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农村里的电视机(家里有台电视机是件好拉轰的事)

作者:桂林人论坛@瑶人老李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们家从山外镇上购回了一台14吋的“青松”牌黑白电视机。 当时这件事,在山里的几个自然村(移民村)中,已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大事件。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恭城农村才刚从过去的“大集体”中,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山里人的经济,可以说是还没有的,粮食也是在这之后,各户改播水稻杂交品种后,才慢慢可以自给自足。 当时的山里年青人,家中能购买一台单声道收录磁带机供玩的,已属村内的富裕户了。在我们家购黑白电视机之前,整个瑶山的多个村庄中,就只有邻村一对夫妇,购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 这对夫妻当时是在山村小学校做教师的,他们每月有固定工资,但购机时,他们说也还是比较吃力! 而我们家却是因了兄弟年青人多,每年家里都分出人手,承包下村上的松林铲松脂,慢慢地,就集攒下了一些钱款。 电视机在当时的恭城农村,已属新潮高档的商品了;在这之前,山人要观看一场电影,只能是要等当时公社的那台8、75毫米小型电影放映机,在几十个山村轮流放映,轮转到瑶山里,才能追着电影队在村里和附近的山村看几场。当时山里人的娱乐形式是相当匮乏的! 电视机是在室内收看,它就少了电影要在空场地,受天气影响放映的局限性。所以,当时我们家购机后,本村和邻村的人,他们也不管路程黑夜,每晚都是观众爆满(当时电视台白天没有节目),群情已是空前激奋。 但是,那时的电视机是购回,但当时的电视信号是需要一站接一站地差转,就造成了电视信号质量的不稳定,电视的画音质,就没有保障。 为了接收到强一些的电视信号,当时我们家就随机再购回了100米长的电视专用天线,和接收天线架;我们的家人在电视信号差时,就分出人手扛上天线架,到各点移动定位,在家收看节目的人,就根据电视里的画音质,高声指挥扛天线架的:“再上高处点,再往右边扭一下。” 电视由于是当时的新兴事物,在恭城境内,就只有县城的山头上设有一座电视差转台站;当时恭城境内的电视机,是收看不到广西台电视频道的。从桂林猫儿山电视差转到恭城的电视频道,湖南台的信号要强过广西台。 记得,我们家最初购机时,电视台是每晚连播香港武侠片《霍元甲》和《陈真》。 当时电视画面是能勉强调出,但却接收不了电视剧的配音。但这种“哑剧”,还是不能减弱山人观看的热情。。。 时光流逝,岁月不再。转眼,后来的电视机,就从黑白转变成了彩色;从电子管分离笨重原器件,到大型液晶简单集成电路。 电视信号也从一站接一站差转,到后来卫星锅的普及,再到如今直接电视机内接收卫星信号,科技的进步,是日新月异! 回忆过往是件凄美的幸事。人进中年,我们懂得了人生的不易,从而更知珍惜眼前时光、以及身边伴与之人的重要。

适合农村里的电视机(家里有台电视机是件好拉轰的事)(1)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