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下联押韵规则(金锐专栏奇趣对联说)
十分钟奇趣对联说 | 壹 · 对联的奇趣性(开篇语)
奇趣对联说 | 贰 · 从还珠格格说谐音联
奇趣对联说 | 叁 · 期期艾艾说同韵联
播放视频见文末链接
押韵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严格地来说,就是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以使声韵和谐。这最后一个字就叫做“韵脚”。举个例子,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这三个字都是押的“ang”韵。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押韵这种手法的运用,在古代诗歌里是十分发达的,可以说无韵不成诗。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诗篇基本都是押韵的。例如《周南·关雎》,起首一段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鸠”、“洲”、“逑”就是押韵的。《诗经》以后,历朝的每种诗歌类文体,例如乐府诗、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等等,都是必须要押韵的。押韵,可以说是古代诗歌创作不可动摇的铁律。
有的听众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古代的很多诗词分明都是不押韵的呀?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第一句的韵脚为“荣”,韵母是“ong”,第二句、第三句分别为“生”、“城”,韵母是“eng”,第四句的韵脚为“情”,韵母是“ing”,一首诗中竟然有三个韵呢。
这里就需要给大家解释一番了。我们都知道,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把空间维度看作横坐标,把时间维度看作纵坐标的话,同一个字有可能对应不同的坐标位置,也就是说它可能存在不同的发音。对于一个特定时代里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消除掉空间轴上位置变化对文字发音的影响,也就是使用统一的官方语言,比如我们现今普遍讲普通话;但是我们无法消除掉时间轴上的位置变化对文字发音的影响,我们无法改变古人的语音,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发音的。这就造成了今人与古人之间语音的隔阂,这也是为什么你会觉得古人的诗不押韵的原因。同一个字,你的发音方式与古人的发音方式可能已经相差了很远了。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古人的诗词是不是押韵的呢?有的,那就是看韵书。比如古人写的诗,他们的押韵取字一般都是符合《平水韵》的韵部分类的。《平水韵》是宋人总结唐人的写诗用韵情况而写出的的一部韵书,大体上把韵部分成平声韵和仄声韵两个部分,平声韵包含30个韵部,仄声韵又由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类韵部构成,共包含76个韵部。你比照《平水韵》去看唐诗三百首,可以说几乎100%的诗都是押韵的。
那么问题来了,诗歌为什么要押韵呢?一般的说法是,押韵可以使诗歌形成音韵美,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记好背。这背后呢,其实有它深刻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我们知道,押韵意味着句子与句子之间,其特定位置上的字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周期性重复;这种周期性重复便是声音的节奏。节奏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一方面,它迎合了我们的心理预期。当我们连续听到至少两个相同节奏点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效果时,我们会很自然地预期下一个节奏点会重复同样的声音效果。如果事实恰好顺应了我们的这种心理预期,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另一方面,重复的声音引发熟悉感,这是在人的潜意识里作用的一种感受。根据心理学的曝光效应,重复曝光会增加被喜爱的程度。我们对于“押韵”的审美感受,其心理基础就在于此。
从语言认知上来说,押韵能提高人们对内容的关注,并强化对内容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倾向于采取一种“组块策略”,将独立、琐碎的项目组合成较大、更有意义的单元进行记忆。周期性的韵脚,将一首诗的内容切割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如一颗一颗的珠子;而相同的韵脚同时又像一根丝线一般,把这些珠子串了起来。这就使记忆单元摆脱单个的文字本身的细节,进一步进行了简化。信息模块变少了,彼此之间关联关系变简洁了,学习和记忆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在古代,书写记录的工具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押韵的诗文更便于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使珍贵的思想、情感、文化得以长远流播。
不过,对联这种文体与诗、词、曲等很不一样,它不需要押韵。“押韵”这条诗词创作的铁律,在对联这里是不用遵守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对联有它自己的铁律,那就是对仗。如果把对仗比作镣铐的话,对联就如同一个手戴镣铐跳舞的舞者,虽然她的双手只能在镣铐限制的范围内摆动,但她的舞步却可以飞扬恣肆。这就为更多或优雅、或灵动、或粗犷、或细腻的舞姿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如果我们再给对联加上一副押韵的“脚铐”呢?可以想象,这个舞者的四肢都被牢牢束缚,如此,她还能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繁文缛节的讲究之下,文学的灵性与创造力必然会被遏制。
当然了,也不能排除,有一些技艺高超的文人即便同时戴上手铐和脚铐,也能把对联作得很不错。咱们来看两个例子:
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写了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上联说,“东墙倒,西墙倒”,两边的墙都倒了,可见这书生家境贫困,居住条件实在不怎么样;“窥见室家之好”,墙倒了,却正好让人窥见他家里妻贤子孝,家庭和美。下联道,“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住得太偏僻了,都听不到车马往来的声音,无人来访,倒可以安心读书。这个联有安慰之情、有劝勉之意,丰富的人情味却以亲切而风趣的口吻出之,想必这个读书人收到此联当是如沐春风。查询《平水韵》可知,上联“倒”、“好”,押的是仄声“皓”韵;下联的“深”、“音”押的是平声“侵”韵。
清代的长联圣手钟耘舫,也有一个押韵联,联是这么写的:
阳多匪,阴多鬼,我亦尘埃同靡靡,其呼我为马牛乎,唯唯;
醉里哦,梦里歌,尔胡冠带独峨峨,行将尔做牺牲矣,呵呵。
上联的意思是,阳间多的是匪徒,阴间多的是鬼怪,我就像尘土一样随风起落,别人把我呼作牛马,是的呀,是的呀。下联的意思是,喝醉了你便吟诗,梦里面你也唱歌,可怜你为什么还独自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呢?你不过是别人可以随意舍弃践踏的东西罢了,可笑啊,可笑啊!整个联充满了对凄惨世道的愤慨、对命不由人的无奈,读来有一股抑郁、耿介之气。这个联根据《词林正韵》用韵,上联的“匪”、“鬼”、“靡”、“唯”都是押的第三部的上声韵,下联的“哦”、“歌”、“峨”“呵”都是押的第九部的平声韵。
总的来说,押韵的联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对联都是不押韵的。我另外还找到几个押韵的对联:
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梁章钜)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呼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题广东佛山赛会(何淡如)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如果你还有见到什么押韵的对联呢,不妨贴在留言区里,来供大家一起欣赏。
作者简介
金锐,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中国楹联论坛执行站长,京社副社长,《诗刊》2018陈子昂青年诗词奖得主,第四届中国楹联莲华奖金奖。担任数十次海内外诗词、对联赛事评委,诗词对联作品悬挂于鹳雀楼、黄鹤楼等全国数十处景区。曾在东方卫视“绝对中国”节目中战胜来自全国各地选手获得“联王”称号,在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中战胜人工智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