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

庐剧为安徽地方传统文化戏曲之一,皖西庐剧是庐剧的源头,是庐剧三个流派西路庐剧的代表,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韵味。从1953年至今,70年间,庐剧艺术之花在皖西大地竞相绽放。庐剧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让广大观众一直为之痴迷,接下来的新闻,让我们一起走近皖西庐剧。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1)

早在1953年,六安行署在党的文化建设方针的指引下,广招人才,成立了首个国有地方戏团体——六安地方戏实验剧场,后更名为安徽省皖西倒七戏剧团,1955年,全省倒七戏更名为庐剧。由此,皖西庐剧团正式定名在册,2010年12月,改制为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皖西庐剧团自建团以来,一直致力于庐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庐剧的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上世纪60年代,皖西庐剧《程红梅》亮相在首都舞台上。在原皖西大戏院,开国元帅刘伯承观看了皖西庐剧《雏凤凌空》, 在原皖西宾馆,《庐剧花腔小调》受到了开国上将洪学智的褒奖。同时, 皖西庐剧团培养、造就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庐剧演员。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2)

今年已经82岁的武克英老师,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庐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十几岁登台表演,再到后来在舞台上担纲主角挑大梁,她亲身经历了庐剧最为辉煌的岁月。

在武老师的床头,至今挂着一张林黛玉的剧照,这也是她最喜爱的一张照片。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3)

【现场声】扮演的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照片是80年代初照的,一上演,不得了,他们就把板凳拴在那里,想看下一场,我演红楼梦有百把场。

皖西庐剧团取得持续的辉煌成就,还得益于“超强团队”的加持。除了80年代的团长武克英,团队里还有90年代初期的团长陆威、90年代中后期团长李静生、2000年代团长何普能。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4)

皖西庐剧团原团长 陆威:1989年国庆节前调过来的,1996年我调出去了,七年时间,排了21台大戏和歌舞节目,那时候有古装戏,有现代戏,有歌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了路就宽了。1991年到福建演一个多月,演出后反应很好。

皖西庐剧团原团长 李静生:那时候是剧团比较困难的时候,全团平均年龄是43周岁,那时候自己给自己下一个决心,想尽一切办法给剧团增加后备人才,通过上级得到名额,把接班人搞上来,白树龙,冯晓薇等这批人现在都担当主演了。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5)

皖西庐剧团原团长 何普能:从2007年担任团长到2010年这四年时间,为了传承和发展庐剧,后来要走向市场化,就抓了一个《朱元璋在临水》,最值得我感到欣慰的,排练了一个大型现代戏《杜鹃啼血》,这个戏是反映我们大别山,革命斗争历史题材的,参加省第九届艺术节,取得了七项大奖,当时,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上靓丽的风景线。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6)

何普能是皖西庐剧团最后一任团长,2010年12月皖西庐剧团改制为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时光荏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是新老戏曲人心中那份永远的牵挂与情怀。

六安皖西庐剧团 (庐剧艺术之花绽放皖西大地七十载)(7)

国家一级演员 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晓薇: 我是1998年考入皖西庐剧团,我进团以来也是听到了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和我们说了很多皖西庐剧辉煌的历史,作为年轻的庐剧演员,要守正创新,传承老一辈艺术家优良传统,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奉献给大家。

风风雨雨七十载的皖西庐剧,还有着哪些精彩故事,明天的节目中我们继续为您讲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