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

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遭到惨败。战后,清朝政府痛定思痛,认识到原有的军队腐化懦弱,无论是先前的湘军还是淮军都已经不适合近代战争的需要。必须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01

1894年底,清廷接受了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曾担任北洋舰队副提督的德国人汉纳根的建议,决定训练新式陆军。清政府为此成立了“督办军务处”,开始在天津东南70里的小站编练新军-定武军。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

12月,在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章和翁同龢的联名保举下,清政府委派袁世凯来接管督练这支新式陆军。

袁世凯明白,既然是编练新式军队,就必须有懂得新式军事的人才。为此,他除了聘请了十多名德国军官担任教官,还让他的老朋友,曾担任过天津武备学堂总办的荫昌为他举荐人才。

王士珍

袁世凯还物色到早年从武备学堂毕业,有从军经历,参加过甲午战争,已经是经验丰富教官的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作为骨干,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了百余名学生担任各级军官。

袁世凯清楚地知道训练新军是他积蓄力量,以便日后飞黄腾达的绝好机会。他十分注意引用和培植一批亲信,来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小站练兵使得一批军事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了后来北洋军中的要员和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1899年冬,40岁的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他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布防。在此期间,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2)

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编练的新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这“三杰”名声就此传开,三人又分别被称作袁世凯手下的“龙、虎、狗”。

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近代的风云人物。其中,“北洋虎”段祺瑞曾经“三造共和”,四任民国总理,一任国家元首。“北洋狗”冯国璋则担任过民国副总统和代理大总统。

相比之下,作为 “三杰之冠”的“北洋龙”王士珍似乎没有他的这两个兄弟的名气来得大。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3)

王士珍

其实王士珍当过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民国总理,地位相当显赫,绝对也是一个民国早期的大佬,只不过被那两个兄弟的光环给遮盖住了。这也与他的为人和仕途四平八稳,不像段祺瑞和冯国璋那么大起大落,充满故事有关。

02

王世珍,1861年出生于河北正定。他9岁时进私塾读书,聪明好学。15岁时,被正定镇总兵叶志超看中了,把他招去当了一名勤务兵。17岁时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24岁时又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3年,毕业后回到山海关任炮队教习。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4)

山海关炮队

1894年,王士珍随军赴朝鲜作战。中日交战后,王士珍带领炮队官兵参加防御。9月15日,侵朝日军向驻守平壤的中国军队发动猛攻,王士珍率领炮队学兵坚守在城上,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

他亲手操炮向日军轰击,在战斗中,他的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也被弹片击伤,留下一条长长的伤口。当日军四面合围时,王士珍才随炮队突围杀出。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5)

平壤失守后,清军如同惊弓之鸟一路逃跑。溃退途中,炮队来到一个村庄休息,饥渴难耐的官兵在农家的一堆乱柴下发现两口大缸,里面装着衣服和麦粉。

王士珍准许官兵们以麦粉充饥,出发前,他拿出五两银子放在缸中,依旧封好。危难之时,王士珍依然表现出沉着镇定和良好的军纪。

03

刚到小站时,正值王士珍的母亲病故,他显得精神不振。再加上他长得面容消瘦,身体羸弱,看起来其貌不扬,平时又寡言少语。袁世凯觉得他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开始也不怎么看好他。

可是后来,每当谈起军事方面的话题,王士珍却能发表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而且面面俱到,非常有条理。

袁世凯见状大喜,认为王士珍是个人才,可堪重用,立即任命他为督操营务处会办、步队学堂监督。不久,又升任他为工程营管带,兼德文学堂监督。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6)

由于王士珍办事细致周到,而且性格沉稳从不张扬,所以深得袁世凯的信赖。当时遇到有关军队中的一些成绩考核以及人事升降方面的问题,袁世凯总是喜欢与王士珍、徐世昌等人商议。

而王士珍也十分感激袁世凯的知遇之恩,在训练新军的工作中总是尽心尽力地辅佐袁世凯。他完全按照近代德国陆地军的营制和操典来训练士兵,全部使用外国制造的先进武器。

一次,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旨到小站来检阅新建陆军。在王士珍主持下,将工程营设制的水雷、旱雷以及其它各种武器全部演习了一番。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7)

老实说,北洋水师的装备并不算差

参演新军官兵军容整齐,军事素质也比以往的军队大有提升,看得荣禄大加赞赏。他向袁世凯夸奖道:“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

袁世凯听后深有同感,从此更加倚重王士珍,对他提出的要求也总是尽量满足。

王士珍在追随袁世凯从事小站练兵和创建北洋军时期,着力创立和推行先进的军制,在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8)

合影中,王士珍也紧挨着袁世凯

袁世凯非常欣赏王士珍的忠心,在手下的众多将领中,能始终受到袁世凯尊敬和信任的也就只有王士珍一人。

凡是重要的军事问题,袁世凯必定先征询王士珍的意见,他上奏朝廷的奏折或者下发的文稿也要让王士珍先审阅修改。因此当时有人把王士珍比喻成袁世凯的眼睛,称之为“龙目”。袁世凯也由衷称赞“聘卿(王士珍字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9)

在袁大头心目中,王士珍的地位大概如同此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11月,清政府决定以北洋新军为样版,在全国编练36镇(相当于师)军队。为此,清政府成立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办,袁世凯会办。

王士珍担任了军政司正使,负责新军的规划。奕劻其实对军事一窍不通,所有的训练计划等事务,都是王士珍与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商量,实际要务由袁世凯定夺,奕劻只是点头同意而已。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0)

爱新觉罗·奕劻

袁世凯对于王士珍为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看在眼里,自然也不忘对这个得意下属进行提携。袁世凯遇着机会特意向慈禧太后保荐:“王士珍随臣当差多年,军务知之最悉,对朝廷切实可靠。”

于是,王士珍很快便兼任了第六镇统制官,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赏头品顶带,成为名副其实的军政大员。

1906年10月,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行了一次会操(军事演习),以检阅和展示新军的军事实力。英、美、俄、日、法、奥、德、荷、比等列强也很关注这件事,都派人前来观看。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1)

彰德会操,算是一次值得称道的大阅兵

这次会操,王士珍担任军令司正使,具体负责操练事务。袁世凯知道这次军事演习的重要性,嘱咐王士珍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阅兵开始后,中外参观嘉宾看到演习中的新军,队形整齐,军容威严,果然是面目一新。不由得交口称赞,评价说:“法令之严明,战术之娴习,中国前此未有也。”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2)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得知彰德会操成功的消息,极为高兴,亲自召见王士珍给以奖赏。这时的王士珍无论是地位还是声望都远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之上。

04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王士珍在他的新内阁中担任陆军大臣。

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后,“北洋虎”段祺瑞和“北洋狗”冯国璋逐渐实权在握,二人之间互相不买账,明争暗斗。

袁世凯为此大伤脑筋,觉得还是王士珍为人厚道,既不争权夺利,也不结党营私,想借助王士珍这个北洋龙大哥来压制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两个不听话的小兄弟。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3)

老段&老冯,貌合神离的一对

王士珍能接受先进的军事思想,却是一个顽固的保皇派。他反对段祺瑞的共和宣言,宣统皇帝退位时,他为了表示忠于清廷,不愿副署退位诏书,干脆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正定闲居。

袁世凯多次派人去请王士珍担任要职,但都被拒绝。

后来派长子袁克定亲自去请,并且说请不来王士珍你就不要回来。王士珍仍然表示自己无意再参加政治活动。袁克定怎么劝说王士珍也不为所动。最后被强行架上火车开往北京。见到袁世凯后立即被授陆军上将军衔,后任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4)

袁世凯大儿子袁克定

王士珍留念大清,却并不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清醒地超然与外,不为所动。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王士珍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1917年6月张勋借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的名义,打进北京,拥废帝溥仪复辟。王士珍见机会来了,起劲地拥护。张勋的辫子军兵临京城,王士珍命令步军统领江朝宗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打开城门,把辫子军迎入城内。

随后又随同张勋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王士珍成为内阁议事大臣,授了个不伦不类、土洋结合的“参谋部尚书”。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5)

张勋复辟,一场闹剧

在全国一片讨伐中,复辟丑剧仅12天就以失败告终。段祺瑞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王士珍失望之极,想再次回乡隐居,段祺瑞竭力挽留。

后来冯国璋成为代总统而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则任陆军总长,“北洋三杰”联手执政,进入最风光的时期。

谁知好景不长,段祺瑞与冯国璋矛盾逐渐加剧,出现了新的府院之争。段祺瑞要用武力统一南方,冯国璋则主张 “和平统一”,两人闹得水火不容。大哥王士珍见状也是无可奈何,连连叹息;“兄弟阋于墙,自毁家门。”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6)

冯国璋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让王士珍组阁,王士珍照旧推辞。

冯国璋想出绝招:派人去王家门前请愿,高呼请聘老出山组阁的口号。王士珍不得已出任了内阁总理,不过还是采取两边不得罪的和稀泥做法,向势头最盛的段祺瑞妥协,把陆军总长让给段的亲信段芝贵。

尽管如此,段祺瑞还是不依不饶,对王士珍大肆攻击,唆使自己的亲信进行倒阁活动。王士珍仅仅当了3个月国务总理就被迫下台了,从此也就永远地离开了政坛。

05

王士珍名为“北洋龙”,可是为人却很低调,从不张扬跋扈,在民间口碑也不错。

光绪33年王士珍被任命为江北提督,执掌军政兼理盐漕事务,他轻车简从,只带了一名仆从就上路了。赴任途中,一天傍晚来到一个小镇,打算找个客店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赶路。不料大街小巷的客店,都称客满不能留宿。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7)

清末民初的老客栈

王士珍感到奇怪,没办法只好吩咐随从到偏僻处找找,看有没有可留宿的客店。结果倒是找到一家,但老板说不能住客房,只能在一边的棚子里将就。王士珍问是何原故,店家说因为有个知府到江北上任路过此地,下戒严令,今夜不准任何过路人在此留宿。

王士珍听了倒也不计较:“也罢,就住草棚吧!”

想不到事情还没完,半夜里有公差前来查店,发现草棚里有人就要拿他们主仆问罪。王士珍无奈只好亮明自己身份,把写有江北提督的灯笼打了出来。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8)

清末民初客栈的草棚

这一下,公差大吃一惊,急忙回去禀报。知府得知来者是顶头上司,马上前来表示谢罪。

王士珍听那知府言谈粗俗,便问他是不是捐来的官。知府回答:“不瞒大人,下官是捐了银子。”王士珍说:“你还没有到任上,就这么骚扰百姓,像你这样到了任上,又怎能为民办事呢!还是回家抱孩子过太平日子吧。”

宣统4年溥仪退位,王士珍也辞官回到家乡正定闲居。一天他到城墙边散步,发现几个新驻防的士兵正在拆城墙,连忙上前询问。拆城墙的是奉系军队,不认识王士珍,见他一副平民穿戴,说话和气,就没放在眼里,还粗野地骂了一句。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19)

民国时期的正定临济寺

王士珍好言相劝,不料士兵不耐烦了,扬手打了他一个耳光。王士珍也真是好脾气,只是默默离去。

不几天,这帮拆墙的士兵全被调走了。原来王士珍回家后,立即与驻军的上司联系,说明城墙防洪及军事上的重要性,要求制止拆毁城墙的举动。王士珍当时虽不在位,声望影响仍在,正定城墙就此得以保住。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20)

如今的正定城墙

王士珍经常告诫家人要勤俭。在正定王家公馆的门上有一幅王士珍亲笔所写的对联,上联是“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下联是“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他常给家人讲解对联含义,要他们切记遵守。

一次,王士珍的四侄在外面犯了错,王士珍知道后十分生气,严加训斥并让他在前厅长跪,家人都不敢讲情。王士珍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抚不愧心。”要求王家子孙要照这样做人。

王士珍当上国务总理后勤于政事,平时比较忙,每天批阅公文的时间也很长。他的秘书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休息,就是安排给他去看戏。在戏院前排预留了一个总理席,王士珍去后就在那儿坐下。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21)

如今的王士珍故居,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

戏院老板一看总理席上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老头,大声呵斥道:“这是你坐的位子吗?马上滚出去。”王士珍也不辩解,起身就走了。戏院老板等了半天见没人来,就找到秘书说:“总理怎么还不进来,刚才有一个老头坐在这儿,我把他轰走了。”

王士珍的低调做人,可见一斑。

王士珍的叔伯大舅在无极县犯了事,被抓起来关押在县里。家人去北京找王士珍说情,王士珍只说了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咱们都不是王子,那更应该伏法了。”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22)

老年时代的王士珍

王士珍一辈子行事低调,不事张扬,还不修边幅。

他尽管从军50年,可是无论从外表还是从言谈举止看,都不像一个职业军人,也不像学者,只像一个土头土脑的乡村老学究,这是当时接近王士珍的人对他的评价。有人说他:入民国后,没有穿过上将大礼服,每逢庆典活动,就托病不到场。

北洋三杰外号(他是北洋三杰之首)(23)

王士珍故居

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尽管能力出众,位列北洋三杰之首,风头当然不能与段祺瑞、冯国璋他们相比,没有那俩兄弟名气大也就不奇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