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

#历史开讲#2011年,一部清宫剧横空出世,红遍了大江南北,时至今日,剧中的情节还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甄嬛传》。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

其中,女主角甄嬛一生中先后爱上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心机深重的雍正皇帝胤禛,另一个便是胤禛同父异母的弟弟,温柔多情的果郡王允礼。

剧中的果郡王允礼是一个温润如玉,潇洒多情的王爷,却因为爱上了哥哥雍正的妃子,最终手足相残,不幸惨死。

那么在历史上,允礼真的横刀夺爱了哥哥的妃子吗?真正的允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结局真如同影视剧中那般狗血吗?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2)

两朝要臣,备受重用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

一代帝王去世,他的遗嘱自然备受世人关心。遗嘱中除了说明传位给弘历以外,还重点论及了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张廷玉、鄂尔泰等人。

提到果亲王允礼时,雍正写到: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3)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具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简简单单一段文字,字里行间全是雍正对于允礼的维护。他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善待十七叔,他身体不好,平时不要让他过多操心劳累,如果为此失去了一位国家栋梁,那甚是可惜。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4)

尽管后世对于雍正皇帝的评价大多数是勤政和爱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身为帝王,还是有着深重的心机。在他登基后,一一清除了对自己王位有威胁的兄弟,对他们进行降罪。

“八爷党”的八皇子、九皇子和十皇子先后被幽禁而死;其余的兄弟也受到了多疑的雍正的忌惮;甚至连和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四阿哥也被派去遥远的边疆,导致母子二人分心。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5)

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他的生母是汉军旗包衣陈氏,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也就是后来的纯裕勤妃。

陈氏出身低微,父亲只是一个二等侍卫,入宫后便被分配到了辛者库,偶然被康熙皇帝注意到,当晚便临幸了。

三月初二这一天,允礼出生了,成为了康熙的第十七个儿子。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6)

陈氏得宠后,便立刻有了允礼,成为一名庶妃。但陈氏没有恃宠而骄,因为她知道,在这险恶的后宫中,她这样的身世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活着。

在顺治皇帝之前,满汉联姻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一朝夺得天下的满人认为自己的血统十分尊贵,所以只能与本族人通婚。

但是叛逆的康熙皇帝对此不屑一顾,以至于到康熙后期后宫中有十余位汉族嫔妃。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7)

天资聪颖,稳重好学

允礼天资聪颖,认真好学。师从沈德潜,小小年纪便精通诗书、字画和音律,还对蒙、满、藏等族的语言和文字颇有研究。这一点,倒是十分符合《甄嬛传》中允礼的人设。

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性子,他似乎对于官职和权力并不感兴趣,为人低调随性,纵情山水,品鉴字画,好不快活。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8)

慢慢地,康熙注意到了自己这个才华横溢却不自满的儿子,康熙朝史书对于允礼寥寥几语的记载中提到了他经常跟随父亲到出巡塞外。

正因如此,等到九子夺嫡之时,面对自己的兄弟们因为皇位而反目成仇,允礼却无动于衷。或许这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决定,无形之中保护了他自己没有卷到纷争之中来。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9)

允礼的婚姻

历史上的果亲王允礼的婚姻是怎么样的呢?

允礼的确有两位福晋,一位是嫡福晋钮祜禄氏,另一位是侧福晋孟氏。

允礼和甄嬛在历史上是清白的叔嫂关系,所以更没有甄嬛是允礼的“白月光”一说了。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0)

《甄嬛传》中的允礼一共娶了两位福晋,一位是甄嬛的妹妹浣碧,另一位则是沛国公之女孟静娴,可惜两位福晋都不是他最爱之人,最终都走向了悲剧。

钮祜禄氏出身名门,家族显赫。她的祖父和父亲是康熙的宠臣遏必隆和阿灵阿,曾祖父是康熙开国大臣额亦都,两个姑姑分别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1)

如此高贵的身份,让她在康熙皇帝时期就直接成为了允礼的嫡福晋。

允礼和钮祜禄氏的婚姻虽然是一场包办婚姻,但是二人志趣相投,婚后允礼与钮祜禄氏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是一对令人艳羡的夫妻。允礼更是专宠钮祜禄氏,甚至不记得自己府中还有侧福晋孟氏。

钮祜禄氏从小体弱多病,尽管允礼和嫡福晋十分恩爱,但是直到允礼中年,二人都没有一子半女。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2)

可惜允礼痴情一片,钮祜禄氏还是早早地便撒手人寰,留下允礼一人伤心垂泪。

历史上关于她的身世并没有多少笔墨,只知道她的父亲叫达色,官职未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侧福晋孟氏的出身并不高。

但作为雍正宠爱的弟弟,允礼没有后继之人可是万万不行的,这样一来,繁衍子嗣的担子就落到了侧福晋孟氏身上。允礼对此百般不愿意,甚至放言自断香火。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3)

很快,侧福晋孟氏为允礼生下了一男一女,不幸的是,幼儿早夭。真是应了允礼自己的那句“自断香火”。

允礼的朝廷地位

雍正身边只有一个怡亲王允祥,但已病重,缺少可用之才,他决定重用允礼。

雍正在九子夺嫡之后,外界舆论多议论他对自己的手足下狠手,这是不仁不义。

允礼和雍正年龄相差较大,雍正多年对他精心栽培,可能也是为了维护他友爱兄弟的形象,有利于他朝堂地位的稳固。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4)

于是,雍正刚刚登基,便将他封为多罗果郡王,先将修建皇陵的事务交给他,在他出色地完成后,又将类似现代外交部的理藩院交给他管理,随后又掌管两个旗的事务。

允礼被重用后,并没有辜负哥哥雍正的期望。他在官场上正直清廉,雍正交给他的每一件事都能完成。

允礼身体不好,患有腿疾,即使这样,也不肯将事情交给别人。雍正赞赏他“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5)

理藩院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机构,促进清朝多民族的发展并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雍正将理藩院交给允礼管理,可以推测出雍正可能是为了了解允礼的能力,以便于他能更好地在自己身边辅佐。

雍正考虑到儿子弘历刚刚登基,在朝堂地位不稳固,需要一位得力的帮手来辅佐他。而此时,允礼已经身兼数职,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二人又是亲叔侄,他是辅佐弘历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6)

弘历谨遵父亲遗志,继位后颇为重用自己这位十七叔,经常将他召到宫中,听取他对大小决议的意见和看法。而允礼也充分履行了自己身为人臣的职责,有许多人想通过贿赂允礼以谋求更高的职位,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雍正二年,果郡王允礼已经在享受亲王的待遇,可以随意入宫探望自己的母亲。雍正还下令将允礼的圣母陈氏封为勤妃,允礼感动不已。

除此之外,雍正还时不时赏赐允礼一些金银和字画。众所周知,雍正皇帝一生节俭,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对自己这个弟弟十分重视。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7)

乾隆元年,乾隆对外宣告,果亲王允礼身为皇叔,又对社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每每见到自己还要向自己行叩拜大礼,心中不安,便下旨免去了允礼的在非正式场合的叩拜礼,并为允礼的生母勤妃加了封号。

雍正为什么会重用自己这个低调的弟弟呢?

允礼本人十分恪尽职守,能力出众,尽管平时收敛锋芒,但还是挡不住自己的才华。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8)

允礼并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的战队之中,雍正认为自己这个弟弟非常会审时度势。

乾隆一朝得到恩宠之后,允礼感激涕零,决心自己要好好辅佐自己这位侄子。

两朝元老

乾隆多次劝告他不必向自己行礼,可允礼每次被召,都坚持跪拜后再坐下。这样一来,乾隆对于自己这位叔叔更加放心了。

后来,乾隆又让允礼帮着打理宗人府。这样一来,身体本就不好的允礼彻底病倒了。但即使在病中,允礼仍然心系国事,常上书请求乾隆减少百姓的苛捐杂税。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19)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允礼仍然缠绵病榻。乾隆对自己这个叔叔十分关心,便让亲弟弟弘昼前去探望。弘昼回来后,摇了摇头,认为十七叔已经时日无多

一月后,果亲王允礼逝世,享年41岁。乾隆悲痛不已,亲自来到果亲王府悼念自己的叔叔,封其谥号为“毅”。自此,两朝忠臣的一生落幕。

允礼去世后,乾隆想起父亲临终时对自己的嘱托,将自己最宠爱的六弟弘曕过继到了果亲王允礼的一脉,这倒是与电视剧中的结局相同,可是个中缘由并非如此。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20)

可是弘曕毕竟是继子,没有继承允礼两袖清风的品质,反而贪污受贿,强占百姓农田。使得乾隆皇帝震怒,将其降为贝勒,并抄了他的家产。不久后,弘曕郁郁而终。

允礼墓被发现

2006年,考古专家找到位于河北的允礼墓,陵墓内一片狼藉,本该陈列在这里的奇珍异宝也不见一点儿影子,棺木被拆散,而允礼的尸骨却被随意地扔在地上。

显而易见的是,陵墓内已经被盗贼一扫而空。

据传闻,允礼墓内有一百多块金砖。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21)

当然这不是纯金打造的砖,而是另外一种金属做成的砖,一百块金砖价值三十多两白银,且是皇家御赐。

允礼作为康熙众多个儿子中少数几个命运不错的儿子之一,他能拥有这样的结局,除了他自身才华横溢,忠厚正直。

还有很大一部分受他年轻时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以至于后来即使受到重视也没有功自傲,无论是为人臣或是为人夫,他都是无可挑剔的。

甄嬛传对果郡王的评价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是痴情的王爷(22)

另外,允礼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多古装影视剧都是经过现代加工的产物,我们在观看时不要被误导,要分清故事和正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