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

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位于完达山南麓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联邦的伊曼市隔江相望。说起虎头这个地方,别说一般人不知道,就是在一般的地图上也难找到它。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近些年已经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军史研究者的的广泛关注。

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这里有当年侵华日军修建的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虎头要塞较东宁要塞开发的早。虎林县 1993年划归鸡西市以前属牡丹江地区,因此很早就到过虎头要塞。在人武部工作期间又曾两次探访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要塞位于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 12 公里,纵深 6 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8仙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主阵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东猛虎山、西猛虎山三个丘陵组成,周围是沼泽地带,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

中猛虎山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司令部的所在地。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并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排气孔反击口等通道。

虎头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备极为强大。1939年——1941 年3月期间,虎头要塞仓库中储备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过 10000名士兵 3 个月以上。

为战争需要,日军加强重型火炮威力,在西猛虎山西北山麓构筑了巨炮阵地,将东京湾要塞的海防巨炮 40 厘米口径榴弹炮运抵虎头要塞,该炮炮身直径 1米,长约 20 余米,最大射程 20公里,炮弹长 4米,弹头直径 40 厘米、长 1.2 米,最大装药量为 1000 公斤,备有炮弹 200 发。巨炮直指伊曼铁路大桥和拉佐水塔,目的是为摧毁苏军铁路运输和给水设施,切断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苏军的联系。

同时,在虎头镇以西 30公里的火石山还修筑了列车炮阵地,驻有一个列车炮中队,装备 24厘米口径的列车炮,最大射程 50 公里,用于对苏进行切断交通、断绝水源、骚扰后方补给、炮击军事目标等远距离作战。原基地设在虎头,因其射程太远,且机动性强,后移至火石山。

正是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日本关东军将其吹嘘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日军为长期霸占中国,继而进攻苏联,建成了庞大的进攻防御体系,成为“满”苏边境东部右翼核心阵地。而虎头要塞就是日军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的 17处筑垒地域之一。

“要塞”之“要”,在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虎头镇位于黑龙江省东陲,乌苏里江西岸。地下要塞所在的猛虎山虽然不高,但立于其上,可看到对岸今俄罗斯的一些设施。离乌苏里江仅两公里的原苏联萨里斯基军事区、西伯利亚铁路、伊曼市和伊曼铁桥等,当年都在它的视野之内。日本关东军修建虎头要塞的目的恰恰在于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虎头要塞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使得它为侵华日军刺向前苏联的一把尖刀。因为虎头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仅次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它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

1945年 8月 9 日凌晨,苏联红军司令扎赫瓦塔耶夫中将指挥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向虎头要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还凭借着虎头要塞进行殊死的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战斗一直持续到 8 月 26 日,负隅抵抗的日军全军覆灭。当年关东军夸耀为“东方马其诺防线”、“北满永久要塞”和“永不陷落的要塞”的虎头要塞终于陷落。

据史料载,苏日在虎头激战 17 天,日军被歼约 1380 人,53 人被俘,收容在要塞内的守备队军官的妻子、孩子等日军家属死亡 600 多人。苏联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维诺格拉格夫少将在内的 1490 名苏军官兵为攻克虎头献出了生命,占苏军解放整个东北中牺牲人数的18.62%。而多年里为抗击虎头地下军事要塞日军战死的抗联将士总数至今无法考证准确。

需要一提的是,日本关东军为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耗资数亿,征用劳力十多万,共用时六年(1934——1939年完工)。在修筑要塞期间,无数的中国劳工和战俘遭到残酷奴役和杀害。可以说,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

在“七·七”事变以前,修筑虎头要塞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伪满各地和中国关内山东等地,日伪当局通过抓捕“浮浪”,强征伪满报国队、诱招中国关内农民等手段,将大量中国劳工秘密送往虎头修筑要塞工事。“七·七”事变之后,大量中国战俘也被强制从事虎头要塞工事的修筑。

究竟有多少中国劳工被强制从事修筑虎头要塞,又有多少被折磨至死或被枪杀,由于当时修筑虎头要塞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日军为保护军事秘密,处死中国劳工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准确数字已难于统计。

历经六十载风霜雪雨,战争的创伤正在愈合。虎头之战 53名生还者之一冈崎哲夫所著《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以一个当事人的经历和视角,再现那场战事的激烈和残酷。

书中写道:“昭和 18 年( 1943 年)的某一天,由于要塞设施大体完成,俘虏劳工被集中在猛虎山西麓的洼地里,举行完工酒宴,用酒菜酬劳他们……突然,重机枪喷出了火舌,刹那间,宴会场化为血腥的屠场,到处是刺鼻的血腥味和堆积如山的尸体。”

虎头要塞如山的尸骨,不仅留下千万冤魂的控诉,也留给后人更多的思考。

在东宁要塞开发论证之前,因虎头要塞之战结束于 8 月 26 日,因此虎头要塞被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终结地”。

2005年8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之际,经中国、俄罗斯、日本近百名专家学者考察、研讨、论证,认定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

实际上,不论二战终结地在虎头还是在东宁,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中国,在中国东北,在黑龙江东南、完达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其实,东宁、虎头两处要塞对于当年侵华日军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地理位置看它们本来就是相连的。而对两地来说,都应视作二战终结地。只不过东宁要塞之战比虎头要塞战役晚结束 4天。现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顶,依然耸立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

无论是虎头要塞还是东宁要塞,无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作为日本侵华罪行的实证,我们都可以从中解读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深刻反思的历史。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1)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2)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3)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4)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5)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6)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7)

虎头要塞最后的决战记录(探密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