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

《诗》有云: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另《礼记》也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以及优秀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古代的很多东西其实到现在已经很少用,甚至对于其中的含义是越来越模糊。比如说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其中除去祖宗十八代,剩下的三个词在生活中少有提及。那么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吗?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1)

五服

五服在古义上有四种含义,第一种指的是距离,古代王畿(王城周围、帝京)外围会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这便称之为为五服。第二种意思指的是服饰,也就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登基的服饰,第三种是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2)

最后一种含义便用在亲戚关系上,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现代人认为五服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人,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同时婚嫁中出五服便可通婚。

但也有另外几种说法,一种认为五代才是一服,出五服也就要二十五代。另外一种认为一爷之孙不出服,以下一辈一服,总计八代。民间里有人骂人祖宗八代的,那意思也就是将整个家族都骂了,最后一种认为农村说的五服其实是九族。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3)

九族

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也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代人,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之人。这一说比较受现代人认可,但古时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九族的说法同样不光一个,这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古时实行残酷的株连法。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4)

一人犯法尤其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株连九族。这儿的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也就是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为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与岳母。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5)

六亲

六亲不认的六亲有六种说法,一认为是父子、亲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二认为是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三认为是父、母、兄、弟、妻、子女。四认为是父子、兄弟、夫妇,五认为是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六认为是父母、兄弟、老婆孩子。

三与六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其实有区别,三指的是自身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六中包括了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各方的亲戚,比如说父亲一亲的祖父母、叔伯等,儿女一亲包括儿媳、女婿。因而这六亲说法不一,究竟指哪一种不少说,到了后来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并不单单指六种亲属。

五服九族六亲(五服六亲九族)(6)

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应该是涵盖最全的,它指的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大到小分别是: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上九代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九代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拿清朝同治皇帝载淳举例来说,咸丰帝奕詝是他的父亲,道光帝旻宁是他的祖父。嘉庆帝颙琰是他的曾祖,乾隆帝弘历是他的高祖,雍正帝胤禛是他的天祖。康熙帝玄烨是他的烈祖,顺治帝福临是他的太祖,皇太极是他的远祖,那么努尔哈赤就是他的鼻祖。自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在祖宗十八代之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