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句(我是经典传诵人)

大河网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北京时间8月23日11时16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元代文人吴澄在其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漫长夏日终将结束,意味着瓜熟蒂落的丰收季节到了,意味着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到了,意味着一阵阵沁人而惬意的秋风正向我们奔赴而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暑去秋来,诗意绵长。

2022年的夏天格外“热情”,当郑州变成“蒸”州,当河南变成“可”南,我们都曾发出想要“一键清凉”的感慨。而远在千年前,和我们同样为酷暑、燥热苦恼的古代诗人们也曾感慨万千。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唐·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曾写下“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杜甫在《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一诗中就有感而发,“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甚至“束带发狂欲大叫”地歇斯底里起来。想要“夏夜追凉”的杨万里也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处暑已至,但民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天气变得凉爽之前,来自南阳市的三位小同学在“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活动中用经典诗词中送上了秋风的凉意。“秋风清,秋月明”,南阳市西峡县城区第三小学杜佳璟朗读了李白的《秋风词》;“八月秋高风怒号”,南阳市第十二小学校的郑好朗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二小的田晨欣朗读了刘禹锡的《秋风引》。

风是昂扬向上的,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风是温和可人的,是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正如春风带来生机,带来无边耀眼明媚的绿色,秋风所包含的肃穆感,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清凉的秋光秋色。

秋风带来相思

五谷丰收,候鸟南迁,落叶归根,天气转凉,中秋而后登高节,秋风总惹人想念故乡。唐代诗人张籍客居洛阳城,秋风惹得他对故里草木相思万分,在《秋思》一诗中写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带来寂寥

浪漫的李白一反往日豪迈诗仙的形象,把《秋风词》写得哀婉悱恻:“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本就写尽人间疾苦、写尽“国破山河在”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下秋风的无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风带来凉意

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写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荷塘的池水也宣告着秋天的到来。当夏日动人的荷花已经多半结成果实,时光如梭,秋天已至,正是袅袅凉风起。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趁着天气正好,和经典传诵人一起在经典诗词中感受秋风的舒适凉意吧。

秋时已至,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风的诗词?快来一起参加“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活动吧!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上传短视频。(董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句(我是经典传诵人)(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