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铺红地毯专家(专家脚踩地毯观摩玉米地被质疑)

引言

“专家”一词出自《清史稿·儒林传序》一文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后如孔广森之於 公羊 《春秋》, 张惠言之於孟 虞 《易》说……皆专家孤学也。”自此以后,便有了“专家”一词。

何为专家?

《词语新解》中称,所谓的专家是指在特定行业中拥有较多经验和知识的人。

按照“专家”一词的定义来说,“专家”都应该是令人称颂的、了不起的人物,然而,近些年来,民间对“专家”的言行多有微词,以至于“专家”们的形象在民众的心目中已经大打折扣了。

就在前几天,北师大的一位专家教授董某不但遭到了大部分网民的怒怼,而且,还被多家自媒体平台设定为“禁言”,尽管董某觉得自己的言论没有问题,自己很委屈,但他的言论却遭到了其他“专家”们的炮轰。

一位社会学专家称,尽管董某来自于农村,但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去过农村了,应该说,他对农村的现状是完全不了解的。在不了解农村现状的情况下,居然敢于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开车回农村种地”简直就是胡闹。

这位社会学专家接着称,目前,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非常低,家中几乎没有任何积蓄,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他们靠什么去县城买房?而且,在低收入水平下,他们有能力买车吗?

这位社会学专家继续称,即便是说有一部分农民朋友的收入较高,完全有条件住在县城里,但是,种庄稼需要抢农时,误了农时,也许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如果农民还住在农村,他们就能够很好地抓住农时,而一旦农民住在县城里,他们还怎么能够及时地抓住农时呢?

这位社会学专家最后称,董某身为“专家”、教授,居然敢于信口开河,着实是“专家”、教授们的一种耻辱。

看看,从这位社会学专家对专家教授董某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专家”、教授的说法或者做法确是不靠谱的。

一位资深网友说:“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从哪里来?难道是天生的吗?肯定不是!专家们要想获得经验和知识,必须通过长期的实验和实践,否则,是不可能获得经验和知识的。”

然而,今天的一篇报道却颠覆了人们的三观。

玉米地里铺红地毯专家(专家脚踩地毯观摩玉米地被质疑)(1)

事件

今天,某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

网传在贵州贵阳的一块玉米地里举办了一场玉米科技交流活动,贵州省农科院的玉米专家们在下田“交流”时居然脚踩“地毯”对田地里的玉米进行了观摩。对于专家们的这种行为,有网友质疑说:这哪里是观摩、交流啊!这分明是在走秀吗?看看袁隆平院士是怎么下田的!袁隆平院士才是真正的农业技术专家呢!

某媒体接着报道称,对于网友们的质疑,贵州省农科院进行了紧急辟谣,贵州省农科院称,地上铺的并不是什么“地毯”,而是一种“土工布”。在专家下田的头一天,当地刚刚下了一场雨,地面有些湿滑,毕竟,专家们的安全也是需要保护的,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是主办方特意在玉米田间小道上铺就了“土工布”。

以上所述,就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大致过程。

当众多网友从网络上看到这篇报道后,网友们便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玉米地里铺红地毯专家(专家脚踩地毯观摩玉米地被质疑)(2)

网友声音

网友杏花开了:农业专家,应该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人,反正,袁隆平院士就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许多人都知道袁隆平院士经常挽起裤腿下地,一身汗水,一身泥,把自己的身与心深深根植于脚下的大地当中。但贵州省农科院的这些专家们呢?居然以“出于对安全角度的考虑”为借口脚踩“土工布”在田间进行交流,其形象确实让人们大跌眼镜了。应该说,他们的形象与袁隆平院士的形象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网友脚踩风火轮:农民种田种了一辈子,有时候,在狂风暴雨来临时该下田还要下田,难道农民在下田之前也会先铺上“土工布”吗?恐怕不可能吧?农民能够做到的事情,农业专家为何做不到?这样的专家“接地气”吗?

网友君子爱财:这还真的不是脏不脏或者安全不安全的问题,问题是:既然是农业专家,如果走路连土地都不愿碰,还害怕自己出安全问题,他怎么能够了解大地呢?如果不了解大地,他怎么能够解决来自于大地的问题呢?遇到这样的专家,真的是醉了。

网友春潮涌动:专家平时下地搞科研也要走地毯搞科研吗?如果说因为下雨而需要保护专家的安全,那80岁的农民还在下田该怎么办呢?如果说专家的生命比农民的生命金贵,农民也就没必要去养育这些金贵的人了。我认为:我们老百姓不需要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因为他们不值得尊重和爱戴,我们还需要尊重和爱戴他们干什么呢?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

玉米地里铺红地毯专家(专家脚踩地毯观摩玉米地被质疑)(3)

老胡观点

老胡认为:任何人或者任何单位,都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这次专家下田时铺了“土工布”,也许就属于考虑不周。

既然出现了考虑不周的情况,贵州省农科院和有关专家做一下自我批评也就是了,何必要越描越黑呢?难道贵州省农科院都不知道自己做出的解释确实有些牵强吗?毕竟,有袁隆平院士这位农业专家做标杆,贵州省农科院还怎么好意思做解释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或者任何单位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行啊!难道贵州省农科院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了吗?老胡实在是搞不懂了。

大家以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