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西游记的人都是儒家(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

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

文/马少华

为什么喜欢西游记的人都是儒家(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1)

在《西游记》中,有一些故事很耐人寻味,比如凤仙郡大旱事件。

据书中说,凤仙郡的郡侯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务员,在他的领导下,凤仙郡的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典型的和谐社会。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让凤仙郡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用吴承恩的话说,“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面对如此惨状,郡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能把龙王抓过来暴揍一顿。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凤仙郡怎么会突然遭此横祸!就在这时,孙悟空及时出现,帮郡侯去天庭一问,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三年前玉帝巡查三界的时候,见凤仙郡的郡侯竟然把给玉帝的供品推倒了喂狗,是可忍孰不可忍,玉帝当即传下圣旨,让凤仙郡连年大旱,并在披香殿设下米山、面山和黄金大锁,米山前放一只鸡,面山前放一条狗,黄金大锁下面点一盏灯,等到鸡吃完了米,狗吃完了面,灯把黄金大锁烧断,凤仙郡才能下雨。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欺负,在对那个人进行报复的时候,通常会历数那个人的罪状,最后扬眉吐气地来一句:“叫你认得我!”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比简单地让对方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过瘾得多,有成就感得多。

然而,这只是我们老百姓的想法,大人物往往并不屑于这样的成就感,也并不很希望别人“认得”自己。在他们眼里,跟你们这些老百姓多说一句话都嫌丢身份,就更不用说历数你们的种种罪状了。这些人就像《西游记》中的神仙一样,端坐在九天之上,看谁做错了事就派人整他一回,但绝不会跟他解释为什么,一是因为自恃身份,二是因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自然不需要向你解释。只有等中间人找上门来了,才慢条斯理地告诉你哪里做错了。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成就感。

能掌控别人的命运,让别人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这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光是神仙热衷,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在工作中,当领导的很少有人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哪里做的不对,而是暗中给你惩罚,让你莫名其妙地吃点苦头。你回家后,抱着脑袋想一晚上,把最近几个月做过的事通通过一遍,这才明白,噢,原来是那天抢着上厕所把领导给得罪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更加体会到领导的威力。

还比如,去医院看病,很少有医生会简简单单地告诉你吃完哪个药就会好,而是鬼画符一般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让你一个字也不认识,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被他牵着鼻子走。一种药到底有没有用,疗效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你一概不知,全都掌控在医生手里,这份成就感,比神仙也不遑多让。

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刘伯温这些半神仙的大人物老喜欢神秘地笑着,看那些大将们无所适从的样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佩服诸葛亮、刘伯温们的神机妙算;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神仙”。

为什么喜欢西游记的人都是儒家(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2)

——历史杂志《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专注于有趣味、有思想的历史随笔。出版《世相西游》《百年口号》《民国碎片》,台湾出版《历史是一场思辩与智慧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