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传说郭珍霓(钟馗驾到文郭晓晔)

钟馗传说郭珍霓(钟馗驾到文郭晓晔)(1)

钟馗传说郭珍霓(钟馗驾到文郭晓晔)(2)

  走进钟馗文化园的馗风塔,当门是一尊钟馗的沉铜铸像。三十年前,我曾拜访画家徐升隆,钟馗画挂满了他的客厅兼画室,我一边欣赏,一边听他讲钟馗其人其事以及作品的构图意绪,算是接受启蒙教育。馗风塔往上七层,内壁皆钟馗画展廊,且皆为灵璧当地画家所作,虽构图角度及背景故事各异,但总的印象,钟馗君,豹头环眼、铁面虬鬓、正义凛然、杀气沸腾。移步间,忽觉锣鼓家伙四起,喳喳喳喳——钟馗驾到!如黑李逵,如猛张飞,猛张飞长坂坡一声霹雳断喝,致敌将夏侯杰肝胆崩裂,栽于马下。

  眼前这幅《钟馗打鬼图》,钟馗一手执剑,一手拧捏一污糟小鬼。此情境出自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梦,徐升隆先生告诉我,传说那年唐玄宗李隆基久病不愈,卧床梦见小鬼骚扰,正悚惕间,一丑莽大汉旋至,一把抓住小鬼,将其塞进嘴里。玄宗梦醒,病即痊愈。回想梦中,大汉说他曾赴京应试,因貌丑不第,羞愤撞死殿阶,玄宗爷爷的爷爷知情后,赐以状元礼序安葬。大汉说,此番杀鬼就是为了报恩来的!想到自己身边鬼影幢幢,玄宗即命吴道子画出梦中情形,并赐给钟馗“镇宅圣君”大位,悬于宫中镇鬼克邪。此后,唐玄宗又命吴道子画钟馗像赏赐重臣;命翰林镂版印制,赏赐各级官员,并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以祛邪魅,益静妖氛”。后又经道教封神,挂钟馗像逐鬼辟邪,遂沿为民俗洪流,城市乡村,家家户户供奉。尤其到了端午和春节,钟馗画的需求更是大增。与此伴生的是,情志相合的画家也涓涓汇集,率领钟馗画的创作走向大境界,大气象,大开大合,赓续至今。

  灵璧钟馗画源远流长,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的美誉,并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移步馗风塔画廊间,在神灵和美感的浓郁氛围中穿行,果觉奇幻瑰异而又韵致有宗。当地朋友介绍说,这些画的作者有白发老者,也有稚憨孩童,有所谓民间派,也有院校派,计百人之多。“你看这一幅,其耐看处就在不失吴道子的原格。”顺着朋友的指点,我凑近细看,画中钟馗力能拔山,目可剖石,冲击力极强。见我点头点得半明半昧,朋友说,原格就是真传,清代才子齐周华曾评价说,吴道子画的神韵已渐失,唯灵璧所画不失吴道子原格,故受推崇。朋友说,“能如此,跟几位先贤有关,一是北宋居淮楚画家杨斐,二是南宋淮阴画家龚开,他俩深得吴道子之法,都热心传授灵璧画家。三是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在知州任上大力扶掖钟馗画家,推动和提升了创作。”

  说到灵璧钟馗画的滥觞和传承,从未忽略一个历史的呼应。灵璧县地处古汴河流经地,自古饱受旱涝灾害的袭扰。旧《灵璧县志》载,民众“岁岁逃亡,十不存五”,惨状目不忍睹。民众无力抵御,视灾祸如恶鬼,只得求助上天,求助捉鬼大神钟馗。可以说,灵璧钟馗画发端和发展的驱动力,在于钟馗的职能,在于民间的需求,一些无以维生的人因此把画钟馗当作生计。在北宋灵璧设县时,这里已聚集了一批人专事钟馗画。至清代乾隆年间,“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

  国中民俗的流变也同样,初于除夕将钟馗像贴在门上。明末清初重心移至端午,后来凡开工、开盘、开业、开庙、谢土、乔迁、庆丰、婚寿等活动,都要供奉钟馗像,目的无非是要驱赶年兽大魔、遏止五毒小鬼,无非是因为钟馗身为驱鬼逐恶的判官,要借助钟馗打鬼辟邪。

  我打小被教育世间无鬼,小学课文里就有鲁迅先生坟头踢鬼的故事。那么,唐玄宗心头的“鬼”是什么?古刑法所列罪不可赦之“十恶”,前六宗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都是在他心头晃动的“鬼”影。他虽治“开元盛世”,但从他祖上靠政变建立王朝后,宫廷倾轧、官宦内斗和外族侵扰从未消停过,他如何能安生?而老百姓更是“鬼魅”缠身,那些为非作歹的官老爷,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还有灾异、疾病、战祸、离乱,还有阴险、诡诈、陷害,一切威胁和摧残人的生存和生命的恶人恶行恶事,都被视作“恶鬼”。

  世间没有鬼,所谓的“鬼”其实是恶的喻象。钟馗必是善与正义力量的化身,是与信义之神关公、清正之神包拯并列的匡扶正义、逐鬼除恶之神。因为恶的化身“鬼”通常凶残、阴险诡异、青面獠牙、牛头马面,钟馗就必是魁伟、狰狞、猛悍,一出手必置“鬼”于死地。“钟馗打鬼”是最见性情的绘画题材,每位画家笔下的钟馗,既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他们为表达和宣泄心头不满、愤怒和恐惧,要借助钟馗打“鬼”。我在北京,画家徐升隆在我的家乡南京,长我近二十岁,视我为忘年交。每回家乡,我必前往拜访。他虽身为画家,文学功底却也了得,背古诗词似有童子功,张口就来,但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向社会现实,他铁肩担道义,例数物欲横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而大加抨击。他横眉怒目,疾恶如仇,越讲火气越大,脸上五官随着话语而错动、扭曲。喳喳喳喳——,好像钟馗从画上御风而下,举起蒲剑一通横劈竖砍。威武如钟馗,却又似大义凛然的文天祥。那段时间,徐升隆先生进京举办了文天祥《正气颂》个人画展,他笔下的文天祥与钟馗、与他自己的气质有着叠加效应。

  擅长阐释钟馗画的清人郑绩说:“画鬼神前辈名手多作之,俗眼视为奇怪,不思古人作画,并非以描摹悦事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实际上,自打从唐玄宗梦里出世,钟馗就是一个诗性意象,“钟馗打鬼”自始就是一个抒发人性、随性写意的母本。在画家笔下,“大鬼小鬼”皆现实之恶人恶行恶事,而钟馗代表的是正义,是画家情绪的镜像。比如对于外侵外侮,人们就屡屡借助钟馗倾吐胸中块垒、伸张民族大义。明朝成化年间,北方蒙古族瓦剌部大举南下,逼近京师。想起父皇被瓦剌部俘为囚徒,明宪宗朱见深深为忧虑,画了一幅《岁朝佳兆图》,画幅右上方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图中画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晚清大画家任伯年生于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钟馗打鬼、杀鬼”是他一生擅长的题材,其画中钟馗须眉四射,目光如炬,投射着对西方殖民侵略和清政府屈辱无能的不满和抨击。而他的画友钱慧安和吴友如笔下的恶“鬼”,直接就是高鼻、蓝眼、青面、獠牙的洋鬼子。现代大家徐悲鸿和张大千等更是深得此道。在日寇侵华期间,钟馗常见于徐悲鸿笔下,一幅《钟馗小鬼图》,落款“戊寅端午午时写于重庆沙坪坝”,其时1938年,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罪恶滔天。画中钟馗侧目而视,目光中有不服,有轻蔑,有仇恨,透出勇毅刚强,透出杀尽天下“鬼”的决意。张大千也是,他在1932年日寇侵占东北时画了一幅《打鬼钟馗像》,题款“作虎艾之饬,聊同避兵之符”;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他一气画了《钟馗斩蛇图》和《钟馗兄妹图》,参与普天欢庆;1936年端午,张大千画钟馗,其弟张善子题跋:“大千每于天中节,戏以钟进士貌己像,以应友人之索。”原来钟馗就是张大千的自画像,而此类自画像他竟画了十幅之多。

  钟馗画有极大的功用性,而恰恰是这种功用性,使得钟馗画的创作往往是真诚投入想象、激情和思想的创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钟馗是一个诗性意象,一个蹈虚的实在。画钟馗不是描摹,不是仿古,更不是考古。不求表征的像,而求思想感情的真,用丰富的艺术手段熔古铸情、铸意、铸魂,这样的表达和追求,不断阐释和丰富着钟馗画的内涵和生命。在馗风塔画廊盘旋而上,一幅幅钟馗像,面目、气质、形体、动势各有新意,从中可察——狰狞中蕴温柔,凶猛中显儒雅。题材也寄情民俗、投射时代,诸如钟馗坐轿、骑驴、执笏,嫁妹、弹琴、醉酒等,刚柔相济,幽默诙谐,从感性形象探及内在的善与美,融入了淮北大地的人格元素。却又万变不离根本,你看孙淮滨的这幅《烟霞散人钟馗图》,钟馗豹眼虎牙,背执青锋,红袍鼓荡,弓腿前冲,恨不能把一切鬼魅赶尽杀绝。孙先生是灵璧钟馗画的代表性传人,其作品被评为民间文化珍贵艺术品,并被选作“新中国国礼”。在画廊前流连,你能感受到灵璧钟馗画的瑰异和魅力,你能感受到钟馗画乡丰厚的积淀和传承,你能感受到作品折射的世界,你能感受到钟馗画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一百年前,灵璧画家翟光远的钟馗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当今的画家又获荷兰凡·高奖、加拿大枫叶奖、新加坡华人艺术奖等奖项,众多画作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北美展出,把灵璧钟馗画的影响传播到了海外。

  绕着画廊边走边看,不觉就登临塔的最高层——第七层。馗风塔立于钟馗文化园中心的台地。绕室外挑廊一周,可见钟馗文化园的全貌。往南是一座石牌坊,经三座拱桥直通大门,四角有华亭,三面有廊庑馆舍、亭台楼阁、山水景观,格局雄浑开阔,尽显钟馗文化的厚重和强力气场。在塔的第三层,我看了钟馗身世的图文介绍,大意是说,钟馗出生在灵璧小花山北麓,由东岳古刹的高僧取名,自小跟高僧习文练武,性情疾恶如仇。唐开元年间赴京大比(编者注:大比,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两代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称大比,考中的叫举人),途经开封于客栈斩鬼,至洛阳又降五个尾随报复的鬼祟,自己也坠入丑陋形貌。大考之日,作《瀛州待宴》,主考官惊为绝世英才,但因其相貌奇丑,唐明皇弃之不取,钟馗羞愤撞阶而死。因后叙故事与我前述相仿,故在此不再赘述。自受徐升隆先生启蒙,我知道的钟馗是长安终南山人,而今却说是灵璧人(年代也有异),并以清初学者金埴录有“钟(馗)乃灵璧人”为证,不免有点踌躇。但转念又想,钟馗本就是梦中人物、民俗文化人物,但凡一种文化的滥觞和传承,无不以历史文化想象的创造为载体,无不是超越感性时空,以一代代人浸淫其中的现实生活与历史传统对话,不断丰富现实与历史内涵,获得更新的力量,才得以根深叶茂、充满生机活力的。如此说,钟馗文化园堪称是文化想象创造的理想之作。

  七层塔上,朔风割面。往南远眺东岳庙山,想着钟馗文化园,想着馗风塔,想着钟馗画……忽又闻锣鼓家伙四起,由近至远,由远而近,锵锵锵锵,喳喳喳喳——钟馗驾到!

  (作者简介:郭晓晔,军旅诗人、作家。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