新华社 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 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批复提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这充分说明,绿色发展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实际上正是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同时推动减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成都的目标不应只是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幸福背后 让“大朋友”与“小朋友” 在公园城市享受幸福生活 公园绿地推门可见、阳台上与雪山相遇、家门口养老方便……一项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的题中之义 碧水倒映蓝天白云,鲜花簇拥景观小品,条条绿道蜿蜒其间,城市车水马龙间,照样能寻得一处静谧,慢下脚步,亲近自然——金牛公园改造后的重新开园,让家住茶店子附近的市民何丽很是欣喜,“这不,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目之可及,绿意绵延,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紧扣市民群众对优美生态和良好环境的需求,成都大力开展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优良率81.9%;新增绿地1861.03公顷,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公里,公园城市绿色福祉持续提升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一步,成都将推进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天下午4点,居住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内的老人们都会聚集在三楼活动室,准时练起八段锦不仅如此,在这里,他们还一起做手工、唱歌,并时常做些益智题目“我很喜欢待在这儿”头发花白的邓芬儒很是享受与姐妹们唱歌跳舞的美好时光 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覆盖全年龄段的幸福友好场景也正越来越多地呈现来自成都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成并投用8个老幼复合型综合体 在“一老”方面,2022年,成都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建成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5000张 在“一小”方面,《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明确了方向路径——将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等成都市各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引,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方面做出系统性安排(成都日报记者 杨升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成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成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原标题:成都今年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生态和民生,这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也是成都人幸福生活的关键词。 我的故事 讲述人: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金玉娟 2019年3月1日全国首家环保类联合会志愿服务组织——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亮相,我成为首届联合会法定代表人及秘书长。2019年至今,环保志愿服务从我的个人兴趣变成一份工作,我个人多了一个志愿服务从业者的身份,环保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个人生活方式。 看到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后,越来越真切体会到个人与环境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原因,迷茫困顿中对“环保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背后的专业性和价值意义,我在投入后发生的变化和别人的认可中慢慢感受到信心和动力,个人也从一个短暂从业者到专业从业者再到环保志愿服务生活实践者进行转变。 志愿服务是什么?怎么发展吸引志愿者?如何开展志愿服务?这些问题我以前从未经历过,在各方支持和帮助下,联合会找准了“联合 服务 促进 引领”的工作定位,推动各行各业志愿者作为生态环保宣传者、践行者及监督者的工作方向。 截至2021年11月,成都环保志愿服务平台线上注册志愿者已近13万人,联同非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线上各类志愿者社群1000余人,组织各类型交流会50余次,开展全市社会组织培训10余场,服务全市50余家环保社会组织,全市共开展2万余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辐射影响群众10余万人。 代表委员话幸福 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医养结合…… 人大代表为养老服务支招 “培养和打造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才培育周期长、投入大,建议尽早谋划。”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说。 作为一名在临床医学深耕37年的医生,长期与老年病人打交道,让李潞格外关注养老话题。“老年人是基础疾病、慢性病高发群体,不少人还伴随着脏器功能衰退和行动不便。”李潞说,医养结合能整合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优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 对于加快人才培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金京哲深表认同。 “医养结合是集群式、综合性的养老模式,其内容还包括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的指导等,要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金京哲建议,进一步保障医养照护服务人员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 针对养老服务和产品需求呈现个性化的趋势,金京哲认为应加大力度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据新华社 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 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批复提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这充分说明,绿色发展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实际上正是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同时推动减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成都的目标不应只是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幸福背后 让“大朋友”与“小朋友” 在公园城市享受幸福生活 公园绿地推门可见、阳台上与雪山相遇、家门口养老方便……一项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的题中之义。 碧水倒映蓝天白云,鲜花簇拥景观小品,条条绿道蜿蜒其间,城市车水马龙间,照样能寻得一处静谧,慢下脚步,亲近自然——金牛公园改造后的重新开园,让家住茶店子附近的市民何丽很是欣喜,“这不,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目之可及,绿意绵延,市民的日常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紧扣市民群众对优美生态和良好环境的需求,成都大力开展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优良率81.9%;新增绿地1861.03公顷,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公里,公园城市绿色福祉持续提升。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一步,成都将推进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天下午4点,居住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内的老人们都会聚集在三楼活动室,准时练起八段锦。不仅如此,在这里,他们还一起做手工、唱歌,并时常做些益智题目。“我很喜欢待在这儿。”头发花白的邓芬儒很是享受与姐妹们唱歌跳舞的美好时光。 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覆盖全年龄段的幸福友好场景也正越来越多地呈现。来自成都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成并投用8个老幼复合型综合体。 在“一老”方面,2022年,成都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建成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5000张。 在“一小”方面,《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明确了方向路径——将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等成都市各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引,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方面做出系统性安排。(成都日报记者 杨升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