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

【应钦导读】/daodu

我在上世纪70年代,已闻戴山高的大名,也看过他的摄影作品,只是未曾谋面。

张先富先生将山高老师的事迹付诸笔端,一个倾其一生,艺术追求孜孜不倦,卓有成就的摄影艺术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戴山高老师很有艺术天赋,而且谦虚好学,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奠定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艺术家的基础。

戴老师为众多明星拍照,不顾个人安危,抢拍洪水泛滥的镜头和抗洪英雄的形象,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功不可没。

戴老师虚怀若谷、诚恳待人,可谓德艺双馨。他76岁高龄还在刻苦钻研国画,努力实现青少年时期就具有的画家梦,真是让人感佩!

细读此文,能使前行在艺术道路上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得到启迪和示范。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1)

八一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剧组在东兴老街河边拍摄现场

内江人戴山高

张先富

书画之乡内江,自古人杰地灵,涌现了很多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集摄影、书法、国画于一身的人物,他就是戴山高。

提起戴山高,内江人或许就会联想到八、九十年代曾经耳熟能详,红极一时的“山高影社”。过去,山高影社就开设在民族路寡妇面馆右旁的一个门面。

我认识戴山高,他不认识我,虽然我们都住在民族路。去年,我去他设在家中的“山高艺术工作室”照过两次单位所需工作照,在工作室里,我看到了书法、绘画、艺术人像作品,以及他和多位八九十年代的歌星、影星的合影。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我想,能有这么好的作品,戴山高老师一定有一个“铁杵磨成针”经历,在艺术的崎岖山路上,他是怎样攀登的呢?好奇心驱使我想去“采访”他,了解他的艺术生涯。经过预约,戴山高老师答应了我的要求。

2022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十下午两点,我如约准时来到山高艺术工作室,和戴山高老师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面对面谈话,我才初步了解戴老师其人,原来,戴山高老师的人生是颇具传奇色彩、光耀照人的艺术人生。

1945年11月,戴山高出生于四川隆昌的一个村子里。他自幼喜欢美术,一有空就写写画画。1961年初中毕业的戴山高考取了隆昌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隆昌县委宣传部工作。

戴山高老师在摄影领域能取得突出的成就,还得感谢隆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因为这位领导发现戴山高很有艺术天赋,于是推荐他去搞摄影。对摄影一点不懂的戴山高,不知从何学起,左思右想,决定去照相馆拜师傅。相馆师傅看他聪明干练、谦虚好学,就很乐意地收他为徒。以后的日子里,师傅毫不保留,手把手地教,戴山高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地学。日复一日,转眼几年时间过去了,戴山高熟练地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2月8号,戴山高老师的新闻照片在《四川日报》发表,这可是他的摄影处女作啊!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激励。尝到“甜头”的戴山高老师对摄影的兴趣更浓厚了,这以后,一发不可收,新闻照片不断在诸家机关报上发表。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2)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那是科学的春天、知识的春天、艺术的春天。在振奋人心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温暖了戴山高老师的心。斗志昂扬的他,焕发了青春,跟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前进。1978年,他终于在新华社发表了文章和照片。

由于戴山高的超凡技艺和出色表现,他深受上级领导器重,1979年被调到内江文化馆工作。在文化馆工作,对戴山高来说是个最好的机会,因为清闲时间多,可以有空就钻研摄影技术。这期间经过刻苦磨练,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已达到摄影师级别。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剧组来到简阳,拍摄由农民作家周克芹写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电影。作为领导派出的随拍摄影记者,戴山高赶往简阳《许》片剧组,在简阳与演员们同吃同住近一个月。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3)

我好奇地问他给哪些人拍了照,他说:“我在简阳见到了农民作家周克芹,并为他拍照,我还提出想为刘晓庆拍照,一开始却被刘晓庆婉拒,但几天后刘晓庆居然找上门来,乐意让我拍照。”原来是刘晓庆看到了戴老师为杨在葆拍的照片,觉得拍得很好,才改变主意的。为刘晓庆拍的许多照片中,有一幅作了1982年2月的《电影与观众》封面。戴山高说:“和明星合影,为明星拍照都是很幸福的事,八、九十年代我曾为很多明星拍照,可是在杂志上发表要年轻的,年龄大的只能作纪念,所以在杂志上发表就只有二十多幅。”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4)

1981年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剧组来到内江,也为拍《许》片。当时“北影”和“八一”两家电影厂为争拍《许》片,闹得沸沸扬扬,轰动全国,世人皆知。得知剧组要到东兴老街拍外景,戴山高带上自己的海欧135相机,立马赶到东兴镇。摄制组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抓住最好镜头拍摄。浮桥上面峭壁处那棵黄葛树成了《许》剧镜头之一,也成了记忆中的老照片。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5)

1981年,内江遭受百年不遇洪灾,戴山高不顾个人安危,带上自己的相机,伺机抓拍洪水肆虐的瞬间。河坝街、叠象街、街心花园等多处场景,把抗灾人物的英雄形象和滔天的洪水定格在他的镜头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时光荏冉,转眼到了八十年代末。随着市场体制改革,1988年秋,戴山高携妻子彭文庆老师“下海弄潮”。凭借摄影技术,在内江民族路,他自创开办了一家摄影社,名曰:“山高影社”。

那些年流行照相,特别是俊男靓女,照个相,留个影是件可心事,空闲时每每翻开自己的相册,看看自己的倩影,也会增添美的回忆,有一种幸福感。

在妻子彭文庆老师的支持下,戴山高将艺术人像推向市场,接轨国际人像标准创作,生意相当红火。无论内江本地人也好,来内江的外地人也罢,每每都有一些人慕名来到影社照些相。一时间山高影社门庭若市,求照者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夫妻俩从早到晚忙里忙外,不可开交。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现如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相机成了专业人士的标配,胶卷不用了,暗室也不用了,曾经的山高影社也不见了,但山高们的艺术、山高们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曾经光鲜的照片,成了记忆中的老照片,那些老照片为世人留下了记忆和感慨。当你看到浮桥老照片,或许就会想起那一分、二分钱的过河票,想到那时沱江两岸交通的不便,再想到现在飞架两岸的数座现代化的桥梁;当你看到洪灾的老照片,或许你就会回想起坐在城墙上洗脚,河坝街只剩下房顶的情景;当你看到刘晓庆、李秀明的老照片,或许就会联想到那温婉动听的《小花》主题曲——“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绒花……”。还有那激情洋溢、催人奋进的《甜蜜的事业》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那些老照片,带给我们多少辛酸与泪水,多少欢笑与开怀……。这,都是戴山高老师他们那一代摄影师的功劳,我们不会忘记!

戴山高老师不仅在摄影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果,在书法、国画艺术领域也有突出的成就。

早在读师范时就师从著名画家张采芹,学习花鸟画。画界,素有张大千、张善子、张采芹三张之称。几十年来,他在钻研摄影的同时也在钻研书法、国画艺术。1968年,戴山高参与并组织了《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的油画作品创作,不过,他擅长的还是国画。戴山高老师说:“实践证明,绘画需要手上有工夫,要耐得住寂寞,比摄影更难。”戴山高作画时,喜欢放古典音乐,在音乐中产生灵感,作画时一挥而就。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6)

一次,他和内江著名画家邱笑秋同桌吃饭时,邱看到墙上戴老师的墨竹画,就赞赏到:“你的墨竹画得很好,很生动,不愧是张采芹的弟子啊!你的书法也很有特色呀!”

戴老师特别喜欢画梅花,对梅花情有独钟。他说:“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喜欢摄梅、写梅、画梅”。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7)

戴老师作息很规律,时间观念极强,他说:“人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时间很宝贵,时间没了,生命就停止了。我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我也不对外涉交,只想做我想做的事、于心有养的事。”

摄影家、书法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戴山高老师,2005年退休。退而不休的他,没有停歇脚步,还继续他的艺术旅程,正向国画艺术高峰攀登。他说:“我还有个画家梦!”我以为听错了,追问道:“戴老师你刚才说什么呢?”他望着远方,点了点头说:“我还有个画家梦没有实现,我得继续努力啊!”成名成家的理想年轻人有,殊不知七十六岁的戴山高老师也有,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

谈话结束时,凝望眼前德艺双馨、矢志不渝的艺人、老人,我心如潮水涌动,久难平静。不禁感慨颇多。为他像泰山“挑山工”一样,不懈努力,执着前行,向着一个目标攀登的精神所感动,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感谢戴老师为我们拍下的老照片,更感谢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示范。山高路遥情依依,愿山高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内江哪里人多啊 内江人戴山高(8)

作者简介】张先富,1961年生。1981年毕业于内江县师范学校,先后在东兴区双才学校、三溪学校、小河口学校任教,2021年退休。

内江文友部落

主编丨二毛 副主编丨未弋

本期编审丨应钦 配图丨先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