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步教你用手机拍电影(普通人用手机拍电影)
由此想到了每年春节都不会缺席的iPhone短电影,又因此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3分钟》《一个桶》导演们借助了很多专业的镜头和设备,对于普通人来说拍一个想要的视频需要去购买昂贵的设备,有点买珠还椟的内味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效果还是赚足了好感和口碑,对此,我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虽然不可否认,许多专业设备,若不是业内人员,是不会配备的,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关注的点要是纠结在设备上,第一步就错了, 无论是看iPhone电影还是别的大电影,我们要做的是用学习的视角去看待,而不是用批判的目光去找瑕疵 ,这难道不是只会徒增戾气而一无所获么?
去年我们有幸去《女儿》发布会现场采访了导演和摄影师,了解到了《女儿》幕后的拍摄故事以及其中一些技巧,回来之后,对「手机如何拍电影」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今天就跟大家来聊一聊
既然是想要拍摄电影,那就得有个剧本。当然,我们普通拍摄,不需要像大电影那样准备复杂的剧本和精细的拍摄脚本。一般来说,拍摄时候的大纲和具体的镜头场景还是要准备齐全的。比如你的灵感构思、人员配备等···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配合思维导图来写一个大纲,用简笔画画一些分镜,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方便后期拍摄的时候遇到问题及时调整。
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用到了思维导图~
回到我们刚刚讨论的拍摄时借助的外接设备。那什么时候我们才需要借助一些设备来拍出一些手机不能直接拍出的画面呢?
/ 剧情画面
我们在看任何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空镜来交代一下故事背景或者是用来渲染一下当下的氛围。
空镜的拍摄可以是手持手机的直接第一视角看到的,也可以是上帝视角来展现的,这就需要用到能“当上帝”的设备了,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将手机绑在无人机上
《女儿》和《三分钟》中的一些景色,都用到了无人机
/ 特殊效果
某些剧情需要的特殊效果画面,就需要特殊的镜头来表现,比如鱼眼效果、微距效果,景深虚化等···
又比如电影《寻找小糖人》,由于制作经费紧张,电影最后10%的内容,导演马利克·本德耶卢用了APP—— 8毫米相机
8毫米相机
虽然比不上昂贵的专业设备,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最后的效果跟其他部分「几乎一样好」,不然它也不会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了~
如果你使用iPhone拍摄,想要对参数有更加精确的调校,可以像《女儿》一样,使用APP—— FilMic Pro 进行拍摄
FilMic Pro
这款APP就是苹果发布会上可以同时用4镜头录制视频的bt强大软件~通过它,可以经过对摄像头的白平衡和曝光参数进行精确校准,实现拍摄效果出众的4倍光学变焦。
/ 画面稳定
电影中,我们对画面的稳定性和声音的收音效果要求还是蛮高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稳定器和外置的话筒来实现
虽然目前有不少的手机内置防抖功能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这仅仅限于日常范围内的抖动,如果你单纯拿着手机以博尔特的速度跑动拍摄一些画面,毋庸置疑,必须要借助稳定器来实现,不然画面真的会没眼看,不信你可以拿着手机跑个50米,看看拍出来的效果~
我们在采访《女儿》摄影师劳伦斯谢尔的时候,就有问到这个问题,他有解释到:“绝大部分的画面是可以用手持iPhone 11 Pro Max来完成的,但是某些画面还是得借助「兔笼」来拍摄。”
由于手机过于轻便,导致移动拍摄的时候画面有时候会“飘走”,「兔笼」给了手机一个“架子”,增加了它的重量,使用起来增强了一定的稳定性~
否则,整部短片,有的地方很稳,有的地方看了晕车,就算剧情再好,你也没心思去评价了
/A B
我们应该都知道,视频的拍摄一般都有A-roll 和B-roll,A-roll交代主线,B-roll 交代周围环境、补充细节
拍故事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要把镜头只对准主角,如果只是这样,可想而知,整体的效果会有多干巴~
B-roll的作用就拍摄一些镜头,穿插在A-roll之间,让主体更加丰满,让视频更加有节奏感···
所以A B这个节奏一定要把握好~少了任何一个,都成为不了一部好的影片~
今天由于篇幅原因,就不细讲了,感兴趣的同志多的话,留言告诉我,我们下次可以专门开一期来聊一聊
/ 色
色调是用来奠定电影的整体基调的,所以画面整体的颜色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你构思整部电影的故事线的同时,应该已经将电影的主体色调定下来了。
《橘色》就是手机电影调色特别别出一格的存在,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都会调低饱和度,但是《橘色》反其道而行之,增加了色彩饱和度。导演贝克曾经在采访的时候解释道:”因为世界是那么丰富,女人们也是那么多彩,我们希望影片的色调符合这种特点。“
最终,橘色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色调,片名的灵感也来源于此。
再比如导演贝克的另一部手机作品《佛罗里达乐园》,虽然反映的是一个冰冷的社会现实,充满了无奈和残酷,但是整部电影是站在孩子的视角拍摄的,所以色彩方面是比较鲜艳明快的,而且增加了不少有趣的元素,让整体不是那么冰冷。
/ 跟
一部电影,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群人合力把一个故事讲给观众听。那如何才能让观众看得懂整个故事,认同你的故事,这就是看你如何去运用镜头来表达这个故事,让观众在「上帝视角」和「局中人」的交错身份中理解这部电影。
用镜头「跟」,就显得很有必要。跟随故事的人物时间线,能把这个人物的故事线理清楚;跟随人物的动作,能推动故事的发展;跟随某些环境的变化,能交代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 放
这里的「放」,我想说的是「放手」。
电影的拍摄,不止一个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叙述视角”和“特殊视角”。
一般叙述视角,我们很好理解,就只要拿着设备跟随着某一个主体运动即可。这边的「放」,主要针对特殊视角。除了上面提到的将设备放在无人机上获得上帝视角,只要能想得到,我们还能解锁更多的视角—— 让设备离开你的手,一切皆有可能。
《女儿》中,将手机放进了手套箱、绑在了轮胎上、后视镜上
boss北在拍摄《水饺》的时候,为拍摄蔬菜入水的特殊视角,将手机扔进了鱼缸底部
《一个桶》中,将手机放进了桶,获得“鸡蛋”的视角
/ 想
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特殊角度,拍摄电影时候,如何展现「独特性」,就是要看你的影片里有没有「人无我有」的设计
比如《女儿》中,摄影师想到用望远镜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与不同的行人。这一设计也成为了整个影片中欢乐氛围的表达~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个灵感是导演看到酒店里的矿泉水瓶想到的。影片中的这个”望远镜“,也是简单地在矿泉水瓶外加了一层镭射纸制作而成。
所以,灵感源于生活,比别人多想一点,多花点小心思,你的视频也可以拍得更有意思~
无论是短片还是电影,任何一个视频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一定是需要进行后期剪辑调色的。虽然目前手机端的剪辑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想要剪辑出相对完美的电影,需要的功能和内存,手机端肯定吃不消,所以一般建议用PC端的专业软件。
据了解,《女儿》的素材多到可以剪出20部不同的故事的短片,可想而知,真正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经历过多少次的打磨之后得到的。
今天咱们聊的是「如何拍」,后期剪辑咱们就此带过~想了解更详细的后期剪辑方法和技巧,可以留言,到时候让Boss北来给你们讲解一番~
可能在之前,对用手机这样的设备拍摄影片,多少有些人会嗤之以鼻,在他们眼里,只有大荧幕大制作才称得上“电影作品”。
但,电影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不是资金,不是设备,更不是顶级流量的艺人加入。个人觉得,电影的核心在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有不一样的体验感。
大荧幕上有电影,我们各自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部电影。
只要你有别具一格的想法,有拿起手机拍摄的勇气和信心,有无边的脑洞和不赖的剪辑技巧,你的作品一样可以打动人心!
分享一句我在采访摄影师劳伦斯·谢尔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 It's always shooting 」
拿起手机或相机,去拍!你会拍下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不会错什么什么,那些你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刻。
晚安~
I 参考资料与文献
1、电影片段及幕后花絮:《三分钟》、《一个桶》、《女儿》、《橘色》、《寻找小糖人》、《佛罗里达乐园》
2、APP图标及介绍:App Store
转载请联系微信LH_AYY
评论区互相安利
你看过最喜欢的手机拍摄的视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