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踢球(我们才是老祖宗)
文/林岩
古人称呼足球运动为“蹴鞠”,亦称“筑球”、“蹋鞠”、“踢圆”,“蹴”的意思是用脚踢、踏,“鞠”就是以皮革缝制,里面充实着米糠的圆形皮球,和现代足球极为相似。
“蹴鞠”即踢皮球,是一种古老的户外体育活动。
现代足球即起源于我国的“蹴鞠”,经由中东传入世界各地。
“蹴鞠”的发源地在山东临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开始流行“蹴鞠”活动。
《战国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两千三百多年前,齐国都城临淄繁华富庶,百姓家境殷实,仓廪实而知礼仪,知游戏,生活富足了,一些民众就开始玩音乐、博彩、斗鸡、放狗、踢皮球。
秦朝统一六国,蹴鞠活动出现了短暂的沉寂。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蹴鞠再度兴盛起来。
不过,原本为市井百姓的户外运动,演变为贵族的宫内运动。
《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把老爹刘太公接到长安城,尊为太上皇。
刘太公此前居住在沛县乡下,自由散漫惯了,在皇宫里很憋屈。
刘邦为了让老爹开心,于是就在长安城东一百里处仿照沛县丰邑的规模,修筑了一座小城,派人陪着刘太公在小城里“斗鸡、蹴鞠为欢”。
蹴鞠很快在贵族圈里流行开来,《盐铁论》记载:“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以为乐事。
汉武帝也是一位球迷,《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喜欢“鸡鞠之会”,就是在宫中观赏斗鸡和蹴鞠比赛,其宠臣董贤家中还豢养了一些善于踢球“鞠客”。
汉朝时期还出版了体育专业书籍《蹴鞠二十五篇》,当时被列为“兵书”范畴,用以训练士兵的身体灵活性和忍耐力。
汉朝有个最狂热的球迷叫项处,《史记》记载:著名医生淳于意曾给项处把脉,确诊为肾虚,叮嘱他不要剧烈运动,要注意休息。
项处一天不踢球就五脊六兽的,于是不听医生的劝告,结果一场球赛之后,剧烈运动后呕血不止,猝死绿茵场上,这是我国有文字记录以来,最早死于足球场上的球迷。
唐朝时期,皮球的制作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进,把原来两块皮革缝制的皮球改为八块尖形皮革缝制,皮球比从前更接近圆形。
皮球以动物尿[suī]泡(膀胱)取代原来的充实物米糠、毛发,尿泡吹入足够的气体,使得皮球更轻盈了。
“嘘气闭而吹之”的蹴鞠更加接近于现代的足球,唐代改革版的皮球是世界上最早的充气足球,比十一世纪英国人发明的充气皮球要早三、四百年的时间。
充气的皮球可以踢得更高,球门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之上,中间“络网为门以度球”,是不是更像现代球门的拦网?汉朝的蹴鞠比赛疯抢足球,更接近于搏斗。
唐代蹴鞠比赛是双方运动员不接触,被球门隔着,很像现代的排球比赛,双方以射门“数多者胜”。
唐代的蹴鞠由于缺少双方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观赏性很强,而运动量大大降低。
由于直接对抗演变为间接对抗,体力消耗减轻,很多女子也开始参与蹴鞠比赛。
唐朝后期,蹴鞠运动已经十分普遍,诗人杜甫在《清明》一诗中有诗句:“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这一传统体育运动一直流传至两宋时期。
北宋皇帝热衷足球,足球先生高俅踢得一脚好球,凭借球技混进皇宫大内,成为宋徽宗的宠臣。
宋代蹴鞠变为“十二片香皮砌成……碎凑十分圆”,更加浑圆,而且缝制工艺精湛“密砌缝成,不露线角”。
宋朝开始出现私人组织的蹴鞠俱乐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亦称“圆社”,组织各类对抗赛,宣传推广蹴鞠运动。
元朝出现了男女混合的蹴鞠比赛,戏剧家萨都刺在散曲《妓女蹴鞠》中记述:“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那一时期的女球员大部分为青楼女子。
元朝末年,蹴鞠逐渐和赌博、淫乐扯上关系,朱元璋对此深恶痛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严禁士兵踢球,却没有改变蹴鞠的娱乐性。
明清时期,由于朝廷的禁绝态度,直接导致蹴鞠运动逐渐萎靡不振,清朝中晚期,传统的蹴鞠逐渐被现代足球取而代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