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

很小很小的时候,喜欢讲故事的外公给我讲过一个不好玩甚至是有点可怕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皇帝认为老人都是没有用的废物,所以规定凡是到了60岁的老人就要被关在一个屋子里,就让老人在屋子里活活饿死,有个大臣的父亲活到了60岁,儿子不忍心让老父亲饿子,就偷偷地往屋子里送吃的喝的。

有一天一个外国人带了一个奇怪的生物来到中国,满朝文武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怪物,皇帝非常生气,就下召群臣三日内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大臣在给老父亲送饭的时候对父亲说了这件事,老父亲想了想说:“这个怪物就是老鼠,是被外国人的妖法给变成这个样子的,你三日后上朝的时候带一只猫,在怪物面前把猫放出来妖法就破了。”三天后,一切都如老父亲所料,皇帝很高兴,要重赏这个大臣,大臣说这是自己的老父亲告诉自己的,而自己的老父亲已经被关在屋子里很长时间了,是自己违反了规定偷偷给父亲送食物。皇帝听了之后很高兴,他终于知道老人家并非都是废物了,从此之后就废除了这项残忍的规定。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1)

中国古代纪年使用干支纪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六十年一循环。甲子是循环中的第一个组合,花甲即一甲子,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

活到花甲之年对于现代人来说好像并非难事,我们的“相关部门”不正在酝酿着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吗?但对于古人来说,人过花甲早已经是老人,苏轼感慨“ 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时不过四十上下就已自称老夫,可见当时(北宋)时代的普通人能活到花甲之年就已经是非常年长的长者了。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2)

六十花甲子,不死就活埋。

六十花甲子葬是一个很残忍的传说故事,这个传说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只在民间以故事的形式口口相传。传说的背景时代是秦朝、南北朝、五代、宋朝等等等等,口口相传版本很多,如在山西晋中昔阳县叫“生藏墓”,山西部分农村叫“砖打墓”,鄂西北叫“自死窑”,山东胶东半岛叫“丘子坟”或“模子坟”,还有叫花甲墓、瓦罐坟、蛮子坟等等

六十花甲子葬的故事究竟起源于何方早已无从知晓,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有着自己弃老山的故事。《楢山节考》电影片名中“楢山”是地名,“节”是规则或仪式,“考”是考证或纪录。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3)

电影《楢山节考》电影有两个版本,一部是1958年木下惠介导演版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4)

这部电影带有浓重的日式舞台剧风格,以说书人的说唱来推动叙事,表演风格中还能隐约看到歌舞伎与能乐表演的影子。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5)

华丽厚重的幕布取代了优美的自然风景,考究的灯光反射出一种异常沉重的气息,木下惠介在这部电影中下足了功夫,这样的舞台设置成本已经高于自然取景,但那种幽远的意境并非自然取景就能够达到的效果。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6)

相较于今村昌平版《楢山节考》,1958版已经是一部非常温和的电影。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7)

今村昌平版《楢山节考》是一部非常矛盾的电影。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散发着如同雨后泥土般的质朴气息却又带着一种可怕的腐臭,一种像是从坟墓中挖出的泥土的腐臭。‬

电影很热情,每一个角色都活着那样热情,他们不遗余力地种地、吃饭、睡觉、喝酒、唱歌、舞蹈、结婚、交配(请各位原谅我用了这个词汇),无论做什么他们都非常非常热情,除了保持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之外,他们在赌博、抢劫和杀戮时同样热情似火。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8)

在热情的同时整部电影的气质又是如此冷静,所有的镜头完全看不出刻意布置的痕迹,似乎那就是一扇扇用来观察村民生活的窗口,根本用不着太多的华丽变化,只是看着就可以了,无论观众从中看到了什么,这种冷静令人不寒而栗。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9)

影片延伸了传说的残酷,生存还是死亡这样的严肃问题是腹中空空的人们不会去再去牺牲可怜的脑细胞进行思考的,反正不是活着就是去死,阿玲婆虽然身体健康,健康到每一颗牙都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但她已经到了该上楢山的时间,阿玲婆已经准备好了。在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楢山是一个神圣到不容许被任何语言和行动侵犯的灵山,而那里只有贪吃的乌鸦和可怕的白骨,还有那些亲手将父母送入死亡之地的悔恨而解脱。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10)

大和民族是一个信奉自然的民族,他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灵”,相信自然风景皆有“神”,上楢山早已经成为了一件异常神圣的事件,奇奇怪怪的规距令整个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得罪了神灵。

日本文化带有一种残酷性,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岛国、人口密集,在航海事业并不发达的时候那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地方,无数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可土地只有那么一点,其它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大和民族习惯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争第一,人的生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并不能代表什么,你死了我就可以多拿一份,你死了我就可以活下去。这种近乎于狭隘的固执情节注定了在生产水平低下、食物匮乏的时代儒家的孝道只是一个笑话。

所以,

他们把死去的婴儿放在田地里“养田”。

他们把没用的老人扔到山上去等死。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11)

《楢山节考》中所表现的主体故事与六十花甲子葬的传说大同小异,中日文化经常在某些有意无意的细节中巧合,一个有着相同开头说在中日文化中却拥有截然不同的结局。细想一下六十花甲子葬的故事更像一个自圆其说的台阶。日本人做错了事动不动就谢罪,动不动就切腹,中国人似乎更喜欢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应该也是中日文化的一种区别吧。

阴山尸王的真实故事(一个腐臭的故事)(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