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灾越来越多(为何频发水患灾害)
贵州的施秉地区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赛龙舟风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龙舟赛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贵州施秉却不是,它要晚20天,一般会是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五。
施秉的龙舟赛,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不同,它比拼的是龙舟设计的创新亮点与制作的精美程度,而不仅仅是速度。据说,这里曾有一艘巨型龙舟,它全长达77.8米,宽2.5米。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木龙舟。巨型龙舟下水时的壮观场面,登上了全国各大媒体的版面,也成为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以此同时,中国西南大山中得施秉苗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里到底有怎样一方山水,孕育出如此奇特的风俗呢?
带着这一疑问,《地理·中国》考察队决定前往施秉进行考察。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30千米。到达施秉后,考察队员首先决定到当地的史料馆查阅一些施秉的历史信息。他们很快在一些历史旧档中发现,施秉在过去居然自然灾害频发。根据史料的记载,施秉曾多次发生水患,大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频出现,给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如此,考察队员还发现,施秉的泥石流灾害大多集中在明清时期。
专家指出,就施秉目前的自然地理因素分析,这里并不能完全满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那么,历史上为什么施秉会频繁出现水患灾害呢?考察队员此时想到,施秉独特的赛龙舟风俗,是否也和当地水患频发有关,当地人难道是把龙舟赛最为一种盼望风调雨顺的祈福仪式吗?
经过调查,考察队员了解到,明朝初年的一天,一道圣旨离开大明皇宫,被驿卒历经群山险道,飞马送到了施秉,就是这道旨意,从此改变了施秉的命运。得知这一带盛产优质杉木,纹理细致,入土不腐,朝廷下发诏令,开启了这里征集“皇木”的历史。自此,蜿蜒流过施秉的河流上,便时常漂满成捆的木材。体积宏大的木料,从舞阳河,经沅江、长江,再由京杭大运河运往皇城。
浩浩荡荡的皇木运输场景,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然而,对于木材的过度开采,给施秉的发展埋下了祸根。清乾隆36年,施秉大雨,导致山体坍塌,死亡人数超过90人,毁坏房屋四十余间;附近地区的大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也频频出现在史料的记载当中。
然而,帝王之家为什么会选定远在西南大山深处施秉的木材呢?这里的木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让人更加疑惑的是,施秉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应该是干旱,少土,植被稀少,为何这里会出现树木参天的景象呢?
考察队员深入险境,终于得出了结论。专家说,在施秉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以白云岩为主体的地层。这种岩层的渗水性较弱,表面极易风化成土壤。因此,在绝大多数喀斯特地区都难以生长茂盛植被的情况下,施秉却呈现出一派树木参天的美景。
而这片绿意繁茂和大山间流淌而过的江河一起,构成了今天施秉山拥水抱,生机盎然的胜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