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参透人生智慧(1500年前一位高僧写的趣文)
我们在生活中,听闻了很多大道理,但是很多时候空泛地讲大道理其实是很令人反感的,因为道理一般都是“知易行难”,倘若只是简单地说道理本身,听者其实自己也知道,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真正能将一个道理简明扼要的阐述,使听者能够真的上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道理掺杂在故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言小故事”。
其实早在古代文人墨客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管是我国历史上还是外国历史上,都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就像我们小时候时常听到的《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还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这些小寓言故事不仅趣味性强让人读之不会反感,而且一般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从这简单的故事中明悟出道理。而我本期要介绍的这篇趣文,正是1500年前一位高僧所写,虽然只仅仅几句,却讲了两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懂能让人受益终身。下面就来和我一起走进这篇趣文。
这则小故事出自佛教寓言集《百喻经》,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所著,南朝齐时印度来华的僧人求那毘地翻译,而这个求那毗他还是伽斯那的弟子。
这则小故事意思也很简单,说的是有个人去别人家做客,嫌主人家的食物没有什么味道,所以主人就加了点盐,加了盐以后食物果然美味了许多,于是这个人就以为自己知道了食物美味的真谛,就暗自嘀咕“食物好吃都是因为盐,放一点就这么好吃,那如果多放点岂不是更好吃?”这个人没什么智慧,就开始只吃盐,没过多久盐破坏了他的味觉,反倒成为了他的祸患。
其实这个小故事暗含两个人生哲理。第一个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也就是均衡之道,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忽视它所处的环境,因为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忽视掉其他因素,那么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也只是空中楼阁,本身也是谬误的。第二个相信很多人都读懂了,那就是“适可而止”的到底,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限度好事也可能变坏事,就像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本来是好事,但是倘若你工作学习到废寝忘食,损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个时候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
其实我们小的时候都曾读到过很多寓言小故事,很多在当时读来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就像《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一样,但是当我们再回过头去细细思量,相信又会有新的收获。很多小故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人生真谛,就像《愚人食盐》一样,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