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被虫吃(桃子被蛞蝓吃了怎么办)
前二天在上海,拜访了哈玛匠的果园,在这里我看到了清扬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介绍的果树小围裙,这是用来防治蜗牛的。关于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给果树穿条透明的小裙子,原来有这种奇妙作用这些日子是早熟桃成熟的时节,也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往往一场雨后的晚上,会发现在树间草丛中,出现了许多没有壳的蜗牛,这家伙的名字叫蛞蝓,不少都爬到了桃上,无论是否被咬了,最为重要的是往往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路,于是有几个果农咨询这家伙怎么防治。
其实防治的措施在清扬老师的文章里有,而我觉得这里还是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这样的措施实施的思路。
一、关于蛞蝓的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的选择一定离不开被防治对象的生活习性,并抓住其中的一点。也就是说,利用对方弱点或习惯性的一些特点进行攻击,是取胜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点不论在防治蛞蝓,还是整个病虫策略或是人类社会都是有用的。因此理解蛞蝓防治的措施就从生活习性的了解开始。
先介绍下蛞蝓。
蛞蝓 [kuò yú]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为 腹足纲 , 柄眼目 ,蛞蝓科动物的统称。 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蛞蝓可以吃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草本、木本类植物、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以上内容引用百科)
这里我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其夜间活动的习性,也就是爬上爬下,爬进爬出,晚上出去工作,清晨回家睡觉这样的生活习性。其次是跟雨水有关,季节性明显,一场雨能够让蛞蝓们兴奋地出来到处溜达,而桃成熟的香味,我认为对蛞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对于它们的食谱,桃的果实可能算是比较上等的美味吧,所以当桃成熟时,加上梅雨季,蛞蝓的危害就变得较为严重。
第二、关于蛞蝓吃桃防治策略。
从上面的习性中,特别是由于蛞蝓的晚上出来,然后清晨再回到土里休息的这一特性。可以看到蛞蝓吃桃子就需要从树干爬上来,然后再回去。因此树干成为必经之路,这也是防治蛞蝓重要的一个地方,通过这个树干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成为防治蛞蝓对桃危害的重要策略。
第三、防治措施。有了防治策略,那么相应的措施就比较简单了,就是造成交通中断。这里让大家看一下上海哈玛匠果园的蛞蝓防治方法(也就是清扬文章中的方法),就是在桃的主干上围一个向下开口的喇叭状硬塑料片(见下图),其防治原理是蛞蝓晚上爬上来后会卡在这个向下的喇叭口内,从而无法到达桃的位置,自然也就解决了蛞蝓对桃的危害。还可以在这个喇叭口内喷一些触杀性的农药,从而提升对蛞蝓的杀伤效果。推荐这个方法,确实是因为简单而且效果良好。
总结:这个方法清扬老师的文章中推荐过。我这里之所以再提,一是因为看到有人提问,二是确实当下有不少桃园面临这样的问题,通过文章可以扩展效果。之所以不是直接分享清扬老师的文章,其一是进一步解读对于这个措施的理论依据。其二是想再次的表达这样的一个思想,病虫防治的措施的选择,均来自于对病虫的生理习性的研究,以及根据某些方面的特点或者说弱点来构建防治的策略,从而根据这个目的来组织措施的实施。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内容。当我们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心性和策略后,那么在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上,就更加能够结合自己果园的实际,达到更有效的效果。比如说,对于蛞蝓,结合本文推荐的防治措施,你可以在晚上11点左右去观察一次,以评估数量,如果过多,那么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一次集中的清理,自然就可以减少数量,达到相对的平衡。
这个措施是可以延伸到其它有类似防治需求的果树上的。
向最早找到这个方法的人致敬!
欢迎讨论与交流。
作者简介:邱立军 浙江舟山人,定海区水果专家,高级农艺师,从事水果技术推广工作二十五年,悠果农艺主创,舟山市定海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社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