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七绝诗(每周一诗一百周)

每天都有七绝诗(每周一诗一百周)(1)

Hi,大家好,我是肉圆子猫妈!

最近起来,猫妈明显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并不像之前一样带有未消的寒意,风吹佛在脸上都变的柔和了许多,所以不由自主的想起朱自清的《春》中这样描述: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个名句的原诗,一首春景诗——《绝句》。

《绝句》

志南 (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指的是高大茂密的树木。短篷这里, 猫妈看到了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乌篷船,二则是指斗篷。

每天都有七绝诗(每周一诗一百周)(2)

这里,咱们先不必忙着确定 “短篷”究竟是什么,相信读完这首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诗人在茂密的古树下系好了“短篷”,有“人”就扶着他,慢慢的走过小桥。

这里的扶诗人过桥的,其实是他的拐杖,也就是“杖藜”。诗人在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中,运用了拟人手法。

把自己手中撑握的拐杖,说成是扶着自己过桥,让整句诗读起来都觉得有些顽顽可爱。

三四句就是非常著名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每天都有七绝诗(每周一诗一百周)(3)

这时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飘飘荡荡,若有似无,下下来似乎没有雨滴,只是朦胧如一张蛛网。

清明前后,正是杏花盛放,所以这时的雨,也常常被称为“杏花雨”。这绵密的杏花雨虽是洋洋洒洒,竟没有湿了衣衫,而是“沾衣欲湿”。

既然雨下的如此温柔,和“杏花雨”为伴的“杨柳风”自然也吹的婉约。

风刮过但“吹面不寒”,风中都带着些许的温度,也许甚至带着泥土的芳香,竟像春美人呵气如兰,心旷神怡。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觉得异常细腻真切,虽未查到诗人的生平,但猫妈脑海中始终浮现出的是诗人讲一口吴侬软语的情境,似乎温婉的腔调,才更配得上这首诗。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细雨兼风的美丽场景。

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最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短篷”应该是什么。

如果是乌篷船的话,那就是诗人系船过桥,观赏美景,确实说的过去,

如果是斗篷的话,诗人有雨而不戴,融入自然,任凭春风细雨抚过身躯,是不是更有“斜风细雨不须归”之自然之野趣呢?

每天都有七绝诗(每周一诗一百周)(4)

你会选择哪个解释呢?

好啦~今天的每周一诗就到这里!

喵个拜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