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刀人最早的记载(赊刀人现身湖北荆州)
自古以来,人们始终都希望能够提前获知未来的命运如何,以便在当下做出相应的对策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巫师,还是封建时期的天师,所作的最主要工作,便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赊刀人最早的记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赊刀人最早的记载
自古以来,人们始终都希望能够提前获知未来的命运如何,以便在当下做出相应的对策。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巫师,还是封建时期的天师,所作的最主要工作,便是对未来进行预测。
可以说,预言始终都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已经十分发达,人们也不再愚昧无知,对于未来人们仍有提前获知的欲望。因此,一个古老而又略带神秘色彩的人群依然存在。
这个人群便是赊刀人。这些人在赊刀的同时,会留下预言,在预言成真后再回来收取刀钱。就在前段时间,湖北荆州再现赊刀人,他的预言又有几分可信度呢?
神秘的赊刀人赊刀人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878年的《申报》中,便有一篇关于赊刀人的记载。据这篇报道称,在咸丰辛酉年间,浙江奉化县出现了一位赊刀人,摆出刀具后只赊不卖,搞得百姓不明所以。
之后赊刀人便说出了一个预言:如今米价每升八十文,等到米价降到每升十八文时再回来收取刀钱。百姓们听后觉得莫名其妙,已经涨上去的米价哪有再降的道理,于是便纷纷上前赊刀。
然而到了光绪年间,浙江的米价真的降到了每升十八文,而此时距离赊刀人发出预言时仅仅过了4年的时间。当时赊刀的百姓对那位赊刀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都回到家备下刀钱,随时准备赊刀人前来取钱。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赊刀人也没有回来索要刀钱。如此一来,人们对赊刀人更加敬重,如此视金钱如粪土的世外高人,在当时人们的眼中简直就如同圣贤一般。
此后赊刀人在不同的地方时有出现,最广为流传的赊刀人事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赊刀人说出的一个预言:“羊过千,牛过万,粮食涨到一块半,娶个媳妇十八万。”
在当时那个年代,一百元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人们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块钱,到80年代家中有一万元存款的“万元户”,便是人们眼中的富豪,这样的预言实在过于玄幻了。
然而时至今日,预言中的内容早已实现,甚至觉得预言有些过于保守。而当年的赊刀人也没有现身取钱,如果赊刀人都是这样的操作的话,有一个问题便显而易见:这些人靠什么生活呢?
营销模式实际上,关于赊刀人人们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这个误区正是由于赊刀人为自己所取的名字造成的。
从这一群体的称呼上来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人的菜刀都是只赊不卖,等到预言成真之后,靠当时所定的契约,收取比刀价高出几倍的钱来获利。
而如果不来取钱,这就成为了赔本的买卖,菜刀的成本便有去无回,这样的生意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做。那么,赊刀人如何在这样的生意中获利呢?
其实,赊刀人并非只赊不卖。根据赊刀时定下的契约,预言成真之后,赊刀人收取的费用要高出刀价的若干倍,这就相当于双方签订下一个对赌协议,当条件达成之后,输的一方便要付出高额代价。
在这样的风险冲击下,更多的人会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选项,此时赊刀人会“勉为其难”地报出一个销售价格,这个价格会比赌约价格低很多,但仍然比市场上的价格要高。
而有了之前的赌约价格,赊刀人相当于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人们的心理价位拉高,使人们在听到报价后仍然觉得更加稳妥而便宜,于是便选择买刀而不是赊刀。
就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赊刀人便能够轻松将菜刀售出,之所以预言成真后也不回来取钱,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销售目的,即便有人赊刀,再回来取钱也要消耗时间成本,得不偿失。
前面提到的《申报》那篇描写赊刀人的文章,实际上便是揭露赊刀人这一销售骗局的社论,题目就叫做《妖言惑众》。
而且在消息相对闭塞的时期,赊刀人走南闯北,掌握的信息与久居山村的乡下人不可同日而语,有些事情只是还未波及到当地的居民而已。利用这样的信息差,赊刀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建立起先知的形象。
不仅如此,赊刀人在预言事件时,还会采取“风险对冲”的方式,即在不同的地区,对同一事件的发展采取正反两方面的猜测。例如对一件商品价格的预测,赊刀人在一个地方预言降价,在另一地点则预言涨价。
如此一来,赊刀人就有百分之百的概率,在某一地区说出准确的预言。此地的人们再对传说中预言的事情加以传播,则更增添了赊刀人的传奇色彩。
凭借对人们心理的准确把握,赊刀人便可以将这一营销模式持续下去,形成良性循环,赚得盆满钵满。
湖北赊刀人此次赊刀人再现荆州,仍然保持着之前的这一模式。而这次赊刀人给出的预言,则是“四年之后米价会突破4元一斤”。
从这个预言中不难发现,赊刀人通常会对商品价格进行预测,而大米的价格又是赊刀人经常拿来做文章的对象。这一次赊刀人的预言与《申报》所记录的内容如出一辙。
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便不难参透其中的奥秘。大米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其价格是每个家庭都会关注的。之所以以米价作为预测对象,正是出于这一原因。
如果赊刀人对冷门商品进行预测,其价格的涨幅恐怕鲜有人知,其预测的准确与否也就没有人会在意了。
而且由于各地商品价格的差异,现在有的地方米价早已突破4元一斤,不同品质的米,其价格也存在差异。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日,只要用手机查询一下,便能轻易识破这一伎俩。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差已经基本不复存在。曾经可以巧妙对其加以利用的赊刀人,今后恐怕再也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赊刀”了。
结语成功的商人,通常十分善于推测事态的走向和客户的心理。因此,销售过程中商家对客户的心理揣摩尤为重视。
正是由于赊刀人能够准确地把握人们的心理,才能从看似无利可图的赊刀业务中获利。而这种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也必将被淘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