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大全集阅读(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35章)
目录:第6章 唐诗(5)第7章 唐诗(6)第8章 唐诗(7)第9章 唐诗(8)
第6章 唐诗(5)李白渡荆门送别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③,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④,万里送行舟。
【注解】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
②楚国:泛指今湖北省及周围地区,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土地。
③“月下”句:说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直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
④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青少年时生活在四川,对蜀地怀有深厚之情,故称四川为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东下,远渡荆门所作。首联指的是这次壮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蕴藏着诗人的开阔胸怀和奋发进取精神。“月下”、“云生”二语想像奇妙,历来被称为不朽的佳句。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水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全诗意境深远,风格雄健,形象壮美瑰丽,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望天门山①
天门中断楚江开②,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
【注解】
①天门山:指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的博望山和梁山,两山夹江对峙有如天门。
②楚江:流经今湖北、安徽一段的长江为楚江。
③“孤帆”句: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行来。宛如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把天门山特征、地势、色彩以及耸立长江两侧山水相连的壮观,勾勒成一幅美丽的山水诗画呈现在人们眼前,诗作构思新颖,气势磅礴,把两岸青山突兀而起的挺拔姿态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红日、白帆、青山、绿水相互辉映,给人以领略不尽的美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
①宣州: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校书:校书郎的简称,负责整理国家图籍的官吏。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②蓬莱文章:原指东汉贮书库“东观”,因其所藏皆为幽经秘录。又传说神山蓬莱俱藏仙府秘录,故称东观蓬莱。建安骨:是指汉献帝建安年间,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为代表的作家,其作品风格苍凉劲健,世称“建安风骨”。
③小谢:指谢朓,因其生在谢灵运之后,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他是南朝齐梁时代的“永明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这里李白以小谢自比。
【赏析】
本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城时饯别李云所作。诗开门见山,抒发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烦忧苦闷。所以秋日登上高楼,望长风飞雁,尽情酣饮,纵古论今。“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前句指李云的文章,后句自比谢朓。然后说自己、李云和谢朓都有欲上青天览明月的逸兴壮思,却难以实现,所以“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虽写愁苦沉郁却洋溢着豪迈奔放,慷慨悲凉的情怀,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登金陵凤凰台①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②,晋代衣冠成古丘③。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⑤。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因筑此台。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所建宫殿遗址。
③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当时的豪门世族。
④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峰故名。
⑤二水:因秦淮河由金陵城流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分为二支。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漫游金陵时所作。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凤去台空,发出了人世沧桑、宇宙永恒之叹。颔联以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形象描写兴亡变迁。颈联描写大自然的壮美景观,尾联慨叹“浮云蔽日”,表达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对杨国忠等奸佞忌贤妒能的愤懑。诗中把眼前景物、历史典故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遥看瀑布挂前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
【注解】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紫烟:日光照射水气反映出紫色的烟雾。
②前川:一作“长川”。
③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赏析】
这首诗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诗人以明快的语言,多彩的画笔,短短二十八字就将庐山瀑布;隆观、雄伟的景色,呈现出来,“生”、“挂”、“下”、“落”等字化静为动,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中的景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和“银河落九天”的比喻,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月下独酌四首(选一)①〖1〗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解】
①独酌:一个人喝酒。
②将:偕,同。
③相期:相约。邈:高远。云汉:银河,天上。
【赏析】
本篇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直接抒发了孤独寂寥的苦闷感情。“明月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诗人因为世少知音,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相与共饮,以破岑寂,驱遣内心的苦闷。“永结无情游,相邀邈云汉”,还要和他们永结为好友,相约在上天仙境会见遨游。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傲与寂寞,以及对污浊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光明、自由的强烈向往。诗作构思新奇,想像独特,遨月对影,千古绝句,感人至深。
春夜洛城闻笛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解】
①洛城:即洛阳。
②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属乐府调名,《折杨柳》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首二句写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打动了许多听者,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第三句“折柳”既指曲名,又暗示离别。“何人不起故园情”,似在说别人,其实激起故园情的正是诗人自己。这首诗笔触自然而真切,情感细腻含蓄。
独坐敬亭山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解】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晋代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也常在此山吟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秋,作者已五十三岁,仍四处漂泊,怀才不遇。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诗的前二句写景,却道尽了孤独,后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说人世的“无情”。只能超凡脱俗地和大自然对话,表现了诗人清高冷傲,孤独寂寞的心绪。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①,千里江陵一日还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
【注解】
①朝辞:早上辞别。白帝:白帝城,故城建筑在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
②江陵:宁县。
③轻舟:轻快的顺水船。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因永王事件的牵连,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遇赦。本诗便是诗人遇赦后乘舟东还江陵时所作。诗作描写作者遇赦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愉快心情。全诗写景抒情融汇自然,妙在把迅疾的舟行和两岸的风物溶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猿声啼不住”和“轻舟已过”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极其雄伟奇丽的山河图画。
金陵酒肆留别①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②。金陵子弟来相送③,欲行不行各尽觞④。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解】
①金陵:今南京市。酒肆:酒店。
②压酒:压酒糟取酒汁,意即用新酿的酒款待客人。
③子弟:与父老相对。指年轻人。
④欲行不行:要走的,指自己;不走的,指金陵子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尽情欢醉的送行场面:满庭美酒飘香,美丽的酒店女主人含笑斟酒,一群年青人热情相送,围着客人殷勤劝酒,乡土味十分醇厚。结尾发问,以流水比别意,情深意长。全诗本色自然,用语明白如话。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四海为家的浪子情怀。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①。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①深坐:犹久坐。颦:皱眉。蛾:通“娥”,美好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的诗。由卷帘独坐,到久坐凝望不见情人而皱眉伤心流泪,层层深入地刻画出少妇神情变化和强烈的哀怨。结尾一句却故设疑问,更耐人寻味。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
至游洞庭五首(选一)①〖1〗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②?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解】
①肃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时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五首七绝记其事。
②耐可:是否能,假设语气。
【赏析】
这首诗借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首句写景兼点出季节与泛舟洞庭事,“耐可乘流直上天?”深叹上天之无望,实指回归朝廷之无期。后两句写泛舟湖上饮酒之乐。“且就”暗写洞庭月色之美,“赊”字将自然人格化,想像奇特,用词独道,于雄豪中包含着凄戚,旷达中流露出悲苦。
刘虚(生卒年不详),字挺卿,新语(今江西奉新)人。八岁能文。开元进士,官洛阳尉及夏县令。他精通经史,诗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全唐诗》存诗一卷。
阙题①
道由白云尽②,春与青溪长③。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④。
【注解】
①阙题:原诗在辑录时已失去题目,故标作“阙题”。
②“道由”句:山高入云,山路没入白云深处。
③“春与”句:春意与山溪流长。
④“幽映”二句:由于深柳掩映,每当白昼太阳照在衣裳上,会映出清冷的幽光。
【赏析】
诗所描写的中心是读书堂,却由入云小径、伴春青溪向纵深处缓缓写来。末联承“深柳”作结。描绘了读书堂清幽静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平静闲适的心境。诗作结构巧妙,独具匠心。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官尚书司勋员外郎。他以才名著称,好饮酒赌博,行为轻薄,为时论不满。早年为诗,情致浮艳。后游览山川,从军东北边塞,风格转为雄浑豪宕,风骨凌然。《全唐诗》存诗四十二首。
黄鹤楼①
昔人已乘黄鹤去②,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⑥。
【注解】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
②昔人:传说中的仙人,一说此人为费文祎,在此驾鹤登仙;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过此。
③悠悠:久远的意思。
④历历:清楚分明。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
⑤萋萋:茂盛。鹦鹉洲:在武昌北长江中。
⑥烟波:烟霭笼罩的江南。
【赏析】
这是一首登黄鹤楼览胜抒发怀古思乡之情的诗。首二联以黄鹤楼的传说起兴,抒写登临吊古,思乡怀土的心情,抚今追昔,慨叹古今变化引起诗人无限情思,生出无限惆怅。后二联写登楼所见,以寥阔空旷的景色寄寓游子思乡的愁情。全诗熔神话与现实于一炉,古今、虚实、远近、情景巧妙结合,自然宏丽,又意境苍茫壮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长干曲四首(选二)①〖1〗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②。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注解】
①长干曲:乐府曲名。长干:古金陵巷名,在今南京。
②妾:古代妇女自称。横塘:在今江苏南京,与长干相近。
【赏析】
《长干行》共四首,这二首合起来与男女青年邂逅江船相悦问答。第一首是女子天真无邪的发问,第二首是纯朴单纯的男子回答。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通过一问一答描绘了男女双方的情态,生动地刻画了船家女大胆、热情和聪慧的形象。语言朴素率真,风格清新活泼。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山阴人。开元进士,曾官许昌县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工乐府小诗。《全唐诗》存诗一卷。
小长干曲①
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②。菱歌唱不彻③,知在此塘中。
【注解】
①小长干曲:乐府诗题,《长干行》的别调。
②“月暗”二句:想去莲塘寻找意中人,但晚风随潮而至,月光昏暗,路走不通。
③菱歌:长江中下游民歌的一种。
【赏析】
此诗描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男女双方相约晚上见面,天气却不作美,路不通,歌听不清,男女双方焦急相见的心情跃然纸上。语言自然,笔意曲折,韵致清新动人。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进士,由昌乐尉累官至贺部员外郎。性格豪迈,生活放浪不羁。《全唐诗》存诗一卷。凉州词①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欲饮琵琶马上催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①凉州词:乐府曲名。
②葡萄美酒:自古新疆一带多以葡萄制酒。夜光杯:上等玉石制成的酒杯,光可照夜。
③“欲饮”句:正要饮酒,琵琶却在催促人上马。一说奏琵琶催饮,古人有奏乐劝酒之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宴饮情态的诗,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首句写盛宴的豪华气派,美酒玉杯,征人互相斟酒劝饮,这时琵琶催征,征人依然尽醉而走,豪迈地表示即使醉卧沙场,也不悲伤,显示了勇士们的英雄气概和旷达的胸怀。但在乐而忘忧的豪饮后面表现了将士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悲愤。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官至洛阳尉。他的诗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存诗十首。次北固山下①
客路青山下②,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④?归雁洛阳边⑤。
【注解】
①次:停歇,这里指泊船。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三面临江,其势险固。
②客路:指旅途。
③江春入旧年:旧年未尽,江南早已有新春的气息。
④乡书:家书。
⑤归雁:北归的大雁。
【赏析】
这是一首旅途逢年关而思乡之作。前三联写作者晨起在江岸远眺所见的景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历来脍炙人口。第三联写新旧互涵交替,从自然的运转当中体现了深邃隽永的哲理。尾联由旅途景色而生乡思,以归雁捎书表达作者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高适(701—765),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沧县)人。早年家境困窘,仕途失意。49岁时中“有道科”,授封丘县尉。安史之乱中得唐肃宗重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高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强。早期诗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粗犷豪放,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
燕歌行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②。男儿本自重横行③,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④,旌旆逶迤碣石间⑤。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⑥。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⑦。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⑧,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⑨。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⑩。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①燕歌行:乐府古题,多写征戍离别相思。
②“汉家烟尘”二句:开元十八年五月,契丹族可突干杀其国王,胁迫奚族叛唐降突厥。此后,唐和契丹、奚的战争连年不绝,唐人诗中写时事多托之汉代,故云。
③横行:纵横驰骋,扫荡敌寇。
④“金伐鼓”句:写行军时金鼓和鸣。,撞击。榆关,即山海关。
⑤碣石:山名,这里泛指东北滨海地带。
⑥“校尉”二句:言唐军先头部队已深入敌境,从边境也可望到敌方的猎火。校尉,武职名,这里泛指统兵的将帅。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紧急文书。翰海,一作瀚海,这里指当时被奚族所据的蒙古高原一带。单于,匈奴人称君长之词,这里用作北方民族首领的通称。狼山,这里泛指接战之地。
⑦“胡骑”句:写敌方马队像狂风暴雨似地发动猛攻。凭陵:倚仗某种有利条件而去侵陵别人。
⑧身当恩遇:意指受到朝廷的重视。
⑨玉箸:形容思妇的眼泪。
⑩蓟北:今河北省蓟县往北一带,泛指北部边塞地区。
“杀气”二句:上句写白天战场杀气腾腾,天昏地暗;下句写夜晚军营戒备森严,警报频传。刁斗,军中巡更、煮饭两用的铜器。
李将军:指李广。这里兼取捍御强敌与抚爱士卒二义。
【赏析】
这是一首展现沙场征战,谴责将帅腐败,揭露苦乐悬殊,悲悯两地忧怨的边塞诗。诗中描写的现象是对当时边塞战争生活和边官腐败的真实概括,并不局限于一人一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战士长期浴血苦战,英勇杀敌,为国献身。一方面写边官却在帐中与美人追欢逐乐,歌舞宴饮,在这种强烈对比中,沉痛地揭露了边官的腐败无能,唐军惨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全诗激昂奔放,又悲壮苍凉,是盛唐边塞军旅诗的压卷之作。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①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②。巫峡啼猿数行泪③,衡阳归雁几封书④。青枫江上秋帆远⑤,白帝城边古木疏⑥。圣代即今多雨露⑦,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①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李、王二人事迹不详。峡中:泛指四川省东部。
②衔杯:饮酒。谪居:贬官之地。
③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
④“衡阳”句:传说衡阳有回雁峰,南飞之雁至此折回北方。言王少府去长沙后要多来信。
⑤青枫江:在今长沙南。
⑥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长江三峡入口。
⑦雨露:喻朝廷的恩泽。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诗作。诗人描写被送人在旅途上将遇到的艰辛,以此抒发同情、关切之意。被送者一个去四川,所以写巫峡猿啼,白帝城树木凋零;一个贬湖南,所以写云中衡阳归雁,青枫江上秋帆。全诗抒情写景,语意委婉曲折。
别董大(选一)①〖1〗其二千里黄云白日曛②,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解】
①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乐师。
②曛:指夕阳落山时的昏黄余光。
【赏析】
这是一首质朴深厚、真情实意的送别诗。前两句写与董大分别时的环境和天气,前途迷芒,内心凄凉。借景寓意,后两句扭转愁苦的气氛,以豪壮之语安慰即将远去的友人,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第7章 唐诗(6) 储光羲(707—760),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一说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职,后被贬,死于岭南。其诗多写山林景色、田园风光。
江南曲四首(选一)①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②。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③。
【注解】
①江南曲:为乐府旧题。
②渡头:渡口。归渡口就是划船回家。
③逐轻舟:一作“逐船流”。
【赏析】
《江南曲》来源于江南水乡的恋歌,这首诗就是表现青年男女相恋的。头两句点明两人相约的时间、地点,后二句以落花逐船为喻,象征行动和情感上追逐,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表现了青年男女间复杂的心理和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职,官终随州刺史。他多写羁愁、别恨和闲适情趣的诗,善用简洁的语言,表现耐人寻味的意念和感触,长于五律,曾自诩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诗近四百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①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解】
①芙蓉山:以芙蓉为名的山颇多,诗中所咏不详。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②白屋:或作贫家的住所,或说白茅所盖之屋。
【赏析】
此诗是作者最为人传诵的五绝,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按时间顺序写来,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语言简洁,却高度浓缩了行旅生活况味,意境苍茫,耐人品味,宜咏宜画。
听弹琴①
泠泠七弦上②,静听松风寒③。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①诗题一作“弹琴”。
②泠泠:本指水声,这时指琴声清幽。七弦:琴的代称,古琴有七根弦。
③松风寒:琴曲有《风入松》的调名。也可理解为,以寒风入松林比喻琴声的凄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听琴有感而作。前两句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是议论性抒情,慨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调,喻指世人只知趋时随俗。同时感伤世无知音,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情怀。全诗语意简洁直白,含义深蕴。
长沙过贾谊宅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③?寂寂江山摇落处④,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
①贾谊宅:据《元和郡县志》:“贾谊宅在(长沙)县南四十步。”
②栖迟:居留,逗留。
③“湘水”句:贾谊在长沙渡湘江时曾作《吊屈原赋》。
④摇落:指树叶飘落,形容荒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途经长沙所作。首联点出贾谊被贬,万古留悲;二联指写诗人寻访贾谊故宅怀古伤今,兴叹景仰的心情;三联伤悼贾谊,暗喻自身,同时凭吊屈原,抒发世无知音之慨;尾联表在孤独怅惘之情,“怜君”也是自怜。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①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②。罢归无旧业③,老去恋明时④。独立三边静⑤,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⑥,日暮欲何之?
【注解】
①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御史中丞,唐代代行御史大夫的职务。别业:别墅。
②驱:驱使,指挥。
③旧业:指家乡的产业。
④明时:清明的社会。
⑤三边:汉指幽、并、凉三州,后即泛指边地。
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江水。
【赏析】
这首诗为送别一位将军而作。前六句刻画老将军形象,“曾驱十万师”用语雄奇;结尾一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寓情于景,与当年将军的雄姿英发形成强烈对比。全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将军当年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所建的功绩,对老将军晚年野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和悲愤。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①,天畔独潸然②。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③。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④,从今又几年?
【注解】
①“乡心”句:倒装句式,实为新岁乡心切。
②天畔:犹言天涯。
③客:指作者自己。
④长沙傅:指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贬谪潘州后新年怀乡之作。首联写新年思乡心切,独自潸然落泪。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二三联写贬谪后的屈辱境遇与孤独凄苦生活,年长反居人下,受岐视冷遇,朝夕与岭猿江柳为伴。结尾以贾谊自比,这样的日子还要几年啊,进一步抒发了郁愤和苦痛难的心绪。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世人称其“诗圣”,著有《杜工部集》。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
【注解】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②齐鲁:本指春秋时期两个诸侯国名,此处指齐鲁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处形容泰山高大。
③决眦入归鸟:决,裂开;眦,眼眶。此句言极目张望,归林的飞鸟尽收眼底。
④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借泰山比况自己雄心壮志的言志诗。首句用发问形式写泰山的高峻伟大,“齐鲁青未了”言其雄阔,三四句写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着写遥望中的形象、云气层叠,胸襟为之开阔。气势非凡,意境深远。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青年时期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一首被誉为情调高昂、“语语奇警”的五言古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①,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②,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③。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
①“关中”句:指安禄山叛乱攻陷长安。
②合昏:即合欢,夜合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③盈掬:满把。言佳人的志趣贤贞高洁。
【赏析】
此诗描写乱离时代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的高洁品格。诗中对这位妇女充满同情和赞叹,无疑也暗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中写实与寄托相结合,通过一良家女的因丧乱衰败为世俗嫌弃,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理想。
兵车行①
车辚辚,马萧萧②,行人弓箭各在腰③。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④。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⑤。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⑥,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⑦。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⑧,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垄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⑨,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⑩。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解】
①兵车行:是杜甫自创新题的新乐府诗的名篇之一。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②辚辚:车行走的声音。萧萧:马嘶叫的声音。
③行人:指被征调出征的人。
④干:冲上。
⑤点行频:被中府点名征调服兵役的次数很频繁。
⑥里正:即里长。唐时一百户为一里。
⑦武皇:汉武帝,这里用来隐指唐玄宗。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⑧山东:华山以东地区,实指全国大部分地区。
⑨秦兵:关中兵。
⑩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即秦地。
青海头:青海湖边,今青海省东部。唐时经常在这一带与吐蕃进行战争,兵士牺牲很多。
啾啾:古代迷信想象出的鬼哭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叙事诗。全诗借征夫与老人对话,描绘了出征兵士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全诗七言,间用五言,音调徐疾变化,顿挫有节有序,感情沉痛至深,字字句句带着血泪,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老百姓在战争中不幸遭遇深切同情。本诗体现了杜甫严肃的写实精神,是新乐府诗的代表作,为历代所推崇。
春望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②,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④,浑欲不胜簪⑤。
【注解】
①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②溅泪:可理解花上溅滴愁人的泪。
③连三月:战火延续,整个春天将过去。
④搔:抓头。短:少,稀疏。
⑤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发簪,连簪子也插不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时写的。诗中概括地抒写了作者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忧国的同时抒发思家愁怀,两种感情汇集一起,头发更白了,更稀少了。这完全是忧国思家所致。全诗充满忧愤的情感,语言精当凝炼,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①危樯:高耸的桅竿。
②“官应”句:应理解为“老病应休官”的倒文。
【赏析】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景况和情怀。在对景物的精雕细刻中,衬托诗人的苍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书怀”,抒发早年的政治抱负,又联想到自己现实处境,以栖无定所似的沙鸥自喻,天地之大,竟没有诗人的容身之地。诗人心中愤慨至极,表达却曲折婉转,感人至深。“书怀”,实为抒发诗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阳楼①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解】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②吴楚句:吴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开。坼,分裂,此为分界意。
③戎马句:指当时叶蕃入侵,西北边疆战事频繁。
【赏析】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诗中描写登临岳阳楼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忧国情怀。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分吴裂楚、吞吐日月的气象,突出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诗的后四句抒写了个人的身世的凄凉孤寂,政治命运的坎坷,眼见国家政局动荡,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这首五言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为大家手笔。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遥怜小儿女②,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③。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765年6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州,时杜甫携家眷暂住鄜州。7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奔赴,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闺中:指妻子。
②“遥怜”句:遥想在鄜州的可怜的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③“香雾”句:想像妻子月下久立,雾露润湿了她的发鬓,寒气使她的肌肤清凉。清辉,指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困在长安时所作。诗人借看月抒写离情,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并通过抒写战乱中的离别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既衬出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也抒发了人民对战乱的怨忧。全诗构思巧妙,情致曲折缠绵,感人肺腑,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月夜忆舍弟①
戍鼓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③。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⑤,况乃未休兵。
【注解】
①舍弟:家弟。
②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③“秋边”句:秋边,一作“边秋”,秋天边远的地区。传说雁可传书,雁行又喻兄弟,因此听到孤雁叫声引起思乡、忆弟的感情。
④露从今夜白:这天可能是白露节。
⑤寄书句:谓诸弟分散,所寄家书常没下落。
【赏析】
这是一首在战乱中忧惧地思念亲人的诗。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作者流寓秦州之时。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分散、无家、杳无音信。通过“戍鼓”“雁声”“明月”“白露”勾勒出一幅边塞月夜凄楚的情景,虽是露白月明,风景大好,但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意境凄楚感人,耐人寻味。
第8章 唐诗(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②?漫卷诗书喜欲狂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⑤。
【注解】
①剑外:蜀地在剑门南,故剑外用以代称蜀地。蓟北,指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据地。
②却看:回看。愁何在:不再有愁。
③“漫卷”句:随手胡乱地收起书,因为高兴而无心看书。
④“青春”句: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返乡,因有美景作伴,一路上将很愉快。
⑤“即从”二句:想像回乡路线。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这一年延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诗中描写作者闻知这个消息后的狂喜心情。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首联写初闻喜讯欣喜若狂的情状。二联转向写家人,“漫卷诗书”的动作生动表现出诗人狂喜的神态。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乡的准备,“青春作伴好还乡”突出了急欲回乡的欢情。全诗八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情真意切,是千古传颂的名作。
江南逢李龟年①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崔九堂前几度闻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①李龟年:唐开元、天宝间著名音乐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②岐王:睿宗第四子李范。
③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与玄宗关系极亲密,用为秘书监。
【赏析】
这首诗描写安史之乱后与李龟年的重逢。前两句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出入豪门,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后两句慨叹世事沧桑、人生巨变。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蕴含却非常丰富。诗以百花凋谢象征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李龟年与诗人的颠沛流离,极为含蓄蕴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③。
【注解】
①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②霁:雪过初晴为霁。
③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六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首联写西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二联虽写景却暗含时代动荡的影子,是本篇名句。三联通过冬夜所见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不幸,末联则由无法排遣的忧愁转为愤激。抒发诗人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①,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②,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忽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解】
①投:投宿。石壕:镇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②邺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附书至:捎信回家。
③长已矣。永远完了。
【赏析】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通过写一老妇被迫应役一事,揭露民吏的横暴,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官吏残暴的嘴脸和百姓被抓丁之凄苦与无助。诗人的笔墨中饱含着对百姓的无限深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读罢声泪俱下,感人之深。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度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④。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⑤,与君永相望!
【注解】
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靠不住,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
②“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姑嫜,即公婆。
③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即仓皇。此句意谓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感到慌乱、不能决定。
④“自嗟”二句:罗襦裳,指结婚时所著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
⑤“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夫妇“暮婚晨告别”的惨剧,通过新婚女子的叙述,曲折而深刻地抒写了生离死别的悲哀,但由于时局危迫,她又抑制着内心痛苦,勉励丈夫努力从军。惜别劝勉,真切如见,表现出女子的善良坚贞,又识大体、顾大局,通过人物的复杂感情,隐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和兵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②,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解】
①“清新”二句:庾开府,即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他们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此二句赞李白的诗像庾诗那样清新,像鲍诗那样俊逸。
②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赞赏。起联对李白的人和诗的概括恰如其分,颔联承之,因杜甫崇拜庾信和鲍照,故而以李白和他们相比,表达了对李白的推崇和钦仰,也表现出两人的深切情谊。“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对李白的怀念,感人肺腑,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①,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②,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
【注解】
①随风句:夜间细雨无声,人们不觉,故曰潜。
②野径:田野中的小路。
③花重:花枝饱含雨水,故曰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写的,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的名作。首句用“好”字开篇赞雨的适时。第二联写听雨,第三句写雨景,暗写诗人盼好雨不停的心情。尾联见雨意正浓,情不自禁地想像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力,生动地勾画出了初春夜雨所特有的温馨氛围,也透露出诗人舒畅的心境。
羌村三首(选一)①〖1〗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角下平地②。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③,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④。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⑤。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解】
①至德二年(757),杜甫被肃宗放还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就是此次还乡所作。此是第一首。
②“峥嵘”二句:写黄昏景色。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层。赤云,夕阳把暮云映得鲜红,故谓“赤云”。日角,从云下斜射到地面的阳光。
③妻孥:即妻子。怪我在:写出离乱中家人骤然重见,出乎意料的情景。
④遂:遂愿,即如愿。
⑤歔欷:叹声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刚到家时家人与邻居悲喜交集的情景。前四句叙述黄昏到家的景象,雀鸟呜叫着,似在欢迎归客。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的悲喜交集之状,景象如绘,情事如见,语言朴素直白,却句句出自肺腑,真挚而感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遭逢世乱,颠沛流漓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感慨与辛酸。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一)①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③。
【注解】
①《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此为第六首。
②娘:唐代对妇女的美称。
③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啼:一说着意啼,一说适当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郊外散步,欣赏美景,情随景生,写下所见所感。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以人名入诗,颇具民歌风味。次句是写花之繁茂。第三四句写花枝上彩蝶翩翩,莺啼清脆,从侧面烘托春光明媚。语言轻灵活泼,读来令人心醉。
又呈吴郎①
堂前扑枣任西邻②,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③?只缘恐惧转须亲④。即防远客虽多事⑤,便插疏篱却甚真⑥。已诉征求贫到骨⑦,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解】
①此诗作于767年秋,这年夏天,杜甫将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
②扑:击,打。任:听任。
③宁:岂。
④缘:因。转须亲:更应对表示亲近。
⑤远客:指吴郎。多事:指妇人多心。
⑥便插疏篱:指吴郎一到草堂后便插上篱笆。
⑦已诉:指妇人曾向杜甫诉说。征求:征敛,剥削。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的忧民意识。前四句一气贯穿,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五六句委婉含蓄地劝告吴郎不要禁止老寡妇扑枣。末两句是诗的主旨,指出包括寡妇在内的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本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妇人贫困的原因和心理,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战乱征敛带给人民的贫困与痛苦,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江村①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
【注解】
①此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当时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过着较为悠游闲适的生活,故有“故人供禄米”之说。
②微躯:指虚弱多病的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首联切题,“事事幽”提挈全诗旨意。描绘了初夏时节恬静幽美的田园景象,表现了诗人在倍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有栖身之所的愉悦之情。二三联写出环境的恬美和人事的幽趣。字里行间跳荡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形象逼真地反映了江边村庄的恬淡生活画面。末联忽而转折,“但有故人供禄米”,于欢乐之中流露出悲凉,充满了悲酸。诗的意蕴更深层,耐人细细品味。
戏为六绝句(选一)①
王杨卢骆当时体②,轻薄为文哂未休③。尔曹身与名俱灭④,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解】
①《戏为六绝句》是作于上元二年(761),是一组以诗论诗的绝句。此为第二首。
②当时体:初唐时代文学的风格。
③轻薄为文:时人讥笑四杰之辞。哂:讥笑。
④“尔曹”句:比喻四杰的诗文流传久远。尔曹,你们,指哂笑者。
【赏析】
这首诗评论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首句写四杰的文体是当时的风尚,二句写对四杰讥笑者至今未休。三四句以“哂未休”者“名俱灭”与四杰文“不废”对比,对四杰的诗文予以肯定,他们的诗文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表述了杜甫的文艺评论观点:评论作家,不能脱离时代条件。
绝句二首(选一)
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
【注解】
①迟日:春日天长,古人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②泥融句:泥日融软,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于成都草堂,描绘了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光,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全诗每句描写一个画面,既有江山花鸟的整体图景,又有燕子、鸳鸯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相映成趣。诗中没有一字明写诗人在春光中的感受,但却处处洋溢着诗人陶醉其中的愉悦心情。诗中两两对仗,字斟句酌,浑然无成,独具艺术功力。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①,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②,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③,片云何意傍琴台④?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解】
①野老:杜甫自称。
②澄潭:指百花潭,是成都草堂南面的水域。
③剑阁:即剑门,在今四川。
④片云:诗人自喻,言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琴台:成都的一处名胜,这里代指成都。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诗人历经战乱颠沛之苦后,住在成都郊外时所作。诗的前四句诗人极力铺排,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后四句笔锋一转,由闲适的心境又生出对国家兴衰的极度关怀和感慨。表达了一种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前后两种境界,互相映衬,虽语句平淡,却一唱三叹,意蕴深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②,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挂罥:挂结。
③塘坳:低洼积水处。
④恶卧:睡时不安静,胡蹬乱踢。
⑤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盖。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两句忽开异境,从切身的体验,进而想到众多百姓的贫寒交加,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写的是自己的几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宁为天下人的安居而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
【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造。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同情。这首怀古绝句,融议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积雪,又名西岭。三城,指松、维、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边地。
③迟暮:指半老,杜甫当时五十岁。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晚年全交给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细流,埃指微尘,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眺望西山所生伤痛忧愁之情的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吐蕃侵扰的深沉忧虑,也有天涯漂泊,亲人相思的无限感慨。全诗意境壮阔悲凉,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喻战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勉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任职,以求暂时安居。
【赏析】 这首诗写于代宗广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严武幕府时作此诗。开头四句与诗人独宿幕府所见所闻,描写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图。后四句抒情,感事伤时,表现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飘泊流离的愁闷。因此使诗人无心赏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对风尘荏苒的动乱时代自己辗转流离而愁思百结。
第9章 唐诗(8)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岑参曾几度出塞,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体验。他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主要特征。他长于七言歌行,善于应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像,磅礴的气势,表现塞外的山川景物和战争场面,诗风奇峭。他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陆游称赞:“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有《岑嘉州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①。瀚海阑干百丈冰②,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③,胡琴琵琶与羌笛④。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⑤。轮台东门送君去⑥,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解】
①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这里的都护和上句的“将军”都是泛指。
②瀚海:即沙漠。阑干:纵横貌。
③中军:本义是主帅亲自率领的部队,这里借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④“胡琴”句:古人饮酒时作乐的觞,胡琴、琵琶、羌笛都是所奏乐器。
⑤“风掣”句:红旗在冰雪中成僵冰,遇风不易翻动。掣,牵曳。
⑥轮台:封常清军府所在地,在今新疆。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人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的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雪在诗中构成了贯穿全篇的线索,并加强了抒情的形象性。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友谊。这首诗语言明朗优美,想像奇妙浪漫,场景画面交替起伏,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①故园:指长安。
②“双袖”句:用两袖拭泪,袖已沾湿而泪仍不止。龙钟,沾湿。涕泪流溢的样子。
【赏析】
天宝八年(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诗作于此次赴边途中。首句写眼前的实景。第二句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激情。三四句表现了相思眷恋的柔情,也表现了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看似信手而作,不假雕琢,却真挚感人,平易中透出丰富的韵味。
寄左省杜拾遗①
联步趋丹陛②,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③,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④,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解】
①左省:唐置门下省在宣政殿之东,称东台或左省、左掖。杜拾遗:即杜甫,时任左拾遗。
②联步:同步,一同走。曹:官署。分曹:分署办公。
③天仗:天子朝会的仪仗。惹:沾染。
④白发:岑参自谓。青云:是仕途升迁的代词,比喻杜甫还有升迁的希望。
【赏析】
这是岑参任右补阙时赠给杜甫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写二人为官联步同行的亲密情景,充满真挚的友谊。五六句感叹迟暮已临、功业难就,流露一种感伤情绪。末两句用反语,名为对朝廷的颂扬,实则暗含讥讽。
刘方平
(生卒年不详),唐开元、天宝时人,原籍在今河南省洛阳,一生未曾作官。青年时就显露出才华,与皇甫冉为诗友,也善画山水。其事见《唐诗纪事》卷二十八,《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二十余首。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①。今夜偏知春气暖②,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解】
①阑干:此处是横斜的意思。
②偏知:犹方知。
【赏析】
这首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之作。首二句从仰望的角度描写星斗阑干,月色空明。后二句从俯视的角度写大地的静谧,诗人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以对物候细微变化的真切感受,感知春天的来临,饱含激情地描绘蕴含着勃勃生机的早春月夜景色。全诗构思新颖别致,语言清丽细腻,盎然生趣。
裴迪(生卒年不详),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是王维的好友,相互唱和较多。天宝后,裴迪随王缙入蜀,与杜甫、李欣友善,也相唱和。他的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九首。
送崔九①
归山深浅去②,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③,暂游桃源里。
【注解】
①崔九:崔兴宗,曾为右补阙。②归山句:谓归山后无论到何处。③莫学句:用“桃花源”故事,渔人到桃花源后,没有留下,几天就离去。
【赏析】
此诗为送崔兴宗归山而作。明为送别,实则希望友人归山后,要尽享丘壑之美,安于隐居,不要再出山为仕途奔波。寓有对仕途奔竞的厌弃之情。诗中形象生动,语言明白如话。
华子岗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①,山翠拂人衣。
【注解】
①侵:逐渐浸染。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安史之乱前,是裴迪与王维在辋川的唱和佳作之一。诗中描写华子岗秋日黄昏时的优美景色,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描绘出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风光之中的忘我境界。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二载进士。安史之乱后,曾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南侵。在文学创作上,元结反对浮艳文风,主张发挥文学“救世劝俗”的社会作用。诗作大多为讽喻时政、表达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的诗论有明显的影响。有《元次山集》。
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①,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②。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③。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解】
①石鱼湖:在今湖南省道县。
②樽:酒杯。沼:池子,此指酒池。酒徒:指和作者同游一起喝酒的人。历历:一个个地。
③长风:大风。废:停止,阻止。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石鱼湖的游宴之乐,抒写作者狂放不羁的豪放情怀。虽然作者寄情山水,但往往是借酒消愁,排遣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心情。本诗语言质朴、自然,场景的描写真实而生动,颇具民歌风味,是元结诗中形象较丰满的篇章。
舂陵行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①。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②。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邮亭传急符③,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④。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⑤。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逋缓违诏令⑥,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⑦,恶以祸福移。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⑧,正直当不亏。何人采国风⑨,吾欲献此辞。
【注解】
①有司:有所职掌。这里指地方行政长官。
②遗人:战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③邮亭:古时传送文书的驿站。急符:紧急的催征文书。
④“欲令”四句:意为贫困的人民已无可搜刮,除非叫他们卖儿卖女,但这话一出口,立刻就会引起变乱。鬻,卖。生资,生活资料。
⑤“安人”二句:上句说,皇帝派官吏治理地方,主要是为了安排人民的生活;下句说,自己是一州之长,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⑥逋:拖欠税赋。缓:缓期交纳。
⑦前贤:以往的贤吏。守分:照着自己的本分去做。
⑧顾惟:顾念。孱弱者:指贫困的人民。
⑨采国风:即采集诗风了解体察民情。
【赏析】
这是诗人在道州刺史任上所作。诗作真实反映了官吏催征赋税,及战乱使人民深陷灾难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概述了赋税繁多、官吏严刑催逼的情况。五到十六句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老百姓困苦不堪的处境。第三部分更细致地描写催租场景,以及作者在催征赋税时的思想活动。诗人叙事、议论、抒情都直陈实情,直抒胸臆,浑厚质朴,感情真挚。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属今湖北省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漫游荆南、湖、黔间,又曾客居陇西、剑南。后官至虔州刺史。
诗多吟咏客居中山水景色和忧念时事之作。
桂州腊夜①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雪声偏傍竹③,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④,孤灯落碎花⑤。二年随骠骑⑥,辛苦向天涯。
【注解】
①桂州:属今广西桂林。
②赊:远。
③雪声偏傍竹:有竹子的地方,下雪时声音特别清晰。
④残漏:是夜将尽时的铜壶滴漏声。
⑤落碎花:指灯草的余烬落下。
⑥骠骑:将军的称号。此处指卫国有功充任荆南节度使的卫伯玉而言。
【赏析】
这首诗抒发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守到三更已尽。三四句写三更以后人已凄然入睡,却睡不安稳,而进入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五六句写梦醒后再不能入睡的情形。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全诗运笔轻灵,质朴自然,含义深蕴。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曾任盐铗判民、检校祠部员外郎。他的诗缺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多登临记行之作。大都清丽自然,不事雕琢,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有《张祠部诗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枫桥夜泊①
月落乌啼霜满天②,江枫渔火对愁眠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注解】
①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阊门外枫桥镇。夜泊:夜间把船停泊在岸边。
②乌啼:乌鸦啼叫。
③江枫:江边枫树叶被霜冻,变成红色。
④“姑苏”二句: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苏州市西,枫桥附近。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旅途景色与感怀的诗。诗中通过鲜明的景物描写,抒发客旅的愁怀。诗中远景、近景交替,使画面有层次、有色彩、有光亮、有声响,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气氛,字里行间汇聚着诗人羁旅穷途的忧思。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十年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与王维、裴迪等人唱和。其作品内容多为吟咏山水、寄情闲逸。诗与刘长卿齐名,技巧熟练,语言精工,词藻清丽。有《钱考功集》。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①,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②,去世法舟轻③。水月通禅寂④,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注解】
①上国:指中国。随缘:佛家语,引申为随其机缘。
②浮天:来自远处茫茫大海,船如浮云天。
③去世句:指人坐法舟,如离开尘世一样轻快。法舟:指有佛法庇护之舟。
④水月:佛家用语,比喻世上一切都如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家指清寂澄静的境界。《全唐诗》作“禅观”。
【赏析】
这是作者在长安赠与来我国学经期满返国的日本僧人的诗。全诗主要通过描写日本僧人远渡大海、不畏艰苦,赞美日本僧人忠于信仰的勇敢坚贞精神。由于是颂扬僧人,诗中句句用佛家术语,这是本诗的鲜明特色。
归雁
潇湘何事等困回①?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②,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解】
①潇湘:长江在湖南的支流名,这里指回雁峰。
②二十五弦:指瑟。
【赏析】
这首诗以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成为咏雁名篇。按王相等注解此诗为:“言归雁闻瑟声之悲,想不胜其清怨而飞来也。”
赠阙下裴舍人①
二月黄鹂飞上林②,春城紫禁晓阴阴③。长乐钟声花外尽④,龙池柳色雨中深⑤。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⑥。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解】
①阙下:宫阙之下,这里借指朝廷。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
②上林:指上林苑,这里指唐宫苑。
③紫禁:皇宫。
④长乐:本汉宫,这里借指唐宫。
⑤龙池:泛指宫中之池。
⑥霄汉:指高空,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落第期间赠给一个显官的,向他陈情以求援引。诗的前四句以典雅得体的语言对其官职和生活加以赞颂,把全部的情意寓于清新的春晓景色中。后句则向裴舍人陈述自己的心事,虽然措词凄苦,但“霄汉常悬捧日心”,仍把自己的境界写得很高,末联则含蓄地写出求其援引之意。
顾况(722—816),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当朝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关心民生疾苦,善画山水,其诗平易流畅。诗歌主张和诗风与元结相似,对白居易有一定影响。有《华阳集》。
题琅玡上方①
东晋王家在此淫,南朝树色隔窗低。碑沉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注解】
①琅玡:地名,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上方:佛寺。
【赏析】
这是一首借凭吊历史遗迹抒发今昔盛衰之叹的诗作。前二句通过眼前之景概括历史往事,后两句诗人发出兴沉的沧桑之叹。这首诗将眼前景物与深切的意蕴相结合,引人深思。语言平直中含有顿挫之致。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①,却喜晒谷天晴。
【注解】
①嗔:嫌怨。焙茶:烘炒茶叶。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围绕一个“过”字展示,以细腻传神的笔调描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这首六言绝句语言质朴明快,自然流畅。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末期进士,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他的诗多酬赠之作,诗风与钱起相类。《中兴间气集》赞他比钱起“稍更闲雅”。
擅长五律,多有精辟句联。有《郎士元集》。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①,泊舟微径度深松②。青山霁后云犹在③,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解】
①精舍:指佛寺。
②微径:曲折的山间小路。度深松:谓穿行在密密的松柏林中。
③霁:雨后天空放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景的佳作。诗人的赏景立足点虽在柏林寺,但诗人笔下展现的是一幅清丽俊朗、淡雅疏逸的山水画卷,给人以扑朔迷离、婉曲逶迤、深香幽邃的意境。
韩(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末进士,曾为节度使幕僚,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行赠别之作,在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寒食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③。
【注解】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或二天为寒食节,节前后三日禁火吃冷食。
②御柳:宫廷中的柳树。
③五侯: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长安白昼风光和夜幕皇宫传烛的描写,暗讽封建社会上层贵族享有特权的不公平现象。前二句表现了春日浓丽的优美风光。后二句写寒食节少数人家中因皇帝的赏赐仍飘动轻烟。全诗音韵优美,形象生动,同时暗寓宦官专权的弊端。
汉宫曲二首(选一)
绣幕珊瑚钩,香闺翡翠楼。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①。
【注解】
①箜篌:乐器名。钿箜篌,意为用金长钿装饰的箜篌。
【赏析】
这首诗写宫女的孤独、寂寞。前两句写人物的背景,翡翠楼头的香闺中,挂垂着珊瑚钩的绣幕,后两句写宫女娇倚在用金花钿装饰的乐器箜篌旁,含情不语。虽没有直言宫女的幽怨,感情的困扰,却给人以多种想象的余地。
宿石邑山中①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注解】
①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东南。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述诗人秋天日暮投宿、晨晓赶路所见的石邑山迷人景色。一二句极言山的高峻,仰望高峰上的云霭,连眼睛都看花了。三四句晓月、高树和秋河仍然是对山高渲染的,但静中有动。透过时空的交替幻化,虽然表面只是写景,但诗人的羁旅之情也从景中透露了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