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辐射源对比(身边的辐射源在哪里)

常见辐射源对比(身边的辐射源在哪里)(1)

本文作者: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赵黎 彭瑞云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我们无时不刻不暴露在电磁辐射中。

什么是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构成电磁波。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可有效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辐射包括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在哪儿

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为各地广播电视的发射台和中转台。

2. 通信雷达及导航通信发射设备,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站。

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他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电磁辐射产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炉、塑料热合机、高频介质加热机等。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理疗机、超短波理疗机、紫外线理疗机等。科学研究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电子加速器及各种超声波装置、电磁灶等。

4. 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包括: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5. 电力系统电磁辐射设备,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和变压器电站。

6.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微波炉、无线电话等。

适当利用电磁场,有利于人体健康

地球是一个大的电磁场,人必须与地球磁场相兼容才能生存。从某种角度上说,电磁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电磁环境的空间里,必定会引起身体机能紊乱。因此,适量的电磁环境的存在,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由于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人类利用电磁波和人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制成了很多有益的仪器和设备。当电磁辐射以适当的方式和时间作用于人身体的某部位后,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电磁波,特别是微波波段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微波可以治疗肩周炎、慢性骨髓炎、冠心病等。

辐射累积,身体就会出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适应地球的电磁场。然而,当人体暴露于一定剂量和一定时间的电磁辐射之后,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但也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症状。累积效应则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人体对伤害尚未来得及进行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过量电磁辐射可致不育、智障及血液病等

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对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损伤,主要表现为:

1. 神经系统:可出现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消瘦、情绪不佳及神经功能紊乱等。

2. 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女性经期紊乱,孕妇流产几率增大,胎儿畸形,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3.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4. 免疫系统: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中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比值异常,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等。

5. 视觉系统:眼睛是人体对电磁辐射较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损伤。长期受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视觉疲劳,眼睛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发生。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眼部无脂肪层覆盖,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晶状体缺少血管散热,在受到电磁辐射热效应后,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产生酶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晶状体混浊,严重的会形成白内障。同时,强电磁辐射会使角膜受到伤害,从而造成视觉疲劳、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生活中如何减少辐射伤害

生活和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人们,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的伤害呢?

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掌握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2.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 人体神经和生殖系统对电磁辐射最为敏感。因此,应尽量减少敏感部位与电磁波频繁密集的接触,而且接触时也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半米以上。

7. 人们如果长期置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拿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听,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接打电话;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应及时洗脸;

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声明:本文版权归大众健康杂志所有,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如果您喜欢,就扫描一下指纹,关注我们!

《大众健康》杂志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健康报社主办

为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科普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微信关注"大众健康杂志"

每日为您推送健康知识纯干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