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

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这是一本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的汇编。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在《增广贤文》中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意思就是说:严厉的父亲教导出来的孩子是孝子,宠溺孩子的母亲教导不出来孩子。

什么是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1)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得到了老百姓的广为流传,很多人是比较认同的,与些类似的还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两句俗话都强调了规则或规矩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我认为可以说是“规矩出孝子,宠溺多败儿”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中,小孩如果没有父母或长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们就会不知对错,为所欲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肯定是不受大家欢迎的,甚至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在教育孩子是,要从小就开始规矩的教育。

什么是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2)

那么我们在进行规矩教育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明确。

就是给孩子讲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要讲明行为的后果。就好比红绿灯,红灯亮了就一定要停下来,否则就会出事故或者被处罚。对孩子的处置一定要与其切身利益相关,比如,罚站一分钟或者罚坐5分钟,不让动。其实一般孩子都是多动的,你如果不让他动,他会感到很难受的,这样也就起到了处罚的效果。

第二,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轻易贴标签定性。

孩子在犯错误时,我们要针对当前的错误进行教育批评。不能够旧事重提,一竿子打死,不要把事情扩大化。比如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个笨”,“你生下来就是来给我找麻烦的”,“我生你干什么,就是来给我添乱的吗”等类似的话。经常这样说,会使孩子自我否定,从而失去信心。

第三,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简单易懂,容易遵守

在立规矩时,不要太复杂,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理解能力较弱,用通俗的话把规矩讲清楚,这样便于他们理解,也有助于去遵守。如果定的太复杂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当然强调简单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摆出强权嘴脸,比如不要对孩子讲“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讲理由”或者“你听我的,我说了算”。最好在和孩子交流时,多用平和的语气,要尊重他们的态度,要使他们信任你的判断,从而顺从你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要培养孩子懂规矩,但为人父母,爱孩子就是父母的本能。我们如何爱才能不至于达到溺爱,从而害了孩子呢?那么哪些行为属于溺爱的行为?

什么是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3)

第一种,待遇特殊。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比较少,父母长辈从孩子刚出生就把他摆在第一的位置,享受着家庭里最高待遇,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

第二种,过分关注。从孩子来到这个家庭,全家上下都围着孩子转,掌声、赞誉之声不断,这样容易使孩子难以适应外面的环境;

第三种,过分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要天上的月亮,都会想着如何造个梯子把月亮摘下来。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珍惜;

第四种,包办代替。孩子遇到困难,家人就立马过去干预,该孩子这个年龄段应当做的事,家人直接代替完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独立性差,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第五种,护短纵容。孩子做错事了,主动替孩子开脱,明显都是孩子的不对,反而说自己或他人不应该。这样下去,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第六种,过分保护。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时刻不让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含在嘴里怕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会造成孩子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因“爱”而生,这种“爱”越深,其危害越大。他就像是“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过分严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味宠爱更是有毒有害。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尽量做到宽严相济,要有严有慈,努力做到“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