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用什么配件(拿有线耳机的标准评价ECHO)
我自己对真无线并不太感冒。我自己有的也就是索尼的第三代降噪豆,一年半前买的了。这玩意我现在都不怎么用了。降噪降噪不行,声音也很干很紧,对一年前的我来说可能还算是比较能接受,但是现在的我基本接受不了了。
所以就有搞新真无线的念头。既然天使吉米家新出了echo,那就玩玩。
我手头上还蛮多它家的玩意,棱镜darling,以及两代hana。我对他们家有个个人预期的,也在拿到echo之前就对它有个臆想。刚开箱的echo声音属于是评价了你开心我开心,就是厂家和已经买了的玩家不开心的水平。委婉的说就是,当我忍不住使用有线耳机的标准来打量它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挑一堆毛病。
所以我就拿去了煲机。反正是个圈就能煲。真无线的煲机其实很简单,就是听。声音自己听不下去,就找别人帮你熬过这个痛苦的阶段呗。实验室里有个同事刚好一天天高强度用耳,遂把echo拿去给她用了。两个星期,一算起码100小时是有了。这才收回来听。
当然,极度反对这种强度的用耳行为。
煲好后的echo声音有挺不错的完成度,而且确实是属于真无线中好听的那一类型。Echo的声音有充分的透明度,营造出来的空间感也不狭隘,也把氛围度拿捏在了颇为干净的程度。单是这几点来看我手上那个已经基本属于不可回收物水平。
好多真无线都喜欢把声音拉糊,拉糊能掩盖一些录音上的缺陷,能掩饰自己做不好高频,也能有借口说自己素质不够,“真无线嘛,你讲个鸟素质”。不做糊的真无线也有不少,但是基本无一例外的营造出了比较刺激生硬的声音,这些声音只能收割消费级消费者的韭菜,但也基本出现在消费级市场里。我想Echo以及很多hifi厂家做真无线的思路就是如何克服真无线上一些天生缺陷而把声音做的尽可能“hifi”——虽然”hifi”在“贵”圈快成为笑话。前述的这三点就是给我感知到的echo声音中的hifi属性。
Echo的透明度和清亮的高频在听感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棱镜,而且颇为抓耳,也挺容易让一些对这方面尚在浅尝的烧友上头,也非常讨好我这种对真无线糊化不屑的人。但是再怎么像棱镜也好,echo也缺失了棱镜声音中的润泽程度,这种润泽度一直令我irritated,也是我在echo上找到的缺点之一,也是令我对那些发表“echo有9成棱镜水平”等言论的人感到遗憾和羡慕,可以退烧了。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我比较赞同4老师对echo人声结象刻画水平的评价:“结象上echo也给到了‘能够端正很多扭曲事物’的真实感,譬如人声结象口型的大小”。确实这种真实感能为echo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能给其带来更大的听感潜力。人声位置和密度的正常分配也给echo带来一种偏中性均衡的听感,对不同风格的流行乐有更强的包容能力。但是echo的人声厚度差点意思,信息填不进去,刻画上依旧干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cho有挺抓耳的动态感,在一些编曲比较简单但有特别有节奏感的流行中特别抓耳,这种有力气的起伏感和低频干净的打击感是很多真无线缺失的东西。Echo不狭隘的空间感让更多器乐能在真无线本来不大的声场中找到属于它们的位置去响,而不是层层叠叠的,黏黏腻腻的。这个特性让echo的声音蕴含着一点比较难感知,但是不可缺失的开阔宽松感。就好比一个广东化的湖北人天天吃白灼菜心可能觉得他自己还挺行的,但是某一天突然把那叠酱油撤走以后,他就基本只能饿着了。
体验上,echo的腔体大小非常合理。基本继承了家族式的设计外观,挺好看,就是有鼓起来一个小包,那里是装单元的。外腔体不参与固定,所以相当于是整个塞子塞在你的耳朵上,依靠耳套和你耳道相互作用固定的。不过它的腔体很轻,长期佩戴基本没有压力。也建议使用比平时用的大一号的套子,塞的更稳一点。我自己也用的是天使自家的t套,低频套,给echo加点低频存在感,出街好听一点。
它的充电盒大小也比较合理,也是轻的。质感看人吧。这个盒子有42h续航,加上耳机自己有6h续航,我用基本一周半一充。比较梦幻的是echo的充电盒支持无线充电。QCC3040带来了靠谱的连接稳定性。通话质量也能基本让我满意。
如果你是“重口味”,“解析狂”或是“低音控”,那可能不会一上来就喜欢它,还可能觉得平淡,短板很少,外形、人机交互体验、音质都有出彩之处,且价格合理,总体很值得推荐。最后,ECHO也是目前我所见过的,HIFI圈里做TWS做的最能打热门消费级的那个,综合实力不容小觑,独到的设计理念也很值得HIFI圈友商们学习,当然,如果拿有线耳机来打量这款耳机的话,确实诟病不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