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休息半个月又自愈了(一文读懂腕管综合征)
一、背景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为1:2~1:5。
正中神经解剖:于指浅、深屈肌之前达腕部,在腕部正中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的深面穿经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发出数条指掌侧总神经,并在屈肌支持带下方发出一粗短的返支,于桡动脉掌浅支外侧进入鱼际,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群。环指自然屈曲时指端触及的位置即为返支发出的位置。运动纤维支配第1、2蚓状肌和大鱼际肌(拇收肌除外),感觉纤维分布桡侧半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和其中节、远节背侧皮肤。
(M红色区域为正中神经支配区)
腕管解剖:由腕骨构成底及两侧壁,其上为腕横韧带,形成一个骨-纤维隧道,内含:拇长屈肌腱,2~4指的屈指深、浅肌腱,正中神经。(9肌腱 1神经)。正中神经最为表浅,位于腕横韧带和肌腱之间。
二、病因
(1)外源性压迫。皮肤严重瘢痕或良性肿瘤等,较少见。
(2)管腔本身减少。内分泌病变(肢端肥大症、粘液性水肿等);腕部骨折、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月骨周围腕脱位等)可使腕管后壁或侧壁突向官腔。
(3)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腱鞘囊肿、脂肪瘤、神经鞘膜瘤、外伤后血肿机化,以及滑囊炎、屈指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等。
(4)有的病人,由于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如木工等,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这种压力改变也是正中神经发生慢性损伤的原因。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桡侧三个手指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加重,适当抖腕可减轻症状,注意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但感觉异常仅出现在腕下神经支配区。
体征:卡压处能找到压痛点及Tinel征阳性(叩击腕横韧带处,出现正中神经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Phalen征阳性(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90°,1分钟内患侧即会诱发正中神经刺激症状。)
2.相关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测试和肌电图,相对较为敏感,为首选检查)、B超(对腕管内肿物等较敏感)、MR等。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早期症状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热敷,并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背伸或者屈曲位均可增加腕管内压力,正如前述“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大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嘱夜间固定可能更易接受。
(2)口服药物:抗炎镇痛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等。
(3)局封:非肿瘤和化脓性炎症患者,通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应注意不能将药物注入正中神经内,否则可能因类固醇晶体积累而产生化学系炎症,反而加重症状。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存在肌萎缩,腕管内占位性病变等需要手术治疗。
(1)开放性手术
在鱼际纹偏尺侧6mm处作弧形切口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找到正中神经并予橡皮条保护;如术中发现正中神经已变硬或局限性膨大,应作神经外膜切开,如果术前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或术中发现正中神经局限性狭窄变细者还应行神经束间松解;切除肥厚充血的滑膜,然后将指屈肌腱和正中神经向一侧牵开,探查腕底部有无肿瘤、囊肿或异常的骨性隆突,若有应予以切除;剪除一段肥厚的腕横韧带。
(2)关节镜治疗
- 单切口技术(Agee法):通常在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的腕横纹处切开1-2cm。
- 双切口技术(Chow法):在Agee法切口基础在在远端再作一个1-2cm切口。
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创伤更小、出血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及美观更好;在减压效果、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方面二者相当;对于存在骨性结构异常、解剖变异及复发等患者,关节镜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不是在直视下操作,关节镜手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且手术费用更高、对术者的要求也更高。
参考文献:
吴在德 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韦加宁主编《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周武平等《开放和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年,第1卷第3期
章亚东等《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第23卷第7期
玖玖骨科平台致力于为骨科医生、患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中国骨科疾病专业管理平台。上玖玖骨科,骨科需求一站式解决。微信关注“玖玖骨科”公众号,请搜索jiujiugk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