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什么拼音(你不知道无锡有多拼)

无锡什么拼音(你不知道无锡有多拼)(1)

来源 | 奔流财经社

一座城市的发展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

“十一五”后半期,受太湖水危机、资本脱实向虚、发展定位不准等影响,无锡经济发展出现了总量排名持续下滑、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发展动力持续下降、不良债务持续上升“三下一上”的不良态势,GDP增速每年下滑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全省最高。

这十年来的前三年,无锡一直很憋屈。

2012年,无锡GDP增速江苏省倒数第一;

2013年,无锡GDP增速还是江苏省倒数第一。

2014年,无锡GDP增速依然是江苏省倒数第一。

整个“十二五”,无锡只有海力士实施了两个超百亿元的技改项目。

如何突围,成为摆在无锡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当别的城市在做加法的时候,无锡却因为太湖蓝藻危机后的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在痛苦地做减法。

一时间,无锡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死胡同”。无锡怎么办,无锡该往哪里走?

在一些人感到悲观无力,甚至唱衰无锡的时候,无锡却从裂痕中找出了自己的光,开启了一场神奇的“逆袭之旅”。

这十年,我想不夸张地说,就是无锡一部真实、生动、鲜活的奋斗史,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更是一份观照现实的珍贵教材。

首先是2015年,无锡历史上应该被永远铭记的一年。

2015年8月10日至11日,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举行,在这次全会上,梳理了当时无锡需要直面的13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其犀利程度十分罕见,无锡人的自省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也是在这次全会上,无锡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出台《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明确——

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在新的起点上重振无锡产业雄风

自此,无锡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从负重爬坡,到奋力攻坚,再到突破跨越的转型之路、变革之路、重塑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正是在这一年,无锡决定启动第二轮地铁建设。彼时的无锡,正需要一股雄劲的能量注入,经济发展在于信心,城市发展在于运势,地铁重启,让很多人对无锡增添了信心。

也正是在这一年,无锡启动区划调整,新吴区成立,原来的崇安、北塘、南长三区合并,设立梁溪区。区划调整,最大的意义就是“破局”,市域初步形成“一轴一环三带”和“一体两翼两区”空间结构,体制机制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重构,进一步助推了无锡的发展。

时间到了2016年。

坚定产业强市的无锡开始出现积极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多年徘徊不前的情况得以改变,2016年分别突破1.5万亿元和30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整体摆脱“滞涨”。

当年无锡入围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五百强2张榜单全省第一。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值得铭记:锡东电厂的复工。

还是在2011年的时候,因仓促点火调试冒黑烟和当地居民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了“5.27”群体性事件,锡东垃圾发电厂项目中止下马,每天数千吨城市生活垃圾失去处理出口,现有垃圾填埋场被迫超期服役,上百米高的堆场随时都有滑坡风险……

当时就有人担心,即将陷入垃圾围城的无锡,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这一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极有可能发生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之后又一次严重的公共环境事件。

之后的几年,虽然也想过要重启项目,但考虑到牵涉面太宽,对社会稳定没有把握,最终对这座“天王山”望而却步。

2016年,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主持召开无锡市十三届常委会第2次会议,果断拍板:

关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决不能长期议而不决,发电厂必须尽快上马!

而且必须采用最高标准、最好设备、最优工艺,把复工项目建成名副其实的安民工程、亲民工程、富民工程。会议决定:成立无锡市锡东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锡东垃圾发电厂)复工联合工作组,下设6个工作组。

这是一场无锡发展史上罕见的攻坚战。

政府各级部门300多个日夜的奋斗,换来了群众的高度认同。第二年的年9月4日,锡东垃圾发电厂成功复工点火。以此为转机,无锡固废处置面临的被动局面得以彻底扭转:

市区主要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顺势推进,环境卫生领域三年建设计划逐步落实。

经历过这件事的一些政府人士和我们说,干完这件事后,感觉很多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变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在今后的若干年中投射到无锡发展的担当和干劲中去。

时间很快到了2017年。

无锡历史性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当年增速五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人们不禁发问,一个数年前还陷于经济失速和产业困局的城市,一个当时人口只有653万、地域面积仅4787平方公里且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地级市,是凭什么实现破局,整体突破上升的?

这对于无锡来说,是滚石上山之路,其艰难程度,难以言表。

艰难之中,更显光荣。

这一年,华虹、SK海力士等行业龙头项目相继落地,一个最大制造业投资项目、一个是江苏省最大外资项目。

这一年,无锡制定锡澄锡宜重大基础设施分年度建设计划,太湖隧道开工。

无锡,开始全面发力了。

2018年——

无锡乘势而上,15个主要经济指标中,10个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当年GDP增速跃居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年来首次跃居全省第一。

2019年——

事关锡澄宜一体化的重大项目S1号线开工,宜马快速通道开工,宜兴丁蜀通用机场开工。无锡市经开区成立。

当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企业500强,3张榜单均居全省第一。

2020年——

物联网产业总值超3000亿元,规模全国第一;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居全国第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千亿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总市值全国第一。

这一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无锡人口增长108万,人口增速全省第二;外省人口比例,全省第二;

这一年,无锡人均GDP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

这一年,自信的无锡审时度势启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并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无锡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头号工程”。

这一年,无锡数字经济崭露头角,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七、江苏省第一。当年,无锡推进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国家级、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示范智能车间和上云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

堪称是无锡近15年来最完美的一年。

这一年,无锡增速位居全国万亿GDP城市第四,江苏省经济强市第一;

这一年,无锡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这一年,无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苏南第一;

这一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2万亿元,10个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

这一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张榜单的企业入围数量,无锡统统保持全省第一。

这一年,无锡史无前例地获得江苏省综合考评第一等次第一名。

十年前,无锡没有地铁;十年后的今天,无锡地铁已经超过100公里,成网运行。国庆期间,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施工正热火朝天;锡澄S1线全线共9座车站,8座已实现主体封顶,全力奋进年内实现全线贯通。5号线一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十年前,无锡没有海岸城、没有万象城、没有荟聚、没有锡东八佰伴、没有惠山万达、没有融创茂、没有大剧院也没有太湖新城金融街;十年后的今天,无锡不仅迎来了亚洲最大的山姆会员店、迎来了大悦城,悦尚奥莱,也形成了人气全国领先的恒隆和亚洲最大的地铁站三阳广场站。

十年前,太湖是无锡人心头最痛的忧愁;十年后,太湖水治理得到突破进展,太湖无锡水域15年来首次由劣Ⅴ类跃升至Ⅲ类;无锡把108公里最美湖湾岸线交给了太湖湾科创带。

这十年来,无锡的精神外化是一种“拼劲”,其内核是骨子里的“创新”。

讲个冷知识,即使是在无锡很艰难的2015年,科技进步对无锡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达到62%,名列江苏第一。感觉有点意外吧。

骨子里,无锡一直就是求新求变。无锡近十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主导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6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386项,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从科技投入转化为全社会生产力来看,十年来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连续9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指数级提高,从2012年的1124家提高到2021年的4608家,年均增速高达17%,远快于同期的GDP增速。上市公司数量同样实现了翻倍,从2012年的82家提高到2021年176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位居全国前十、江苏省第二。

疫情之中,无锡不仅硬核抗疫,更是涌现了一批抗疫黑科技的企业。2020年2月,无锡市科技局组织实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防治科技专项行动,全市34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资金立项支持,加快了疫情防控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卡尤迪、科智达、奇天基因等企业研发生产了新冠病毒检测全链条技术产品;药明生物受托生产我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正则精准医学检验所仅用4天时间完成无锡“火眼”实验室建设,为全无锡的复工复产提供技术保障。

这十年来,“产业强市”成为了无锡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创新驱动”带出了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数字经济”开辟出了无锡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无锡做大做强地标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步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

这十年来,无锡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级,激发双创潜力,培育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具备了全面融入全球创新大格局的基础与能力。

在国家“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无锡用自己的努力烙下鲜明的“太湖印记”。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无锡人,无锡人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丰沛成势,势不可挡。

未来,永远属于精神明亮的奋斗者,未来,永远属于奋力拼搏的无锡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