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公益之行(华农青禾支教团赴贵州铜仁为留守儿童持续造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攀攀)“老师再见!老师你们可不可以不走?老师你记得回来看我们!老师我会永远记得你。”
“老师,我想和你说,你教给我的我都记住了。”
“老师,可以最后抱一次吗?”
今年8月中旬,来自贵州铜仁板栗园小学的三十多位孩子站在学校门口依依不舍地告别,在泪水与拥抱中,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届青禾(原小宇宙)支教团为期21天的支教之旅落下了帷幕。
“主题 ”课程播下梦想种子
在今年暑期21天时间里,华中农业大学青禾(原小宇宙)支教团赴铜仁板栗园小学和满地完小接力支教。他们结合自己专业优势,为孩子们呈现了精彩丰富的的课程。通过“主题 ”课程融合文学、艺术、科技等元素,打造多维度、多层次课程教学。相比文化课教育,孩子们更加需要素质拓展和多元教学,因此,队员们在完成文化课辅导教育的基本任务的同时,开展音乐、绘画、手工等特色课程,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中心由老师转向学生,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让孩子们在捏黏土、剪纸、乐理普及等课程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外,不再单纯是课外知识传授,而是更加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等问题。秉持着“关爱留守儿童,遇见心灵驿站”的理念,支教团开展心理辅导和安全科普等活动。支教期间,队员们与当地县团委联合举办口腔义诊和保健知识宣讲活动,为孩子们普及口腔科学知识;在日常课程之余,队员们开展了防溺水安全课程、心理安全课程、校园安全课程,尽力为孩子们消除安全隐患。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支教团的重点。支教团成员们立足于新时代,以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通过讲解英雄事迹、播放爱国短片、讲述家乡变化、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在播放完红色爱国电影《长津湖》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不让先辈们白白牺牲。”队员们打造红色主题课堂,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引导孩子们扎根红色土壤,树立远大志向。
十年接力守护留守儿童梦想
今年,是华中农业大学青禾(原小宇宙)支教团成立10周年。2012年秋冬之际,时为华中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田霞时常关注自己家乡教育发展,她深刻了解山区教育现状,渴望为家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在2013年,田霞与八名志同道合的大二本科生组建了小宇宙支教团(现“青禾”支教团前身),九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支教梦想走到了一起。带着华农人写满祝福话语的横幅——“种下希望的种子,放飞田埂上的梦”,他们热情满满地踏上贵州沿河的爱心支教之旅。
2021年,华中农业大学第九届小宇宙支教团更名为青禾支教团。“青禾”,取青翠禾苗之意,代表的是年轻、朝气和希望,寓意一代代“青禾们”竭尽所能灌溉孩子们的心灵,奉献青春力量;同时,作为农科学子,“青禾们”在支教过程中结合支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十年来,华中农业大学青禾(原小宇宙)支教团115名接力队员前赴后继,秉承着华农“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牢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嘱托,以大爱感染山村小学留守儿童等群体,先后来到贵州省沿河县麝香小学、塘坝镇渔溪完小、印江县普同安置点教育中心、川硐镇板栗园小学、松桃县满地完小开展义务支教,为当地教育扶贫增添了新的动力。沿河脱贫攻坚、武陵观察网、当代先锋网、贵州新闻网、天天快报、一点资讯、中国网、腾讯新闻……“青禾们”也在国内各大媒体平台上宣传,为当地小学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受资助资金总额50万余元,尤其是曾支教过的麝香村小,曾经破烂的平房换成了崭新的教学楼,新建了塑胶操场和图书室,还有爱心组织捐赠的新校服和文具等等,环境焕然一新。
田霞在谈及十年变化时表示,“变化的是新旧交替支教者们的笑脸,不变的是一颗热情、奉献的爱心。十年,足以让当初种下的希望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参天大树。”
用改变讲述接力与传承
“2013年暑假,我还在上初中,是我与第一届支教团的第一次遇见。在他们来之前,我不知道山外是什么样子,即使登上山顶、站在最高的地方,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用好听的普通话和我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看看。’”20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的田玉辉回忆过往时谈及支教团对他的影响。他从那时起,心里便种下了“一定走出大山,努力走进华农”的种子。“是他们给了我梦想,让我有了目标。”后来,他也如愿考到市里最好高中。2019年,他也接过接力棒成为了青禾支教团第八届成员。
多年来,3位曾经从青禾支教团走出来的成员,通过选拔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诸多感动的背后,是大家对支教事业的坚守。第七届青禾支教团成员、第十六届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薛镜瑞表示,“正是有了青禾支教团的经历,让我读懂了我国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局部困境,让我更坚定的选择继续坚守支教事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同时,也绽放了青春的绚丽之花。”
第六届支教团成员陈琪在也曾在朋友圈这样说:“我愿意用我能想到的所有美好词汇来描述这一段经历。支教让我拥有了能陪伴我一生的挚友和宛如有了另一群娘家人的底气,也体会过被一群孩子全然信任和需要,更经历了一段难得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在支教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懂事的孩子,其中松桃县梅子村的学生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届的成员赵丽莉在结束支教后感慨,“梅子村的小朋友们都对我们非常热情,每次送他们回家都能听到很多关于他们家里的故事。其中龙鲜花和奶奶两个人住在一起,有几次视频电话我看到她家中的灯光很昏暗,她除了上学平时在家还要照顾奶奶。我希望她努力学习,于是和她们约定,‘以后走出大山或是考上大学,一定要电话联系我,我去看你。’”像这样的约定可能还有很多,每一届成员身体力行,在孩子们的心底或多或少留下了期待的种子。
“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一位叫吴金杏的女孩子在她的作文里写到‘我以后想成为一名老师,像你们一样去需要的地方支教。’作文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我们看了真的很感动,一瞬间支教的意义和价值充斥了我的内心,像一股暖流。”第十届成员徐菁回忆说。
华中农业大学首届支教团创立成员、现担任支教团指导老师的熊攀攀表示,“我们支教团115人影响了贵州黔东偏远山区近千名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在支教成员影响下努力走出大山,个人还考上了大学,可想支教团对每一个山区孩子的影响是多么深远,这也是我们十年接力传承的理由。”曾前往支教地点看望支教团成员的谢甲涛教授对青禾支教团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每一届支教团成员,作为农科学子,在支教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做好支农的融合,要思考如何把大学所学在实践中服务当地农民生产所需,既要把种子播撒在小孩心里,也要把青春文章写进农民心里,更要通过新媒体等多样化宣传,讲好华农学子在贵州山区支教与支农的接力奋进故事。”
【纠错】编辑:伍佳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