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电池生产商电池回收布局梳理(23家电池生产商电池回收布局梳理)
近些年来锂电池回收市场火热,加码或者入局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作为锂电池的生产方,众多锂电池生产企业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开始大力推进自己的回收布局下面是对23家主流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布局的简单梳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23家电池生产商电池回收布局梳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23家电池生产商电池回收布局梳理
近些年来锂电池回收市场火热,加码或者入局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作为锂电池的生产方,众多锂电池生产企业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开始大力推进自己的回收布局。下面是对23家主流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布局的简单梳理:
01. 宁德时代
收购广东邦普,入局电池回收
2015年收购广东邦普,入局锂电回收领域。广州邦普是国内领先的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作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主要负责运营宁德时代的电池回收,和材料资源业务。其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还是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
02. 比亚迪
牵手格林美,构建循环体系
比亚迪与格林美在2015年9月达成合作,将共同构建“材料再造-电池再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动力电池回收”的循环体系。
上海比亚迪电池公司还是工信部发布的第二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
除此之外,今年比亚迪新设立了台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经营范围除电池电池制造销售外,也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03. 国轩高科
积极布局,设立回收基地
目前国轩高科已在合肥庐江布局锂电池回收产线,并在合肥肥东布局了包括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在内的生产基地。
2021年11月,国轩高科旗下的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还入选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04. 中创新航
合资设立回收公司
中航锂电从2012年开始研究锂电池回收利用,2014年起建立了一条动力电池回收示范线。其中铜铝金属回收率高达98%,正极材料回收率超过90%。该项目还被评为2016河南省重大专项并获得6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今年2月,还与厦门金圆合资成立中创新航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布局电池回收等业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中创新航认缴出资12.75亿元,持股51%。
05. 亿纬锂能
与格林美展开深度合作
2021年8月,亿纬锂能与格林美达成合作,格林美承诺将其回收产出镍产品优先保障公司的使用。公司将报废的含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废料供应给格林美。依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双方积极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与镍资源的回收工厂,保障公司全球产业链绿色供应的需求。
06. 欣旺达
参股锂电回收企业
欣旺达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时表示,公司有对产业链下游进行布局,参股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并且早在2018年,便入围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企业名单(第一批),获得了动力电池回收或梯次利用资质。
07. 蜂巢能源
与中伟股份合资常青藤再生
今年9月23日,与中伟股份合资成立的常青藤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在江西上饶正式启动。中伟股份为常青藤提供生产运营和技术支持,蜂巢能源则通过常青藤再生资源公司,将报废电芯拆解成黑粉后导入蜂巢供应商体系进行湿法冶金,进一步进行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
另外,蜂巢能源还是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第三批)。
08. 骆驼集团
中试线完成,推进10万吨回收项目
骆驼集团在公开信息中表示公司锂电回收中试线已搭建完成,现有产能500吨,正在进行动力锂电池回收工厂的建设工作与锂电“购销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公司计划总体投建10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基建工作,正在进行设备和产线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
09. 孚能科技
与格林美和华友钴业合作
2021年8月与格林美达成战略合作,探讨“废料换原料”的合作模式,孚能科技将废电池及电池废料交付格林美,格林美通过对废电池及废料绿色处理,将镍钴锰等金属进行绿色提取,并生产出电池级镍、钴、锰硫酸盐、三元前驱体或正极材料,并作为电池生产的原料交给孚能科技。
2021年12月,与华友钴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的采购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协定。
10. 蔚蓝锂芯
与相关公司有合作
蔚蓝锂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本身未开展回收业务,但与相关公司有合作。
11. 力神电池
牵头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光华科技
力神电池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退役动力电池异构兼容利用与智能拆解技术”项目,旨在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深度利用和精细化回收。
于2021年8月12日与光华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循环再造电池材料、退役电池梯级利用等业务上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闭环、高值化利用的全面战略合作模式。
12. 瑞浦能源
合作格林美
2022年7月,与格林美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及其废料的回收、资源化、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形成对动力电池及其废物的完整绿色回收、镍钴锂资源再造、三元材料再造、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13. 比克电池
于深圳建设回收项目
深圳比克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再利用”项目,通过尖端的自动化拆解设备和专业化流程,对废旧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从电池的终端应用回收着手,提高电池的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废旧汽车引发的社会问题。
14. 超威动力
长兴亿威经营回收业务
超威集团投资成立长兴亿威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动力锂离子电池无忧售后、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
15. 南都电源
年底前达到6万吨的处理能力
南都电源锂电池回收业务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公司表示目前首期年处理2.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已经达产,目前项目在增产过程中,计划年底前达到6万吨的处理能力,后期项目建设将综合考虑公司锂电产能建设等情况进行适时推进。
16. 桑顿新能源
建设10万吨/年回收项目
母公司桑德集团于2017年设立湖南鸿捷新材料有限公司,启动“10万吨/年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公司主营业务以废旧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综合回收加工利用为主, 配套研发、生产、 销售锂电池基础性原材料及相关无机盐类。
17. 天能电池
白名单资质公司
2018年,天能控股集团投资建设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成立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具备年处理2.3万吨废旧动力锂电池梯级利用及绿色回收再利用能力。公司为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白名单)企业。
成立江苏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废旧锂电池高值资源化利用项目,2022年8月开工,预计2023年底建成投产。一期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电池及含镍、钴、锂原材料能力。
18. 科力远
与金川集团合资
与金川集团合资组建了兰州金川金科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kt/a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已投产,现在正申报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
19. 多氟多
积极推进锂电池回收业务
在互动平台的问答中表示,正在积极推进锂电池回收业务,项目研发和建设工作正在准备中,子公司大概率设立在焦作。
20. LG新能源
与华友钴业合资设企
今年7月26日,LG能源宣布,将与华友钴业在中国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废旧电池的来源为LG能源的南京电池厂,合资公司将利用华友钴业的基础设施,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镍、钴和锂,再供应给LG能源南京厂。
LG能源此前与锂电池回收公司Li-Cycle也有类似的合作。两者在2021年底达成协议,LG化学及其电池子公司LG能源同意从Li-Cycle公司购买2万吨电池级镍材料,同时LG新能源也将向Li-Cycle出售含镍的锂电池废料和其他材料。
21. 三星SDI
参股韩国回收企业SungEel
三星集团早在2009年通过旗下的三星物产购入韩国电池回收龙头企业SungEel HiTech 6.33%的股份,并于2021年再次购入该公司11.5%的股份。SungEel成立于2000年,专门从事锂电池回收业务,主要从汽车制造商和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专业电池制造商处收集旧的和有缺陷的电池,并从中提取镍和钴。
22. SK On
加码布局锂电回收
SK On在ESG报告中表示,为减少碳排放量、保障材料供应,将在今年内投资建设锂回收工厂,计划于2025年在美国和欧洲开始运营。
今年9月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原料供应、预处理、湿法冶金和前驱体正极材料的生产进行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23. 松下Panasonic
与多方达成合作
与丰田和日本中部电力公司联合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提高动力电池的开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与光华科技、奥动新能源达成合作,计划利用松下技术分析电池状态,探索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机制。
不难看出锂电池生产企业的布局回收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像国轩高科,骆驼集团等企业一样直接下场,设立公司建设锂电池回收项目。第二种方式则是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或合资建立公司等方式与电池回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公司与格林美的合作。第三种是参股或者直接收购电池回收企业,比如宁德时代收购邦普,三星SDI参股韩国回收企业SungEel等。
废旧电池的回收对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方面可以方便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电池和废料。另一方面,在资源紧张的当下,锂电池回收处理可以将资源循环利用,对保障原材料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